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樣愛孩子,還真是「害娃不淺」!

這樣愛孩子,還真是「害娃不淺」!

先給大家分享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一段話:

「父母若在6歲之前(最晚不超過10歲),對孩子說『不』,他們會因為你的拒絕感到難過,會大聲哭鬧、打滾耍賴、或者生氣不理你,但這些都是暫時的。

可是等到他12歲進入了青春期,你再對他說『不』,他不會再簡單地生氣,他會和你對抗、謾罵,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因為孩子知道你愛他,他已經學會了利用你的愛來威脅你……」

人們常說三歲看老,隨著孩子長大,性格的塑造會越來越有難度,但他的慾望需求卻會越來越大。大人對孩子的過度呵護,除了影響大運動發展、自理能力等技能的培養,也十分不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

生活中,最讓媽媽們崩潰的就是各種「任性娃」:一到商場就要這要那、不給玩手機就不吃飯、不給吃冰淇淋就不去幼兒園、大半夜一定要吃家裡沒有的零食……

家長,尤其是老人,心疼孩子,見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馬上繳械投降,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嘗到了甜頭,會越來越得寸進尺。

還有一個讓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吃飯」。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嚼不爛,把食物做得過於精細,導致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鍛煉,只能吃糊狀的或很軟的小顆粒食物。如果飯菜稍微大顆一點、硬一點,孩子就會幹嘔、咽不下,或自己吐出來,完全不嘗試自己咀嚼。

很多媽媽看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挑食、自己做的飯菜不合孩子胃口等。豈不知這有可能是孩子「咀嚼能力不足」的表現。

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飯,爺爺奶奶追著喂,甚至討價還價,滿足孩子的種種不合理要求,就為求乖寶貝吃一口。

類似這樣的寵溺行為真的對孩子毫無益處。不僅容易養成不好的用餐習慣,對孩子的獨立能力和性格塑造都是極其不好的。吃飯上餐椅,從添加輔食就要立下這樣的規矩。如果不好好吃飯就拿走飯碗,餓著,堅決不給零食,等下一頓正餐餓了自然就乖乖吃了。想一想,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了,老師還會追著給他喂飯嗎?

等到孩子小手有力量握住勺子、筷子的時候,儘可能讓他自己吃,別嫌棄會弄髒。自己吃飯,是基本的生活技能,該鍛煉的時候就要鍛煉。

有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愛護,才是限制孩子自身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文中的這些方面,大人過度呵護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最經典的「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我冷」、「有一種吃得少叫媽媽覺得我沒吃飽」。

愛孩子是天性,沒錯,但是家長們要把握好愛的尺度,過猶不及就不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一兒童網 的精彩文章:

孩子喝冷飲可不能任性,據說看完的家長都後悔!
不同月齡的寶寶該使用什麼驅蚊產品?寶媽你造嗎?

TAG:六一兒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