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歷史來看道教起源:先秦道家的「人教」淵源(上)

從歷史來看道教起源:先秦道家的「人教」淵源(上)

道教作為中國人的本土宗教,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這句話基本上點出了中華文明和中國道教的本質。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中華文明本質上就是儒道兩家的文化,並且相對而言,道家思想可能要早於儒家思想出現。

中國先秦時期包括夏、商、周,在中華文明最初開始萌芽的地方道家文化就已經包含其中,並且在我們先祖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被屢屢實踐。

道教科儀(資料圖)

1

道家「人教」淵源

作為一個宗教,在普通人看來道教可能就是供奉以三清祖師為首的神靈崇拜體系,但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道教從根源去追述,它跟其他部分宗教是有所不同的。

從最根本上來說,道教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真實且實踐性的宗教——一個「人」教,而非部分其他宗教以神靈崇拜為核心。

第一道教崇敬但並不崇拜神靈,道教中人與神的關係是相互平等的合同協作關係,而非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人們崇敬神靈是因為神靈的德行,以祭祀的方式與神靈溝通合作,共同和諧共處。

同時道教人生圓滿的途徑是「自救」——人可以遵循大道通過功德和修行成神,這樣人也進入到了神靈體系中進一步發揮參贊天地的能力。譬如目前道教非常重要的賜福赦罪解厄的三位大天尊——三官大帝,就是我們先民中三位功行傑出的大聖人「堯、舜、禹」所化成神來參贊天地,為後代子孫與天地萬物謀求福利

所以道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以人的實踐能力、道德修行以達到參贊天地與天地共同和諧共存的宗教。

道教眼中的和諧生活永遠依靠的是人自身的德行和能力,順天而行而非依靠神靈搭救。而其他很多宗教大多都採用的是「他救」,就是神靈搭救的方式,同時把人神截然地割裂了開來,神成為了一個絕對的管理者存在,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神靈的附庸與被救贖者。。

參贊天地(資料圖)

這種人與神靈不同的關係和態度可以說是道教與其他部分宗教的根本分野之處。而這種依靠自身的道德修行參贊天地的「人教」淵源正是繼承於中華民族先秦時期先民實踐所產生的思想,可以說從一開始中國的先民與道家思想就是很獨立很自由並且很現代,具有很強的實踐科學性。

所以道教或者道家第二個與其他部分宗教的不同之處在於道教或者道家是一個「人」的文化實踐綜合體,它是以人為核心去記載傳承人與天地、萬物、自身三者相互共存所產生得到的現實經驗。

所以無論是道家還是道教傳承的都是實在實用關於人生存與生活的知識。

道教神靈體系是建立在天地神祇神奇的造化能力與大德之上,而不是無緣無故的崇敬,而大部分其他的宗教可能更注重神靈文化的虛擬與構建。

最後,道教或者道家最根本的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集合了中華先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包括關於祖先祭祀、天文曆法、農工技藝、醫學養生、美學藝術等等讓中國人生活得更美好的知識和智慧。

所以在道教中,神靈的生命狀態是中華文化中對於人類生命狀態最終歸屬的一種現實追求,仙境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就是美好的人間提升後該有的樣子。因此,道教從根本上是以人為本的「人教」。

道法自然(資料圖)

2

道教「三祖」

道教或者道家有「三祖」——道教因始源於黃帝,乃尊黃帝為始祖;以闡揚道教精義的老子為道祖;以組建道教的張道陵為教祖,是謂道教三祖。

道教教團形式的產生和出現的確實是在張道陵祖師生活的東漢時期,但並不代表道教只是從東漢開始的。目前有些人刻意將道家和道教分裂開來討論道教,這是非常錯誤的。如果說道家是道教的精神綱領,那麼自然道教是道家的實現形式。

道教如果從源頭追溯則要追溯到先秦,包括夏、商、周,中華文化起源的地方,只是中間因為一些歷史原因發生過中斷,而張道陵祖師創立道教其實只是對先秦「全民道家」狀態的一個回歸而已。

所以目前一些人刻意分離道家和道教,是因為他們既不了解先秦道家的真實而全面的內涵,也不了解當代道教真正精髓的地方,只看到了表面的現象,就妄作否定,其實是很荒謬的,我們修道傳道者一定要有所警惕和醒悟。

3

一段歷史對話

在司馬遷的《史記·秦本記第五》中記載當時的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國,當時秦國是秦穆公在位,戎王希望由余能夠仔細地觀察秦國,回來壯大自己的國家。

穆公向由余炫示了宮室和積蓄的財寶。由余卻說:「這些宮室積蓄,如果是讓鬼神營造,那麼就使鬼神勞累了;如果是讓百姓營造的,那麼也使百姓受苦了。」

穆公覺得由余的話奇怪,就問道:「中原各國藉助詩書禮樂和法律處理政務,還不時地出現禍亂呢,現在戎族沒有這些,用什麼來治理國家,豈不很困難嗎!」

禮樂法度(資料圖)

由余笑著說:「這些正是中原各國發生禍亂的根源所在。自上古聖人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小的太平。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來要求和監督民眾,民眾感到疲憊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相怨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

都是由於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了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啊。

穆公所在的時期是春秋戰國了,天下已經大亂,兵戈四起,史書上記載因為戰亂窮困而死的人屍骨如山。但是從穆公和由余的對話來看,可見先秦時期用道家文化治理國家的思想早已產生並且得到了實踐。

只要君王不貪圖享樂,與民眾同甘共苦,在位者以上德感化民眾,民眾以誠實的忠信對待君王,不需依靠有為的下德——用禮樂法度來治理國家,國家就能強大,人民就能安康,這不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描述的理想境界嗎?

作為一個強盛國家的統治者秦穆公也非常認同這種治理國家的方法,並且大為震驚,認為再這樣下去,戎族就會威脅到秦國的統治,可見從先秦開始道家思想作為一種很強大的治國思想已經被廣泛接受認可。

而此時中華文明已經進入夏、商、周三代階段的尾聲,很快就要進入秦國一統天下的時代,戎族其實是先秦時期道家治國的最後一個縮影和迴響。

當我們回溯到《史記》最開始的地方,我們就會發現,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以道為主,並且一直延續貫穿了整個先秦時期。

道家文化成為了先秦國家治理與指導民眾生活的根本方法:一個真正的關於「人」的思想與方法,並且為後世道教和中華文化各個方面的延續發展奠定了基本的模式和發展方向,成為了中華文明的根柢不斷地迴響在民族的歷史長河中。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道由心學,感於神明:焚香與生活的修行
天機不可泄露:古代官方對天學的壟斷與禁止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