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兒子教笨爸爸

熊兒子教笨爸爸

好為人師。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數小朋友的愛好,但熊兒子絕對愛當老師,尤其是給笨爸爸當老師。

「您猜怎麼著?您聽我說;爸爸,您知道嗎?這個這麼玩兒……」除了喋喋不休,還要「動手動腳」,如此敬業的老師,說實話,真不多。

讓他背詩,笨爸爸主張「干背」——先不解釋內容,只是糾正生字的發音,一遍一遍誦讀;能「前言搭後語」了,再逐句解釋詩意;甚至搭配些背景、軼事、作者等周邊花絮;對於詩詞本身的背誦,熊兒子就是正常的走程序,但對於外延,總有些「瞠目結舌」的垂涎……

熊兒子背詩時,磨嘰又走神兒,笨爸爸常規會加入「黑版畫詩」的伎倆——「你能一邊背詩一邊畫一幅畫嗎?」熊兒子沒有畫畫的天分,但愛畫;而且更愛講解。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時候,拖腔拿調,三遍就能接下茬兒了;告訴熊兒子,「跟阿彌陀佛有關,是說師父(笨爸爸對所有佛門弟子的統稱)看一件事物久了,看不見了……熟視無睹。」

熊兒子聽不明白,反而聽得更認真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那種圓圓葉子的樹,本來還掃樹葉呢,一看,沒了;有一個檯子,每天都擦得特乾淨,也沒了……是魔術嗎?」熊兒子大睜著困惑的雙眼,有些傻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掃什麼擦什麼……你給配幅畫吧。」

先畫一棵樹,又畫了一個檯子,畫了一個好像是坐著的人像,熊兒子開始「師說」,「菩提本無樹,菩提樹,卧佛寺里見過;明鏡亦非台,媽媽的化妝台;都有。可是……」熊兒子拖了個長音兒,邊拖音兒邊想下句兒,「可是,奶奶念經的時候,都看不見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您見過睜著眼念經的嗎……」雙手一攤,宣告畫作釋義完成。

為了再強化一遍,笨爸爸故意誘導,「第一句是什麼來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那是不是應該處理一下你畫的菩提樹和明鏡台啊?」熊兒子有些無措,停頓了一下,用筆把樹和檯子圈了起來,「無一物了,何處惹塵埃……」

「臨睡前再背一遍,可以抵消一份卷子。」估計熊兒子做卷子都做噁心了,「非常愉快」地磕磕巴巴地又背了一遍,基本搞定!

英語,笨爸爸的破口音不敢輕易張嘴,倒也給了「熊兒子老師」機會。每天啃完蛋糕英語,都會考笨爸爸,「GLU?E」「不知道。你發音準嗎?再說一遍。」「您先去屋裡不許聽,GLUE。」熊兒子自己又聽了一遍,確認發音後,再次提問;「真不知道。」膠水兒。下一個,CLUE……」「不知道。是[K]嗎?」熊兒子拉長音兒,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拼讀,C-LUE,CLUE」;「這個也不知道。」「線索。下一個,TUESDAY。」「這個我知道。星期二。」「那您還能說出其他幾個星期嗎?」笨爸爸引了個頭兒,熊兒子大聲帶著笨爸爸讀出了一個星期,星期四讀錯了,稍加糾正。『星期』掌握了。

晚上「反芻」的時候,熊兒子還會睹物思「詞兒」,順帶出前幾天的學的單詞,考笨爸爸;笨爸爸也照方抓藥,父子倆相互考試,加強一遍記憶,也再次滿足了小老師的小虛榮……

算數,基本都會,而笨爸爸曾經教過的各種演算法,則成了熊兒子顯擺的手段。

笨爸爸和熊兒子有個保留遊戲——加車號,而每次「得逞」,尤其是大號連加,熊兒子都會得意地「師說」,「您知道這道題我有幾種演算法嗎?可以湊10;可以九九表;可以列算式;還可以兩個兩個先加後加……」邊說還會邊演繹,過足了為人師的乾癮。

而每天的《童伴》日記,「熊老師」最愛說的口頭禪是,「不解釋!自己看。不懂問我……」架子不小啊……

地理則純粹是「現買現賣」——「媽媽,我考考您……」剛從笨爸爸那兒現躉來、熊兒子自認為誰都不知道的「俏貨」,也許不過是換了個包裝的「大路貨」;

演戲則是編、導、演一人全包,「頤指氣使」地吩咐笨爸爸或媽媽如何配合,很有些製片人的天賦;

而圍棋、魔術、游泳之類的興趣班,因為只有笨爸爸或媽媽一個人陪著去,所以,每次上課回來,都會第一時間「趁熱」教學,「今天這個您會嗎?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熊兒子用他的方法,傳道;自以為是地,授業;給裝傻的笨爸爸,解惑……

師者,我的熊兒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童伴回家 的精彩文章:

TAG:帶童伴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