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業安:提升經濟理論對現實問題的解釋與預測能力

周業安:提升經濟理論對現實問題的解釋與預測能力

行為經濟學是運用心理學原理和實驗方法驗證經濟學基本行為假設,在此基礎上研究經濟活動規律的一門交叉學科。有學者提出,行為經濟學的形成發展並迅速匯入主流,大大增強了經濟學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和預見性,標誌著當代經濟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新古典經濟學更類似於一種假想的基準理論,其中決策個體的偏好結構被高度抽象化與凝練化,使得這種理論難以直接用於很多現實問題的解釋與預測。

在學者看來,行為經濟學的任務在於,為新古典經濟學下高度抽象化的偏好結構賦予更多自然科學基礎,以試圖提升原有經濟理論對現實問題的解釋與預測能力。行為經濟學家如何闡釋人在經濟生活中的決策,又如何引導人們優化決策?與傳統經濟學研究相比,行為經濟學有哪些主要特點?行為經濟學是否提高了對經濟現象的解釋力?圍繞這些話題,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業安。

反思傳統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定

中國社會科學網:行為經濟學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引入到經濟學研究中,與傳統經濟學建立在「理性人」基礎上不同,行為經濟學強調「有限理性」,請您簡單介紹下行為經濟學的主要觀點。

周業安:傳統經濟學強調人的理性層面,但為了分析的方便,常常假定充分理性。同時,傳統經濟學又突出人自利的一面,所以有經濟人的說法。不過傳統經濟學給自己留了餘地,把理性經濟人當作假定來對待。也就是說,理性經濟人是經濟學家為了分析問題方便而做的理論假定,並非是對人的真實行為的刻畫。實際上過去很多經濟學家都沒有走極端,都是注意到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比如亞當·斯密、凱恩斯等思想巨匠。只不過後來傳統經濟學自己走入了自己設定的死胡同,犯了教條,把理性經濟人假定當作了理所應當的分析起點。到上世紀中葉,一些睿智的學者開始試圖打破傳統經濟學的教條,努力發掘人的理性局限的一面,代表性的如西蒙所提出的有限理性假說。當然,圍繞有限理性這個問題一開始主要是認知科學家做出的,西蒙本人也是認知科學的開創者之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維斯基也是從事認知心理學研究的。

經濟學家從西蒙、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等人那裡獲得了思想靈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運用心理學實驗和實驗室實驗方法,著手研究經濟行為,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對整個經濟學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諾貝爾獎獲得者塞勒教授就是其中的主要開拓者。這些研究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寬泛,幾乎涵蓋傳統經濟學的全部領域。行為經濟學的核心思想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句話:真實的人面對真實的世界進行決策和互動,面臨不確定性的約束和自身理性的局限;人們在決策時,認知偏見是常態,從而人經常犯決策錯誤;人具有社會性,具有情感,體現在偏好上,就是除自利偏好外,還存在社會偏好,構成一個偏好的微觀結構;不同偏好之間的互動激發人的複雜行為,進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

促進了主流經濟學自身的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網:行為經濟學對「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制力」的強調,是否能讓經濟學研究更加貼近現實,提高對經濟現象的解釋力?您如何看待行為經濟學對主流經濟學的影響?

周業安:行為經濟學的興起本質上就是一部分新銳經濟學家致力於經濟學脫離「黑板化」、直面現實世界的努力。實際上,其他社會科學一直都把人當作活生生的真實的人,只有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才把人當作理性經濟人。基於理性經濟人假定的經濟理論只能解釋有限的人類行為和社會經濟現象,但無法解釋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現實世界是由真實的人的真實行為構成的,而主流經濟學長期故意無視這種真實的存在。行為經濟學通過提出有限理性和社會偏好等新的理論假說,可以讓經濟學更好的解釋過去無法解釋的東西。諾貝爾獎得主塞勒與他人合作在《經濟展望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經濟學中「異象」的討論。這些異象存在於現實當中,但和傳統經濟學的理論推斷相悖,比如偏好的時間不一致、損失厭惡、自願合作等等。而行為經濟學可以有效的解釋這些異象。

行為經濟學對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影響很大。首先,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動搖了主流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根基,新古典範式實際上是行為經濟學的一個特例。其次,基於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可以重新改寫大多數經濟學的分支,比如消費理論、企業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福利經濟學,甚至一些宏觀經濟模型。最後,迫於行為經濟學的壓力,許多主流經濟學家都在進行自我辯護和自我調整,從而也促進了主流經濟學自身的進步。

行為經濟學還沒有統一的理論框架

中國社會科學網: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行為經濟學主張借鑒吸收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利用調查和實驗室數據進行分析。有學者認為,實驗室數據能否反映總體特徵存在爭議。對於推進行為經濟學研究,提升其解釋力,您有何意見建議?

周業安:行為經濟學把重點放在研究人的行為上,而人的行為本質上是決策和判斷,無法通過傳統的研究方法來完成,比如沒有採用統計數據。在這種情況下,實驗方法就成為了最佳的選擇。實際上實驗方法在管理學中早有應用。只不過經濟學家過去受自身認知的局限,不了解或者故意無視這種方法。實驗方法包括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兩種。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迄今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並且有自身的方法論。實際上反對實驗方法的研究者沒有意識到,計量經濟學同樣也存在其局限性。計量經濟學和實驗方法應該是互補關係,而非對立關係,因為兩者也是各有優劣,主要看研究什麼樣的問題。

就未來行為經濟學的發展來說,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形成一個一致的基準理論模型。目前行為經濟學最大的問題是各種理論雜亂無章,還沒有統一的理論框架,更談不上一致的理論內核和基準模型。社會偏好理論目前是行為經濟學家裡相對比較統一的,有望出現一個基於社會偏好的統一的理論模型。二是實驗方法進一步科學化的問題。除了主流經濟學家出於各種原因對實驗方法排斥外,實驗方法本身也存在諸多缺陷。目前研究者已經開始嘗試把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大數據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一致的設計,這是一種好的嘗試。實驗方法本身也需要做許多改進,比如如何做到實驗過程和數據的公開透明以及共享等等,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原標題:提升經濟理論對現實問題的解釋與預測能力——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業安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七批《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評審結果公告
談判進程緩慢 各方態度不一 英國「脫歐」面臨哪些關鍵挑戰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