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荷 遠去的小院

如荷 遠去的小院

GIF

周末的午後,天陰陰的,太陽躲在烏雲背後沉沉的午睡著。

騎了單車去找二姐。

遠遠地看到姐坐在馬路牙邊,走的近了,姐無意中扭頭看到我,一瞬間笑出花來。

坐在姐的旁邊,面前的小花園,此刻就像娘家的大院子。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聽到街門響,一響,一準跑出門來看。不用猜,定是哪個姐姐來了。

每逢看到姐姐推門進來的一霎那,心情像歡樂的小溪,雀躍成一隻開心的小鳥。

隔三差五常來的是二姐和三姐,來時常帶著小外甥,一個孩子的動靜就像千軍萬馬的奔騰,滿院子熱鬧的跟趕集似的。

小時候不像現在,那時喜歡熱鬧,喜歡家裡來親戚。一是貪嘴姐姐們來時帶的好吃的,二是喜歡那種親親熱熱的感覺。小時候特饞嘴,尤喜甜食,一粒糖入口,是天底下最美的事。

一家人,老老少少坐在小院里,嘮嗑,拉家常,逗孩子,小院里瀰漫著平凡人家的小幸福。

後來,出嫁了。拖兒帶女的回家,一進門,先喊一聲「娘」,有時會看到爹在院子里看報紙,聽到喊聲,隔著老花鏡的上樑看過來,笑眯眯的,滿臉的慈祥。

爹說,「你娘串門了」。

便帶著孩子挨著鄰家的找娘。娘常去的也就那幾家,一般情況下,一找個一個準。

曾經看到過一個段子,說孩子們最親近的是母親,和父親說的最多的一句是「爸,我媽呢?」

的確,大多孩子都和娘親厚,和父親相對話少些。

後來,哥搬家了,娘也隨著搬過來。離我家近了,離上班的地方更近。那時一有空就往娘家跑,有時會與姐姐們不約而遇。鄰居常羨慕娘閨女多,五個閨女這個來了,那個走了,從不寂寞。

搬了新居的娘家也有個小院,雖然沒有老家的寬敞,但是每次坐在小院里嘮嗑,一樣會有兒時的感覺。

小院里也有一棵葡萄樹,葡萄成熟的季節,依舊會像在老家一樣,爬到牆頭摘葡萄,每到這時,娘總會仰著頭,一連聲的說「小心點」。

這樣快樂的時光,一直到前年冬天,突然斷了。

娘走後,小院便落了鎖,從此再沒在小院坐過。

娘不在了,姐和哥就是最親的人。

哥家相對遠些,常去的便是二姐工作的小花園,每次去的時候,常在周末的下午。花園不是太大,三邊臨路,一邊靠牆。園裡有花有草,有樹有廊,夏日裡常有人在廊下乘涼。

坐在花園邊的馬路牙上和姐嘮嗑,猶如又回到娘的小院里。和姐說,可惜哥不休周末,休息的話,可以喊一聲其他幾位姐姐,一起在這裡小聚,就像在娘的小院里一樣。

娘不在了,每一個親人的身上都帶著娘的影子。些許日子不見,便會像想念娘一樣的想念。娘在的時候,是一家人,只要來看娘,姐妹們便時不長的常見面。娘不在了,兄弟姐妹成了親戚,見面成了一件刻意的事。

於是很多時候,會想念娘家的小院,想念小院里一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荷1971 的精彩文章:

如荷 文字的快樂

TAG:如荷1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