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4年前將1200元「巨款」存銀行的阿姨,有木有哭暈在廁所?

44年前將1200元「巨款」存銀行的阿姨,有木有哭暈在廁所?

樓盤網長沙(7月2日訊)前陣子,網上流傳的一篇《海峽導報》的文章徹底火了,事情原委是廈門一女子於1973年將1200元「巨款」存入銀行,44年後連本帶息取出了2684.04元,其中利息部分1484.04元。

圖1:陳阿姨44年前的銀行存單

可能有小夥伴要問了,1200塊錢算什麼?確實,放在2018年的現在,1200元人民幣確實沒什麼稀奇,別說買房買車了,就是去高檔餐廳撒開膀子大吃一頓,恐怕也遠遠不夠。然而重點是該女子存錢的時間點——1973年!

讓我們把時鐘往前回撥44年,那個時候的物價是怎樣呢?那個年代的普通職工月薪不過20餘元,1200元相當於一個普通勞動力5年的工資!如果按照廈門2016年平均月薪5715元換算,5年工資高達34.3萬元;按照最早(1981年)熱賣商品房的浙江瑞安標準換算,其房價為68.85元/平米,1973年的1200元八年後原封不動可以買下17.4平米,相當於現在的30多萬元;按照當年的豬肉和黃金價格計算,則分別相當於現在的3.4萬和6萬元。當然,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耗品也在貶值。

44年前的1200元,用工資和房價來折算,竟相當於現在的30多萬元!在北京上海可以買間廁所,在杭州武漢可以買一間小卧室,在長沙可以買個大客廳,或者作為一套剛需三房的首付!難怪網友直呼,這1200元「巨款」當年如果不存銀行,都可以買房娶媳婦了!

然而,當事人陳阿姨卻笑稱,「錢能取出來她已經非常開心了,看到銀行工作人員為了這張幾十年前的存單忙前忙後,還是覺得非常欣喜和感動」。網友們對此也只能一聲嘆息,真不知道該為她開心還是難過。

圖2:銀行工作人員正向儲戶辦理業務

一個顯而易見的疑問是,這些年陳阿姨的錢是怎麼被銀行「偷」走的?有經濟學常識的小夥伴應該早已有了答案——通脹和「負利率」。通貨膨脹好理解,按現行6%以上的通脹率來看,無非就是到手的錢(工資)遠遠趕不上房價和物價的上漲速度,錢越來越不值錢、不經花;那個「負利率」又是什麼鬼?

其實,自所有制改革之後,銀行也是自負盈虧的股份制企業了,自然要考慮盈利點。我們都知道,銀行最主要的兩大業務就是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通過低利率吸儲,再進行高利率放貸,從而賺取中間差價。對於儲戶而言,通過存款所獲取的銀行利率,與其付出的時間和機會成本,以及銀行賺取的利率而言,都完全不成正比。官方公布的CPI都在2%左右,比銀行定期的1.95%還高;不光工資趕不上房價和物價漲幅,連存錢的利息,也不可能跑贏。

況且,把錢存銀行不光要面臨「負利率」風險,還有剛性兌付風險和破產清算風險。剛性兌付主要是除一般存款外的理財產品,這些和股票債券等投資方式一樣,都是不保本的。而銀行破產清算雖然目前在我國發生的可能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而根據銀行破產保護條例,儲戶獲賠的上限是50萬,多餘部分的損失很有可能自行承擔!

可為何很多人明知把錢存銀行是「賠本買賣」,還熱衷於此呢?首先是安全,相比炒股、買債券、基金、各種理財產品而言,銀行存款足夠保險,儘管利息低,但總比藏在家裡存錢櫃閑置的好;其次是方便靈活,父母或爺爺奶奶那一輩,知識水平和眼界還比較有限,很多人認為要「留錢養老」,日常開支在銀行隨存隨取就夠了;最重要的,還是風險承受力低,炒股怕跌,保險怕坑,放貸沒膽,入股無門,左思右想只能把錢存銀行了。

圖3:中國居民儲蓄率變動情況

聊到這裡,大伙兒是不是忘了什麼?沒錯,就是買房!雖說現在並不鼓勵多買房,但擁有自己的一套專屬住房,既滿足了居住的需求,又能在無形中實現資產保值甚至增值,何樂而不為呢?當別人「及時行樂」到老後孑然一身,仍要面對租房找房和頻繁搬家的煩惱時,你卻可以在家栽花養魚聽唱片,享受怡然幽雅的晚年生活。所以樓盤君還是要忠告各位小夥伴,沒房的趁著年輕想買就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說樓市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TAG:說說樓市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