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豬隊友改變中國歷史?細數淝水之戰背後的秘密

豬隊友改變中國歷史?細數淝水之戰背後的秘密

原標題:豬隊友改變中國歷史?細數淝水之戰背後的秘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編者按:作為大眾印象里以少勝多的著名案例,公元383年底發生的秦晉淝水之戰,由於一方戰前過於高調愛現,另一方則過於高調淡定,加之結局具有極強戲劇性,常常讓人有「這仗還可以這麼打」之類的感慨。但目前很多對比分析都集中於雙方戰略層面,具體戰術方面的分析相對較少。但這正是長久以來中國古戰研究最大的通病和短板,也就是重意不重形,往往缺乏對細節的把握和對軍事專業性的基本尊重。今天本文就作者已經發現的部分淝水之戰的細節,作簡要整理,希望能讓大家明白一下,古代指揮作戰是一件多麼充滿意外和無奈的事情。


雖然帶著「投鞭斷流」、「起第長安」等等後世眼中的重大笑話出門,但截至苻堅本部到達項城、苻融前鋒與謝琰等部接觸,前秦方面的軍事部署還算有條不紊。苻融部正常拔下壽春,慕容垂部正常攻陷鄖城。苻融部大將梁成等人駐守洛澗,導致晉軍大都督謝石為首、包括徐州刺史謝玄、豫州刺史桓伊、輔國謝琰等水陸七萬兵力,在離洛澗二十五里的地方逡巡不進。此時苻融部捕獲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晉軍絕糧的消息,立即報呈苻堅。



洛澗之戰示意圖,摘自網路

按《晉書·苻堅載記》所引,苻融的信是這麼寫的:「賊少易俘,但懼其越逸,宜速進眾軍,掎禽賊帥。」平心而論,他的判斷沒什麼毛病,出毛病的是苻堅的理解。苻融請求苻堅「速進眾軍」,但苻堅反應則是「舍大軍於項城,以輕騎八千兼道赴之」,可謂南轅北轍。


苻堅帶出長安者號稱「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其貼身衛隊的良家子至少三萬餘騎,都因為被君主扔在大本營,茫然成為大型公款旅遊活動的一部分,而對戰局有幫助的,實際應該是這部分人。苻堅本人到達前線,對雙方的心理作用要遠勝於實際加持。苻融為此還要分兵負責安保。然而苻堅又補了一道命令「敢言吾至壽春者拔舌」,此舉雖然鼓舞己方士氣,但錯失在晉軍猶疑時,假裝主力來到、徹底把對方嚇懵的機會。晉軍劉牢之部隨後奉命夜襲梁成部,取得洛澗之戰的勝利,成功進軍,反挫秦軍士氣。苻堅本人「草木皆兵」即在此時。



今淮南壽縣八公山冬景,圖片來自「俗人的博客」


不過此時苻堅仍有機會。對面的晉軍雖然戰勝,但正好也在持續慌忙。苻堅派遣的前鋒包括苻融、張蚝、梁成、慕容垂等,號二十五萬。到達壽春的,大致是慕容垂部以外的前鋒部隊,一般認為總兵力二十萬出頭(有人估測稍多),相比晉軍的七八萬仍有優勢。當時,苻堅派遣的招降使者曾到達晉軍大本營。《晉書》謝家人的傳記和《魏書》司馬曜、苻堅的傳記,對這段細節都隻字不提,而無論《晉書》的《苻堅載記》還是《朱序傳》,提及此節時,謝玄都沒有出場。否決謝石「不戰以疲之」主張並贊同決戰的是謝琰(《苻堅載記》),選定八千壯士打頭陣並親自直接指揮的還是謝琰(《朱序傳》)。於是我們似乎有必要追問一下實際負責晉軍前鋒的徐州刺史謝玄去哪兒了?——很簡單——謝玄回建康了!


