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伏義古中醫學——中國中醫藥學的源頭

伏義古中醫學——中國中醫藥學的源頭

伏義氏又稱伏羲氏,姓風氏,是上古的一位睿智的首領,也是上古的「三皇」之一,是古醫藥學、針灸學的始祖,他在我國古代醫療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易傳?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帝王世紀》稱:「伏義嘗百葯而制九針」,我國醫界千餘年來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之始祖。

他帶領人們用獸皮縫製衣服,抵禦寒冷,而狩獵活動的展開又使得動物類食物日益增加,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當時的人們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們對於動物類藥物的認識也從此開始了。

他帶領人們圍著篝火跳舞,以驅寒取暖,強健身體。卻發現通過這種運動,可以祛除身上的一些病痛,這便是傳統體育活動及導引術的雛形。

他還觀天文、察地理,通曉日月陰陽的道理,創始了八卦,成為後世中醫學理論哲學思想的主要文化根源之一。

「九針」是伏羲古中醫學最具代表的發明創造

《帝王世紀》云:「伏羲氏……乃嘗百草而制九針,以拯妖枉焉」。相傳,伏義氏始創了九針,多是石制的。在冶金術發明之後,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創造出來了金屬針,這也是對於中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大創舉。

伏羲制九針

九針的形狀各不相同,有圓頭的,用來按壓止痛;有尖頭的,用來點刺或放血;還有帶刃的,用來切割等等,用以刺激人體陰經和陽經某些部位達到治療的目的。這是一套完備的外科用具,在原始社會中,就已經被用於醫療實踐當中,這是十分令人驚詫的。

如此豐富的文化成就當然不能只憑一人之力完成,這些傳說代表了那一個歷史時期的發明創造。相對穩定的生活和充足的食物,也是產生古代文化和醫學雛形的物質基礎。伏羲是先民對創始八卦理論藉以豐富人體認識,並對保健作出貢獻的氏族群體的概括。

但九針在此時尚無明確的名稱,其名稱的確定是《靈樞》作者的成就。但伏羲既以制出石針,最初的經絡、穴位等在當時也應初現端倪,只是尚不如《靈樞》系統完整罷了。因此,數千年來伏羲被我國醫藥學界奉為醫藥學、針灸學的始祖。

伏羲對於中藥學的貢獻

伏羲嘗百葯創建了中國最早的中藥學,天水自然地理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野生藥材生長得天獨厚的天然葯苑,天水山川有約600餘種中草藥,市場流通的常用的約400餘種。我國學者張光華指出,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人們採摘野果、根莖、花、葉為主要的食物,居住條件十分簡陋,感風寒,中酷暑,食毒物,各種疾病隨時發生。以伏羲為代表的中國先民,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初步總結認識了生長在陰濕和陽坡地帶,各種常見植物的藥用價值,形成了中國最早的中藥學。

陰陽、五行、八卦是伏羲古中醫學的基礎理論骨架

伏羲通過陰陽的變化,演繹組合出了四象和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是由陰爻與陽爻組成,「但通過排列組合便形成一種藉以通曉萬物變化的體系,並成為後代中醫的理論基礎。

伏羲八卦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均以八卦作為闡述生理、病理、醫理的理論骨架。」伏羲八卦將人體分成外五行、內五行。外五行以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內五行即八卦配五臟:乾為肺,離為心,巽為膽,震為肝,艮為脾,坤為胃,坎為腎。由此而知,五髒的病理分為自身的陰陽失衡,及五行生剋制化的失衡。伏羲古中醫生命哲學思想的始終是在一個宏觀的、整體的、自然的時空條件下,來認識人體所發生的一切病理變化。這是伏羲古中醫能夠得以延續傳承發展的獨有特色。

他源於生活實踐,陰陽、五行、八卦及嘗百草、制九針開創了古中醫藥應用之先河,所以說伏羲古中醫藥學是祖國中醫藥學的總源頭。

因此,中醫藥學的發展是與社會環境、文化傳統、政治、經濟等發展緊密相連的。祖國中醫藥學理論的形成是在伏羲古中醫的基礎上,歷代醫家在長期診治疾病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補充完善形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 的精彩文章:

神農嘗百草——中國醫藥的啟蒙

TAG:國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