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奧迪解鎖電子後視鏡 2020款E-Tron內飾曝光

奧迪解鎖電子後視鏡 2020款E-Tron內飾曝光

奧迪此前已向我們展示了即將上市的全電動SUV,近日我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了解到E-Tron詳細的內飾。從照片上看,2020款奧迪E-Tron將現代科技巧妙的運用到液晶屏幕當中。與市面上現有的奧迪一樣,它的設計風格也極具特色。

圖片來自CNET

車身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取消了傳統採用的外後視鏡,在入門處鑲嵌了一塊7英寸OLED測視後視鏡,與安裝在門外的小型攝像機實時相連。據說電子後視鏡可以減少2%到7%的阻力,這對電動汽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電子攝像頭將具備多種觀察模式:駕駛人可在視覺圖上完成高速駕駛、切換轉彎、停車等不同設置。奧迪計劃在德國推出首款配備電子後視鏡的系列量產車,但目前這一做法在美國是非法的。

內飾部分與屏幕同樣配合得恰到好處。奧迪E-Tron採用了虛擬駕駛艙顯示屏,在奧迪其他車型中也能夠看得到這樣的色彩搭配和可定製屏幕。中控顯示屏採用的是最新的雙屏幕MMI信息娛樂系統,主要控制鍵在顯示屏的首頁,室內溫度控制系統則降到了二級屏幕。這也是我們當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信息娛樂系統之一。

奧迪將液晶儀錶板描述成為一個「舞台」,四周燈光環繞,座椅側方則採用發光的E-Tron標誌。中控台配備了一處寬大的扶手箱,可供右手休息,極大地方便了觸摸屏的使用。皮質座椅上的縫線(消費者可選擇對比色調)旨在模仿電路板上的線條 。奧迪E-Tron主打寬敞的的空間布局效果,足以容納五名乘客。我們雖然還不知道頭部或腳部空間的具體信息,但據說,E-Tron在豪華SUV領域算的上是頂級的了。

E-Tron的115.3英寸軸距與汽車製造商通用的117.9英寸的尺寸相當 。E-Tron採用的是兩排座椅的空間布局,因此省去了傳動軸及排氣裝置,E-Tron的地板取消了突出部分,因此為后座乘客提供了更加寬敞的空間效果。

二、超強隔音效果營造內部氛圍

由於取消了傳統的內燃機噪音,電動汽車幾乎屏蔽了所有的風聲及其他噪音,使得E-Tron內部環境非常安靜,極大地方便了乘客之間的對話。正如奧迪說的那樣,它的隔音效果讓E-Tron變成了一個封閉的空間,「唯一的聲源可能是來自輪胎和電動馬達的嗡嗡聲。」 其配備的Bang&Olufsen音響系統能夠使內部環境更加安靜。

奧迪透露,Bang&Olufsen音響系統配備了16個總功率為705瓦的揚聲器,以提供逼真的3D音效。在奧迪的其他車型中,奧迪同樣的提供了Bang&Olufsen 3D系統作為可選擇配置。 工程師們為減少E-Tron的空氣阻力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E-Tron的底面表面有一處類似高爾夫球的凹凸設計,能夠起到削弱氣流的作用。當不需要冷卻空氣來時,格柵可以關閉以進一步降低風阻。甚至連19英寸的車輪也經過特殊的打造,以便在空氣中流暢的行駛。

奧迪稱E-Tron的風阻為0.28,這對SUV來說是一個亮眼的成績。 平坦的地板和長軸距意味著E-Tron為后座乘客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奧迪E-Tron在日內瓦車展上首次亮相,這款全電動汽車是為數百萬英里的公共道路測試而設計的。E-Tron搭載了95 kWh的電池組,在歐洲測試中續航里程可達到400公里,儘管美國官方EPA的官方駕駛範圍還有待確定。

電池組使用的液冷使得常溫保持在23-35攝氏度之間。奧迪計劃提供額定功率為11千瓦或22千瓦的家用充電器,其分別在4.5或8.5小時內將E-Tron充滿。在快速充電方面,奧迪在名為lonify的充電網路平台上已與歐洲其他幾家汽車製造商進行了合作。在美國,大眾汽車集團的Electrify America網路計划到2019年底在線擁有290個站點。快速充電將在CCS的150千瓦的基礎上進行,這足以在半個小時內提供200英里所需的80%的電量。

為了確保奧迪E-Tron環保屬性,它甚至可以碳中和裝配廠生產,位於布魯塞爾的工廠將使用太陽能和生物燃料以滿足E-Tron95%的電力需求。

奧迪計劃於8月30日在歐洲公開展示E-Tron,但首次亮相已被轉移至美國,其發布日期將會被推遲,並且尚未確定具體日期。按照官方的說法,奧迪將會在美國亮相它的首款電動SUV。

2020款奧迪E-Tron預計將於明年年初或者明年春天在美國上市。定價細節及美國特定的市場範圍評級將會在此之前公布。

本文來自新能源車,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年銷售量五億!內衣革命賺大錢!
動力電池「退役潮」之下,誰來解決電池回收之困?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