晉軍前鋒都督謝玄像,1925年修《浙江上虞謝氏宗譜》版


《世說新語》與《晉書·謝安傳》等,都曾講過謝安那個後來極其出名的故事:謝玄回京問計,他只表示「一切盡在掌握」;謝玄次日再問,他玩了一整個白天順便跟謝玄下棋賭贏了別墅,等全京城的人都放心了,再回來拉著謝玄他們和自己幕府全員,通宵開軍事會議。這個看似裝叉實則重度拖延症晚期的故事得以全功,需要感謝南京至今仍是江蘇省會的地理近距離優勢,以及苻堅派往晉營的使者是朱序這一失誤。如果他派的是張蚝或者其他正經心腹,窺見謝玄不在、眾人不安、謝石聽說苻堅已經到了壽春「懼,謀不戰以疲之」……當晚就可劫營。如此謝玄恐怕將以臨陣脫逃指揮官載入史冊,而不是贏得出人意表的將軍了。



淝河景觀,原載於《中華遺產》2010年第6期

朱序沒有帶回秦軍需要的有效情報,但帶給晉軍兩條重要情報:1.苻堅本人到達壽春戰場;2.苻堅的大部隊沒有跟上。於是雖然把謝石嚇個半死,但成功激起謝琰類如苻堅甩開大部隊趕赴前線一般的雞血。不過,作為前線指揮官,謝琰這樣並無不妥。而後方的謝安,則由於情報滯後和反射弧長的雙重加持,暫時還沒有如此興奮,這是東晉的運氣。


當苻堅捨棄大軍離開項城時,他的大臣曾引用「堅不出項」的謠諺拚命阻止,希望他留在後方「為六軍聲鎮」,扮演好總指揮和奶媽的角色,但他沒有聽從。本該扮演類似東晉方謝安角色的他,卻把自己當成了謝玄。而當他持續沉浸在「草木皆兵」情緒中時,卻沒有王猛或其他人來扮演對面的謝安,恐怕他反倒給分到類似謝琰劇本的苻融增加了不少苦惱:總指揮官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無疑在戰略戰術兩大層面都屬於嚴重失誤。



淝水之戰示意圖,摘自網路

謝石所部對淝水以南秦軍主力的第一次出擊,事實上失敗了。秦軍張蚝等遂臨水嚴陣,與晉軍對峙。此時從建康回來、已經原地滿血復活的謝玄(《晉書·謝玄傳》)以謝石的名義(《魏書·苻堅傳》)派使者要求對方稍為後退,以利決戰。苻堅、苻融欲借對方渡河之時,「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同意晉軍要求。於是謝玄、謝琰、劉牢之等八千人先行涉渡,於此同時,苻堅正面部隊向後收縮中發生了混亂,謝玄等人乘勢直衝。而晉軍自北向南渡河掩殺,秦軍屍首卻能讓淝水斷流,恐怕並非後代文人追述的奔逃,而是側翼的張蚝等人成功對渡河晉軍及其後續部隊發起衝擊。雙方至此從智力比拼轉入純然的力量搏殺。



從結果分析,晉軍結陣較厚,戰鬥力亦頗可觀,所以雖然謝石本部在衝擊下有一定退卻,但和先頭部隊並未被完全切斷,逃過被分割吃掉的危險(後來孫恩攻滅謝琰,正是因為謝琰「魚貫」列隊,給了對方側面截斷隊形繼而分割包圍的機會)。秦軍正面承傷部隊行動缺乏統一性,不能抵擋晉軍先鋒的全力突擊,導致隊形嚴重潰散,指揮官苻融陣亡,苻堅本人處於極危險環境,繼而導致全軍步調大亂。朱序那一嗓子「秦軍敗了」,到底能有幾個人聽見不得而知,狹路相逢卻真的應該勇者勝。其實苻堅當初離開項城,倘若至少攜帶包括那三萬餘騎的前秦禁軍,本陣承傷能力和戰術動作協同性會不會有質的飛躍,也是值得重新考量的。



山西博物院館藏青銅器商鴞卣,圖片摘自博物院官網


常言道,戰爭雙方都會犯錯誤,勝利則屬於犯錯誤較少的一方。淝水之戰全過程真真切切地印證了此說的合理性。前期部署雙方各自曾經犯過烏龍,而苻堅錯過的機會更多一些,生生把自己的絕對優勢變成了勝負五五開,繼而落敗。他發動的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技術操作卻也不保證穩定,終於留給後人深刻的教訓。但這些細節與教訓,卻往往被淹沒在所謂人心向背、利令智昏等等寫意性的描述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李白躺著把錢賺了,廣告居然還能這樣做?
那些容易被「掰彎」的成語,你能用對幾個?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