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我不是葯神》在千呼萬喚中終於提前上映,一部電影,打開了世人未知的感官,這是健康人無法想像的殘酷世界,原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睜開眼睛後想的可能只有一件事:怎麼活下去?


電影對白一:

"你能保證永遠不得病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和徐崢電影中飾演的職業藥販子不同的是,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位長期靠"救命葯"續命的慢粒白血病人——陸勇。

陸勇在2002年被確診,當時瑞士進口的正版抗癌藥「格列衛」每盒(一個月用量)的售價需2.35萬元。在服用了兩年的正版葯後,陸勇已經花去60萬元。

2004年,他在網上搜索到有一種仿製葯「印度格列衛」,價格只有正版葯的1/8,最低售價只有200多塊。從自救到救人,陸勇走上了「印度格列衛」的代購之路。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電影人物原型陸勇

2014年7月22日,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但戲劇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陸勇免予刑事處罰。

終於,法院判定陸勇的行為是買方行為,並且是白血病患者群體購買藥品整體行為中的組成行為,因此不構成銷售假藥罪,撤回起訴。

如今,影片上映,在陸勇的倡議下,片方以及主創人員將捐贈200萬元人民幣給白血病患者。"葯俠"陸勇,在飽受爭議的同時,也為大眾打開了一扇關注癌症患者群體的大門。


電影對白二:

"沒有葯啊,就成了這樣了。"

最精彩的劇本,永遠來自生活。

家住河北保定的老黃怎麼也沒想到,在不到五十歲的年紀會和"第一大癌"肺癌扯上關係,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剛發現就是晚期。胸膜已經擴散,他沒有手術機會,給予厚望的基因檢測沒有讓他找到能救命的靶向葯。老黃只能化療,從一線到二線再到三線…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兒子還在念書,老媽八十了,沒有葯,我能怎麼辦?"老黃說不下去了,別過頭去面無表情地看向窗外。一米八零的他如今只有60多公斤,手臂因為長期渝液而布滿於靑和針眼,如今已經無處再落針。

中國重症病人痛點之一:無葯可醫。


電影對白三:

"我吃了三年的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今年六十一歲的王玉娟,是病友們口中的"抗癌明星",在腸癌手術後她已經堅持十年了。但她的隱憂只有自己知道,醫生給她推薦的所有能用的藥物、能試的療法都已經用過了,現在她已遭遇到癌症病人最大的尷尬:"耐葯"。

目前,王玉娟只能被迫回到家裡,用中藥調理身體,每日仔細觀察著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

治療十年,是王玉娟一家人的漫長戰爭,她幾乎耗費掉全家幾十年的積蓄。但即使這樣,王玉娟從來沒有向命運妥協過,她申請了網路籌款平台,開微店,做力所能及的所有事。還一直打聽、搜索新的治療信息,希望有朝一日接受新的治療。

中國重症病人痛點之二:看病貴。


電影對白四: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三歲的小亮和同齡的男孩子一樣活潑聰明,除了一支像被白色玻璃罩住的眼睛之外。他是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也就是眼癌兒童。

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兒童惡性腫瘤,在我國每年新增病例也只有約1100例。而我們最近一次記住這種病,源於一位叫王鳳雅的五歲女孩。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因視網膜母細胞離世的小鳳雅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眼癌的治療早已有了質的飛躍,早在十幾年前,大部分醫院將眼球摘除術作為主要治療手段,而現在,更多的孩子有望通過化療等方式在保住眼睛的同時,保住珍貴的生命。

然而,最為關鍵的化療藥物——馬法蘭,卻在2012年完全退出了中國市場。

小亮生病後,媽媽不知哭了多少次,懵懂地三歲男孩兒還無法理解他所遭遇的不公命運,只是拿著心愛的畫筆,把他眼中五彩斑斕的世界留在畫紙上。

中國重症病人痛點之三:救命葯退市。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病人想要用上救命葯,怎麼就這麼難?

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2014年,我國腫瘤新發病例約380.4萬,約佔全球癌病發病的22%,發病率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死亡約229.6萬,佔全球死亡的27%,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全球每年新發的癌症病人1/5在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使中國成為負擔沉重的重症大國

因病致貧、因癌返貧並非危言聳聽,動輒幾十萬的高昂醫藥費讓很多家庭數十年的打拚付諸一炬。正如片中程勇所言"誰能保證永遠不生病呢?"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這樣的被動消費群體。


"救命葯"為何是天價?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在新葯研發方面,美國走在了全球前列,全球TOP20的製藥企業有16家在波士頓設立據點。截止到2016年,美國患者能使用的所有抗癌藥物中,只有29%在中國上市了,還有71%的美國最新藥物國內還沒有。

而美國在新葯研發領域形成了巨型產業鏈,醫療投入佔GDP百分比長年維持在17%以上,可想而知,這是多麼龐大的一筆投入。

以片中的格列衛(電影中化名格列寧)為例,這是瑞士一家醫藥公司1990年研發的,據了解,這家瑞士醫藥公司在1997年到2011年間共投入836億美元研究經費,最終成功獲批的只有21個新葯,平均每個新葯研發成本達到40億美元

這21個新葯中,也不是每一個都像格列衛一樣大受歡迎。醫藥公司第一要收回成本,第二要盈利,高成本對應著高價格,這是藥品研發的必然規律。


仿製葯真的是"靈丹妙藥"?

