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經濟為什麼衰落了?明明有陽關大道,卻非要走羊腸小道

香港經濟為什麼衰落了?明明有陽關大道,卻非要走羊腸小道

現在香港的經濟就是不溫不火,不死不活,正在和平衰落過程中。

其實香港是怎麼崛起的呢?作為亞洲四小龍崛起的時候,香港最大的優勢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香港當時是原英國殖民地體系在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地位非常重要;第二個,背靠中國內地,是1978年之前中國與歐美資本主義世界進行內外經濟貿易的唯一窗口。

第一個條件在確定中國將無條件收回香港主權的時候,英國就已經開始調整和重新部署,逐步將原來由香港承擔的一些功能,逐步轉移到了新加坡,香港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就已經在下降了。

第二個條件,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前,實際上,從1970年代起,就有一些香港的製造業企業通過在廣東靠近香港的地區進行代工生產,再轉而出口歐美市場,從中賺取差價。其中,有些是香港本地資本,有些是一些歐美資本通過香港中轉,進入了中國內地。

1978年以後,全國進入改革開放階段,外資來華設廠門檻降低,一些外資企業就不再需要通過香港中轉了,而是直接進入中國大陸。但是,因為內地相關的配套政策和設施,包括金融體系等還不成熟,所以仍然有大量歐美資本習慣於通過香港中轉。

1992年之後,大陸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而且,經過十多年的準備,內地的一些配套設施也開始逐步健全和成熟起來了,同時英國開始把香港的金融中心功能向新加坡轉移,香港的經濟形勢就開始扭轉了。

更重要的是,在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中,以廣東為前沿,而廣東更多的是以香港為龍頭,香港則以廣東為腹地。而在1992年之後,隨著上海也成為開放前沿,上海身後則是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加上上海是傳統的工業中心,所以上海的發展很快。

最重要的則是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東南亞經濟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香港雖然在內地的支持下受影響相對比較小,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到2000年後,隨著中國全面加入WTO組織,進入全面對外開放時期,經濟進入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上海作為金融中心也發展得很快,更多的歐美企業直接把亞太地區總部設在上海,生產則可以放在上海或者長三角其它地區。

上海的發展越快,香港的衰落也就越快。而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尤其是中國經濟總量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之後,香港就完全沒有什麼優勢了。

香港的製造業本來就不多,主要依賴轉口貿易和金融等服務業,隨著這些產業逐步向上海轉移,香港如果能及時調整自身定位,放低身段,融入全國金融體系,在珠三角扮演功能性作用,其實仍然大有可為。結果香港卻選擇了撒嬌,就越來越沒有希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彈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又退了一個群,單邊主義的美國成了不負責任的大國

TAG:蕭武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