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上班掙錢相比,我們更需要什麼?

與上班掙錢相比,我們更需要什麼?

——慧燈之光——

為什麼在已經具備出離心的基礎上,還要修持菩提心呢?宗喀巴大師告訴我們:

倘若於此出離心,

未以菩提心攝持,

不成菩提樂因故,

智者當發菩提心。

這四句,就是要修持菩提心的原因。如果出離心修得非常好,卻沒有菩提心,這樣的修行就會朝著自己解脫的方向發展,因為在有了出離心以後,就必定會修行,而且會修持解脫道,但卻只會前往聲緣阿羅漢的方向,而不會往成佛的目標邁進。這樣一來,就不能品嘗菩提果之大樂了。

所謂「菩提樂」,是指成佛後的快樂。雖然在成佛之後不會有分別念,因而也沒有世間人所認為的快樂,但由於遠離了一切痛苦,所以也稱之為快樂。

前面也講過,此處有必要再次重複一下,修行對所有人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比如說,我們都認為,上班掙錢是必須的,如果不掙錢,就會缺衣少食,生存就會面臨威脅,因而我們必須去掙錢。這是公眾的一致看法。

但我們必須知道,與上班掙錢相比,我們更需要修行!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還處於輪迴之中,如果不解脫,將來必然會經歷無數次生老病死的痛苦。哪怕一個人只活十年或者五年,在來不及衰老的時候就已經死亡,但即使在這短暫的人生當中,也會飽受生、病、死苦。

對於每一位眾生而言,在漫長的輪迴之中,都將經受成千上萬次的生老病死,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呢?我們該不該作好充分的準備呢?今生暫時的饑渴寒冷,與無窮無盡的輪迴之苦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由此可見,修行比掙錢重要得多!我們需要生存的能力,但我們更需要修行!

我們往往在身體比較健康,工作比較順利,身心沒有遭受沉重打擊的情況下,會認為人生很美滿,所以也不會未雨綢繆、居安思危,但在面臨某些致命打擊,或隨著年齡逐步邁向衰老,在即將面對死神召喚之際,就會猛然意識到:

原來人生並不是像自己原來所想像的那樣完美,其中也充滿了形形色色的痛苦,在面對這些痛苦的時候,科學、哲學等學問根本就用不上,這已經不是世間學科所能解決的範圍了。不僅這些學問無能為力,包括世間人所崇拜、嚮往的金錢、權力、名利等等,都無能為力。

對於壽數窮盡的人來說,即使找到全世界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即使遇到醫術最高明的扁鵲華佗,也不能起死回生。

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人依靠藥物可以徹底地解決病痛之苦,並長生不老地活到今天。對他們而言,唯一的拯救之方、救命之草,就是以前通過修行所獲得的修證。有無修證境界的人在面對生老病死之苦的時候,是迥然不同的。

雖然釋迦牟尼佛與眾多成就者也會在表面上示現圓寂、死亡,但實際上他們卻能自由自在地來去,雖然你們所見所聞的不多,但我們卻親自見聞了很多這樣的事實,從這些成就者面對生老病死的事情上,就能使我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徹徹底底的自由。

既然我們有了能獲取自由的條件,為什麼不為自由而努力,不去爭取這樣的自由呢?因此,為一切眾生的解脫而修行,是我們既無法抗拒,也找不到理由來推脫的。

總而言之,宗喀巴大師所說的以上四句話,就是要告訴我們:如果只有出離心,而沒有菩提心,就只能成為小乘的阿羅漢,而不能成為大乘的菩薩,所以我們必須修菩提心。

END

文字:慧燈之光

插圖:來源於網路

慈誠羅珠堪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誠羅珠堪布 的精彩文章:

如果來世可以變成有錢人,你願意嗎?
這樣放生,下一世有可能成為精神不正常的人

TAG:慈誠羅珠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