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兩位飽學之士巧對絕聯 妙語生花 令他族顏面掃地

這兩位飽學之士巧對絕聯 妙語生花 令他族顏面掃地

北宋哲宗年間,某一日,一位遼國使臣來到東京汴梁城,朝見大宋天子。

這位是個漢文化的崇拜者,很善於巧對楹聯,他聽說大宋文豪蘇東坡很有名,於是想在一起切磋一下。

遼使就對身邊陪同他的宋朝大臣說:「我大遼國曾有一副對聯,只有上聯『三光日月星』,沒有下聯。凡是對的上的,無一例外,必定有一字相犯。」

陪同他的宋臣感覺有點意思,繼續聽他顯擺。遼使饒有興緻接著說:「這上聯在我大遼重金懸賞,舉國徵集下聯,沒一個人能對得上來。」

宋臣琢磨了半天,感覺確實難對,於是就找到蘇大學士請教。蘇東坡稍加思考說:「『四詩風雅頌』對『三光日月星』可謂絕對,你何不以此相對呢?」

那位宋臣對遼使說出下聯,遼使大為驚駭,大宋朝還真有奇才。

「三」對「四」,沒毛病,「風雅頌」對「日月星」非常工整,《詩經》中的「詩」包括「風雅頌」三部分,而其中的「雅」又分「大雅」、「小雅」兩部分,堪稱絕妙!

遼使正在驚詫的時候,蘇東坡趕來,慢悠悠說到:「我也有一聯相對——四德元亨利。」遼使一聽,不對呀!剛想起身爭辯,只見蘇東坡擺手制止他說:「你是不是想說我這『四德』少個字啊?」

蘇東坡進一步解釋說:「大宋與遼國為兄弟鄰邦,請尊重我大宋的禮儀,我特意少說了一個字,是因為這個字與仁宗皇帝的名諱諧音。」

四德為「元、亨、利、貞」,「貞」字與宋仁宗趙禎的「禎」字諧音,古代臣子行文講話,必須避諱本朝皇帝的名諱,這是很自然的禮儀。遼使不得不暗暗嘆服,蘇東坡不慌不忙地說:「其實這上聯也談不上難對,還可對『兩朝兄弟邦、一陣風雷雨』……」

遼使垂頭,霜打的茄子——蔫了,自覺弓拉得太滿,竟在關公面前耍大刀,魯班門前玩兒斧子,結果弄得很沒面子,灰頭土臉的,轉身回大漠吃沙子去了。

無獨有偶,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劫掠,腐敗的清王朝不得不提出議和。

在議和的會議上,洋人們趾高氣揚,在會場上高談闊論,而清廷的官員,則一個一個摧眉折腰,低三下四。

此時,有個自詡中國通的洋人傲慢地敲著桌子說:「諸位,我聽說中國有一種很奇特的文學形式,叫做對聯,據說上下聯要字數相同,對仗工整,這樣,我出一個上聯,不知你們誰能對出下聯?」

於是,那個洋人就出了上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琵琶琴瑟」都是樂器,四個字含有八個「王」字,暗喻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代表明白了對聯耀武揚威的含義,一個個縱聲狂笑起來。

此刻的清朝官員一個個都很尷尬,囁喏了半天,無人能對上,只好傻呵呵賠笑。

此刻,一位中方外交工作人員挺身而出,朗聲應對——「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魑魅魍魎」皆為古代傳說中的妖魔鬼怪,都是鬼字旁,「魑魅魍魎」加上四小鬼,正和「八」數,此處暗喻八國聯軍,表現出國人對列強的無比痛恨。

列強代表絲毫找不出對聯的破綻,面面相覷,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史上唯一光著腳丫登基的皇帝 看看他的悲慘遭遇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