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蔣捷最著名的一首詞獨闢蹊徑,三幅畫面概括人生

蔣捷最著名的一首詞獨闢蹊徑,三幅畫面概括人生

詩人們都喜歡用月亮的意象來描寫鄉愁,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甫思念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月夜抒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代詞人蔣捷卻獨闢蹊徑,用聽雨來抒發內心的感慨,情深意濃,感人至深。

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譯文:

年少時歌樓聽絲絲春雨,點亮盞盞紅燭,昏暗燈光下羅帳輕盈。中年時在異鄉的客船上聽蒙蒙秋雨,江闊雲低,離群的孤雁在西風中陣陣哀鳴。

而今暮年,兩鬢蒼蒼,獨自在僧廬下聽冷冷冬雨。悲歡離合總是無情,任憑台階前的冰雨滴到天亮。

蔣捷是南宋末年的詞人,他目睹了宋朝的滅亡,無比悲憤,從此隱居不仕。他的詩詞有時悲涼豪放,有時具有婉約情懷,卻沒有辛棄疾的粗放直率之病,也沒有姜夔的刻削隱晦之失,而是敢於直抒胸臆,鞭撻人生,表達他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這首詞一共描寫了三次聽雨過程,時間、地域和環境的不同,詞人也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作者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跨越,將一生的悲歡離合都滲透和融匯在三幅聽雨圖中。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第一幅畫面展現了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但藝術容量巨大。「歌樓」、「紅燭」、「羅帳」等意象交織出現,傳達出一種意氣風發的歡樂情懷。一個「昏」字,把那種輕狂和奢靡的生活表現了出來。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作者著力渲染一種青春風華,雖然在詞人心目中是永恆而短暫,卻反襯了後面的處境凄涼。

「壯年聽雨客舟中」,第二幅畫面寫出客舟聽雨,江闊雲低的秋雨,失群孤飛的大雁,孤獨的天涯羈旅,愁情別緒時時湧上心頭。「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蕭瑟意象,映現在風雨飄搖中,正反映了作者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後,一腔悲恨、萬種離愁都包孕在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第三幅畫面顯示詞人當前處境,獨自在僧廬下傾聽夜雨,際遇蕭索,心境凄涼。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都隨雨打風吹去。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卻已木然無動於衷,心如止水。但作者並未進入超脫凡塵的徹悟境界,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超凡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畫面銜接有序,映照鮮明,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懵懂少年到耄耋暮年的人生道路,以及由春轉冬的情感歷程。詞文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縮影,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寂,折射出時代興衰和嬗變的軌跡,也反映出作品的深刻和獨特。

年少輕狂,總覺得故鄉的山水容不下自己的夢想,盼望著背負行囊,遨遊四方,不畏狂風巨浪,不管虎豹豺狼。中年時遍體鱗傷,才知道最圓是故鄉的月亮,最愛是樸實的姑娘,最甜是母親親手製作的酒釀。白髮蒼蒼時,歷經滄桑,早已厭倦了流浪,無論多遠也要回到家鄉,那裡有漫山遍野的花香,還有兒時的回憶,以及曾經痴情的目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十首有關下棋的古詩詞,莫為輸贏擾清夢,一局殘棋寄深情
王維一首送別詩言淺情深,意境高超,不設色而意自遠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