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亮我亮全都亮,哪個才是你對象?

你亮我亮全都亮,哪個才是你對象?

很多人都不喜歡蟲子,這沒什麼,我當然不能強迫所有喜歡蟲子(要不然怎麼顯得我這麼獨特呢)。

不過有一種蟲子,大家往往一聽到它的名字就滿臉幸福,它就是螢火蟲。

圖片來自:《螢火蟲之墓》

正因為大家都對螢火蟲有美好的期待,所以它也成了自然界中閃閃發光的代言人,就會出現下面這種情況:

這說明,提到螢火蟲大家都激動,但我要是真拿出來一隻放你手裡,你可能無動於衷,因為你八成認不出來。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螢火蟲的家譜,助你hold住夏夜浪漫專場。

圖片來自:《風雲雄霸天下》

發光 = 螢火蟲?

古人很早就認識了螢火蟲。在《禮記》中,「螢」被解釋為「飛蟲營火」,把會發光的昆蟲統稱為「螢」。其實會發光的蟲子,可不止螢火蟲一家,現在只有鞘翅目螢科下的種類,才稱得上是正宗的螢火蟲

螢科可是個大家族,世界上已經發現了2000多種,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只要不是太乾旱,都不難找到它們的蹤影。大多數螢火蟲,體型也就1厘米左右,最明顯的「家族標誌」是腹部末端的白色發光器。

一般雄螢有兩節,雌螢只有一節,熒光就是從這裡發出。為適應黑暗環境,螢火蟲一般還長著超大的複眼,大到幾乎佔滿整個頭部。

端黑螢的雄螢和雌螢。尾部白色的發光器,通常雄螢有兩節,雌螢只有一節。雄螢的複眼更大,方便在黑暗中尋找雌螢。

整個「蟲生」都在發光

正像上面所說,螢火蟲可不是只有在成蟲時才會發光。

螢火蟲屬於全變態類昆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人們只看到成蟲點亮黑夜,其實螢火蟲的整個「蟲生」,都光輝閃耀——有的螢火蟲卵在快要孵化時,就能發出熒光了。

胸窗螢的幼蟲,尾巴尖上發出綠色的熒光,頗具異形風範。

從卵中孵化的螢幼蟲,身體扁平,體表色深,配上尾部的熒光,造型就像外星異形,完全看不出成螢的樣子。按生活環境,螢幼蟲可以分為水棲型和陸棲型。水中生活的幼蟲,有的(如黃緣螢)每個「腹節」的側面,還長有一對呼吸鰓,因此能在水下呼吸。

水中生活的黃緣螢幼蟲,體側有多對呼吸鰓,用來在水下呼吸。

螢幼蟲食量巨大,主食蝸牛、蛞蝓(鼻涕蟲)及小型昆蟲。比如下面這張圖:

一隻胸窗螢幼蟲,正準備對蝸牛下口。螢火蟲的幼蟲長著一對「大牙」,看起來撕咬獵物一定很兇悍。然而這對「大牙」的實際用法是這樣的:「大牙」是中空的,死死鉗住獵物時,牙成了注射針頭。先是注入「麻醉劑」麻痹獵物,後又注入消化液,將獵物溶解成「肉湯」。然後大牙又成了吸食「肉湯」的吸管。

有些種類的幼蟲,在腹部末端也有發光器,但不同於成蟲的「發光條」,幼蟲一般是「發光點」。

黑暗中,胸窗螢的卵發出綠色的熒光。

幼蟲吃夠了「本錢」,就會鑽入土中化蛹。螢蛹已經有了成蟲的輪廓,有的種類只在尾巴尖兒發出淡淡的熒光,有的則是一身熒光服。

端黑螢的蛹,一身熒光裝束。

別看螢火蟲能活一年之久,但留給成蟲的時間並不多,大概只有兩周。成蟲肩負傳宗接代的重任,有著強烈使命感,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它們幾乎不吃不喝,最多只吸幾口花蜜補充體力。

