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種好的迷信

一種好的迷信

西漢的大儒董仲舒建議漢武帝獨尊儒術,這點事兒,大家都知道,但是,董仲舒的學說「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才是他對中國的最大貢獻。從哪兒以後,幾乎沒有人懷疑這一點。而做皇帝的,對這個,特別的在意。

按照這個學說,人間的災異,水旱蝗災以及地震等等,都是跟人的行為有關,尤其跟皇帝的行為有關。甚至今天談不上災害的日食,地涌,或者別的什麼怪現象,只要足夠的怪異,都屬於異相,都不是好兆頭,都可以算到皇帝頭上。說是因為你什麼事兒干錯了,才導致上天降下災異,意在示警。

在兩漢年間,這個鍋還有三公來背,因為大家認為,三公儘管在人間替皇帝幹活,但要負責調和陰陽,而按陰陽五行學說(跟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學說有近緣關係),陰陽不調,才會導致災異發生。所以,只要出現大一點的災害,皇帝就免了三公的職。

但是,到了後來,三公的職權越來越小了,而皇帝的手越伸越長,老是讓三公做背鍋俠,不僅三公不服氣,群臣也看不過眼了。古人也比較厚道,所以,一但有了災異,皇帝自己就感覺主要責任在自己身上。

所以,自打東漢以來,但凡有點事兒,大旱或者大澇,哪兒鬧了蝗災,損失有點大,比較自覺的皇帝,就會下詔求直言,要求群臣給他指出過失。當然,水旱蝗災,要說有人禍的因素,也是有那麼點可能的。但有的事兒,在今天看來,其實完全跟皇帝的行為沒有關係,比如地震,地涌,或者山體滑坡之類。雖然也是災,但這種災難,在古代,跟人為的因素幾乎沒有什麼關聯。有的事兒,根本就算不上是災難,比如日食,但是,古人對太陽比較看重,「天無二日,人無二主」,天上的太陽,對應著人間的君主。所以,一旦有了日食,肯定是皇帝有了過錯。

所以,群臣在這種時候,就可以上書批評皇帝,把平時看不上皇帝的種種作為,都借著災異的由頭,一一羅列出來,上綱上線,說眼下的種種災異,都是跟皇帝的這些作為直接導致的。皇帝看了,就算一肚皮不樂意,至少在當時,也不好發作。而上書言事者,說的越是懇切,越是嚴厲,得到的名聲也就越大,一個直言和敢言的美名,也就落下了。使得皇帝就是想日後算賬,也不大好動手——上天要再降災怎麼辦?

當然,能借災異放肆地批評皇帝,前提是皇帝有這個迷信。無論昏君明君,只要這份迷信的心思比較重,臣子們的批評就可以放肆一些,反之,如果皇帝不那麼迷信,秋後算賬的可能就會大許多,臣子們也就知趣的三緘其口。

但是,迷信是古人意識的底色,只有輕重之分,沒有有無之別。完全不畏天,不怕上天懲罰也不怕鬼神的皇帝,不能說一個沒有,的確很少。就算不把江山社稷當回事,對自家的小命,總是會在意的。事實上,正史和野史里流傳的亡國昏君種種蔑視上蒼,不敬鬼神的行為,大多是後來的另個朝代編造出來的,以證明自己奪了人家天下的合法性。昏君再昏,對於上天,還是敬畏的。只有打破了這種敬天的迷信,不再怕上天懲罰,才會無所畏懼,什麼惡事,壞事,荒唐事,狂妄事,不要臉的事都敢幹。這叫什麼來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鳴001 的精彩文章:

老師該不該管教學生?
人類的歷史就是比壞嗎?

TAG:張鳴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