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真正的成熟,是與苦難握手言和

真正的成熟,是與苦難握手言和

—回復『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追夢

 床頭抒情輕音樂

Bandari 

00:00/04:32

曹文軒說: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苦難。

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都無關的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即使它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你也要找到一個理由讓自己笑。

- 01 -

魏世傑今年77歲,是一名核研究科學家,也是一名堅強而偉大的父親。

有時候,他稱自己為「核彈老人」,有時候,他也稱自己為「倒霉老頭」。

他的工作是測試炸藥參數,他經歷過兩次爆炸。

當時,「嘭」的一聲,在場的四個戰友,連帶車間,都被炸得粉碎。

望著滿目廢墟,他深知,這種事情很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是他沒有退縮,儘管家裡還有一個先天性智力殘疾的兒子,和患有神經分裂的妻女等待自己照顧。

前半生獻身核事業,後半生歸家照顧親人。

當別的老人頤養天年時,魏世傑不敢生病,因為他是家裡的頂樑柱,不能倒下。

他說:

要熱愛幸福的生活,也要熱愛苦難的生活。

生活就是如此,除了人為能控制的事情,其他都是未知,幸運是,苦難也是。

與苦難握手言和,不是委曲求全的下策,而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表現。

所謂成熟,不是經歷了世態炎涼之後的通透,更不是經受挫折之後的妥協,而是面對苦難,化悲憤為柔軟。

- 02 -

1922年,大半兒的中國人都認識了張幼儀。雖然不情願,但她確實是民國以來新式離婚的第一人。

當然,這一切,都是拜她的丈夫所賜。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張幼儀與徐志摩的結合是包辦婚姻下的產物。

那一年,張幼儀年方二八,正值花樣年華,對這位民國才子很是傾慕,對兩人的未來也十分期待。

然而,徐志摩對她下的定義卻是:鄉下土包子。

他討厭包辦婚姻,張幼儀無疑成了犧牲品。

後來,放縱不羈的徐志摩跑去美國、英國求學,張幼儀出國投奔丈夫時,發現他竟和一名女學生同住。

彼時,張幼儀已有身孕,徐志摩卻說,孩子不要也罷。

幾天後,他就不見了,桌上的茶還冒著熱氣,書頁還是攤開的。

張幼儀連恨的力氣都沒有。

身處異國他鄉,她為自己而活,也為孩子而活。

1912年,張幼儀順利產下次子。一個月後,徐志摩現身,拿來的卻是一紙離婚協議書。

張幼儀凝視著丈夫眼裡的那份熱切,不是喜悅,不是溫暖,是為了擺脫,是想自由。

兩歲的彼得

三年後,張幼儀的孩子彼得死於腹膜炎。婚姻破碎,喪子之痛,這位一貫隱忍的女子徹底清醒了。

她想,以前什麼都怕,卻什麼都失去了,何不重新過活,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

修學、辦公司、任總裁,張幼儀從「土包子」變身為引領時尚的奇女子,一路風生水起。

他沒有給她的,最終,命運都給了她。

洛克菲勒說:

在苦難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如何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方法、手段,讓自己得救。

生活就是如此,苦難常在,但它並不是阻礙你前進的理由。大踏步的往前走,前方必有禮物,就看你拿不拿得到。

- 03 -

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學業的壓力。

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挺不過來的,時間也會教你怎麼與苦難握手言和。

一個月前,44歲的萬達女高管徐毓不幸墜樓身亡,在結束生命之前,她在微信上與丈夫和女兒告別:對不起。

不知道她是受了多麼大的委屈,或是遭受了多麼大的苦難,生命如此脆弱,只願逝者安息。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我們要堅信,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該舍的捨棄,放不下的,也不一定非要忘掉。

真正的成熟,不是盲目地抗爭,而是聽從自己的內心,與苦難握手言和,珍惜當下。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

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對得起我所經歷過的那些苦難。

苦難不是生活的對立面,它像是土壤一樣,只要你願意種下一顆真心的種子,很有可能會開出你想像不到的燦爛花朵。

苦難是成熟的成人禮,也是人生的必修課。有的人經歷「苦難」會一蹶不振,有的人經歷「苦難」會變得更加堅實和淡定。

人們常說:歲月是拿來靜好的,錯誤是拿來原諒的,生命是拿來感悟的,苦難是拿來成熟的。

人生短暫,與苦難握手言和,一路引吭一路歌,前途雖漫漫,未來尚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天地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就看這一點!
五月五過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TAG:詩詞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