發光不只是為了說「情話」

我們知道成體螢火蟲,靠螢光傳達「情話」,但對未成年的幼蟲來說,發光又是做什麼用的呢?其實它們的熒光是用來「防身」的:遇到膽小的捕食者,突然閃光就能嚇退它們。

要是碰到「老司機」,這一招就不靈了。但螢幼蟲當然還有後招:危急之際,幼蟲身上的腺體,會分泌重口味液體,形成「生化護盾」。萬一碰上個「愣頭青」,非得咬上一口,幼蟲體內的有毒血液,也能讓「愣頭青」噁心加嘔吐。下次再碰到閃螢光的蟲子,想想之前的難受勁兒,自然繞道而行。

不會發光的螢火蟲

雖然頂著「螢火蟲」的頭銜,但在螢科家族中,卻有幾位成員徒有虛名,壓根不會發光。按成蟲活動時間的不同,螢家族又可分為日行性、夜行性日夜兩行性。只有在晚上活動的種類,發光才有意義,而對白天出動的螢火蟲,發光純屬浪費體力。

要是追溯起家族史,螢火蟲的祖先原本不會發光,還是在白天活動,全靠信息素傳遞信息。最早是幼蟲習得了發光技能,在晚上警示敵人保護自己。後來成蟲也繼承了這一技能,並把熒光改進成炫酷的交流方式,這才轉戰夜場生活。此時熒光取代了信息素,成為蟲間交流的主流方式。

白天活動的峨眉黑脈螢,腹部沒有發光器,也就沒有發光功能。

你亮我亮全都亮 誰才是你的對象?

前文說到螢火蟲成蟲只有十幾天活頭兒,除了少數日行種類,大家每晚都廢寢忘食地「挑燈夜戰」。夜幕下,一般是雄螢飛來飛去,來回閃光。要是雌螢相中了,會以閃光回應,向「如意郎君」發出邀請。

這感覺,讓我想起了紅極一時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看上的就亮燈,看不上的就滅燈。

不過這個問題對於人來說不難,無非就是最後誰亮著燈,倆人是否看對眼的問題。但對於螢火蟲來說,大家全亮著燈,怎麼才能找到對的對象呢?

有些種類的螢火蟲,雄螢和雌螢一看就是一家人,但也有些完全看不出「夫妻相」:既然雄螢召之即來,翅膀就沒什麼用了,有的雌螢只生有短小的翅芽,還有的完全省去了翅膀,看起來更像是幼蟲——黑燈瞎火「約會」,暗號對上就行,長相就不重要了。

峨眉山扁螢的雌螢(上)和雄螢(下),可一點也看不出「夫妻相」。

「蟲丁興旺」的螢科家族,並沒有一門通用的熒光語言。要是「情話」串線,找錯了對象,那就尷尬了。其實每種螢火蟲,都有自己的「語言密碼」——發光器的形狀、熒光的顏色和亮度、閃爍頻率、間隔時長等,這些信息疊加起來,構成了一套立體加密系統,保證了一家「蟲」才能進一家門。

三葉蟲螢雄螢(上)和武漢水螢雄螢(下)的發光帶明顯不同。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的螢火蟲破譯了其他種類的「密碼」,竟動起了歪心思。比如美洲的女巫螢,雌螢「偷學」別家的「情話」,引誘別家的雄螢前來,此時「盜號」雌螢一口將雄螢咬住,把別人的「郎君」當成美餐。

最後再回到文章一開始說的,現在的人大多住在城市裡,想見到螢火蟲已經沒那麼容易了,於是每年都有人特別「聰明」地利用這個機會,搞一搞螢火蟲「生態放生」。

螢火蟲放是放出去不少,能不能生就得畫個問號了。

這篇文章就是給大家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螢火蟲,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這種發光生物,可以去找幾本螢火蟲的相關書籍來讀讀,文章的作者之一付新華老師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想買書的就自己移步到各大電商平台搜一下

隨堂考

撰文 | 曉風 付新華

攝影 | 付新華

微信編輯 | 小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 的精彩文章:

長得像葉子的三角梅 驚到了北方人

TAG: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