在我國,藥品的專利保護期是20年,而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承認新藥專利保護,西方國家研發的新葯一經上市,印度就直接仿製,這也導致了製藥公司諾華與印度政府之間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由於沒有投入任何研發成本,印度仿製葯的價格是新葯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印度版抗癌藥

"便宜好用"滿足了大量需要長期用藥的普通患者的需求,即使藥品質量與進口的原研藥物有一定差距,印度仿製葯仍然在全球範圍內大受歡迎。

但業內人士也不免擔憂,長此以往,仿製葯佔據藥品市場主流,導致原研葯得不到利潤支撐,醫藥公司會逐漸失去新葯研發的動力,沒有新的藥物誕生,又何談仿製葯?那麼,最終受害的仍然是患者。


一味壓低葯價是出路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眼癌兒童特有的"白瞳"

能夠挽救王鳳雅和小亮的抗癌藥物馬法蘭,是一劑能夠醫治多種癌症的"良藥"。

1996年,英國醫藥公司申請了此葯的進口審批,該藥品進入中國後,價格被大幅度壓低,每瓶馬法蘭在醫院和藥店統一售價70元人民幣。

這對等葯救命的癌症患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一時間內國內患者可以低價使用到此葯。但好景不長,由於定價過低,這家英國醫藥公司一度虧損數億美元,最終把馬法蘭退出了中國市場。

有病沒有葯是天災,有葯買不起是人禍。

中國醫療醫藥市場的健全發展,不是出現一兩個"葯神"能夠解決的。這需要上至國家政府、下到醫藥行業、患者群體,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也許,你不知道,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越來越多的新藥物即將問世!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兩周前,王玉娟在病友群里收穫了這樣一個消息:國產原研葯安羅替尼上市了!她不懈堅持,終於看到了希望!

國產原研藥物安羅替尼是有望橫跨多個癌種使用的靶向葯,目前獲批的適應症是肺癌。自主研發新葯以及仿製葯的增多,有望幫助國內患者減輕購買進口藥物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而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仿製葯研發,提升質量療效,完善支持政策


藥品零關稅,也許不是夢!

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葯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加大仿製葯研發和降低關稅,這一內一外的變化,讓人們對降低藥品費用,用上更有效的新葯,有了更多期待。

"救命葯"進醫保!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片中的格列衛(電影中化名格列寧)在內地的售價是2.35萬,在香港地區的售價是1.7萬,美國和韓國的售價分別是1.36萬和1萬左右。

而在2017年2月該葯已經成功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像片中呂受益一樣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報銷比例可達80%左右。

"進醫保"這三個字的分量有多麼重,這背後是重要醫藥體系改革的不斷探索。


入組臨床試驗,也許另一條出路!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入組新葯臨床試驗就是當"小白鼠",然而,這是很多人的誤區。據媒體此前報道:在美國著名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每天有數百項臨床試驗在同時進行,超過90%的腫瘤患者會主動向醫生詢問:"我是否可以參加新葯的臨床試驗?"

根據美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數據,截至2015年10月,全球共有201149項臨床試驗登記註冊,其中有48.53%在美國進行,在中國開展的藥物臨床試驗僅占 9.75%。

中國患者積極尋求國內外的臨床試驗,降低治療成本的同時,尋求前沿的治療方式,也許是為自己尋找的另一條出路。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不是葯神》背後的中國癌症病人眾生相

其實,中國醫藥人一直在砥礪前行。腫瘤規範化診療日漸普及,重症防治工作有效開展,外科、化療、放療、靶向和免疫治療在內的多學科治療模式的應用,也顯著提升了診療效果。

國家癌症中心已建成腫瘤登記監測點574個,覆蓋人口4.3億,約佔全國人口的31.5%,定期發布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隨著我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從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

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小亮的父母最終決定帶著他到美國一家癌症醫院進行治療。經過盛諾一家各部門緊密合作、加班加點,終於在72個小時內幫助他們一家拿到了醫療簽證和美國醫院的就醫邀請函。之後,小亮一家人飛抵美國紐約,這家走在世界醫學前沿的癌症醫院已經採用眼動脈內化療來保住了孩子的眼睛和視力。

疾病不分國界,人類在醫療領域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我們每個人的福音。套用一句老話,不管中國葯、外國葯,能治好病就是好葯!

而我們堅信,中國重病患者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