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親說,窯火有十二種顏色,我們平常知道的只有那三四種。」

「父親說,窯火有十二種顏色,我們平常知道的只有那三四種。」

匠人精神是近兩年的流行詞,儘管它本身是反流行的。在物的時代,生活被種類繁多的快銷品所充斥著,人們開始尋求一種樸素優雅的生活方式,並藉由這種生活方式使自己的心於喧囂之河逆流而上,辟得一塊幽靜地,同匠人一般,將光陰交付給所愛之事。

可美汝謠的匠人們就是如此,他們生長於汝州大地,山林里尋找礦物的奔走、制泥間總是濕漉漉的雙手、坯車前的秉燈夜燭…可美匠人們以絕對的專註之心澆築著每一件汝瓷美器,賦予了它們超人的美與靈魂。

可美匠人守則之一:汗水

當我們說起匠人精神,首先想到的總是匠人們守著一方天地、神閑氣定的形象,但經過了解就會發現這僅僅是我們通常見到的、其「靜如處子」的一面,靜與動總是相伴的,匠人們更有著要奔走流汗的「動如脫兔」一面。

GIF

可美汝謠首席工藝大師朱法喜老師帶領匠人們上山採礦料

為了保證燒制出高品質的汝瓷,可美汝謠堅持使用百分百本地原礦、不添加任何化工釉料。汝州雖說礦產豐富,適合汝瓷的礦料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輕鬆找到的,於是在每年秋天,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汝瓷工藝大師,可美汝謠首席工藝大師朱法喜老師都會和兒子朱曉輝一起,帶領匠人們上山採礦料。由於長石、石英礦分布的地域不一,山裡路況也不好,匠人們就每人背一隻竹筐,從山上往窯廠背礦,四五十斤重的一筐背下來、有時肩膀會生生勒出兩條淡紅的印子來。

GIF

處理礦料

礦料背回到窯廠了,考驗匠人們體力的活計還沒有結束。背回的礦石要先砸碎成小塊兒,直到碎至黃豆大小,才能進球磨碾磨成釉,這一整個過程聽起來步驟不算多,實際是對匠人體力的一次磨鍊,全程數次彎腰檢查礦料細碎程度、研磨的狀況等,然而也只有付出過這一重汗水,才可距離完美的汝瓷更進一步。

可美匠人守則之二:細心

不必過多言說,汝瓷的沉靜樸素之美似乎已將汝瓷匠人的細膩呈現出來了,而如果了解了那些精細的製作工藝,則更能領會這些巧奪天工作品其美之為何,與其說是汝瓷使人靜心,倒不如說是汝瓷匠人以雙手將一股靜謐氣息帶到了人們面前。

手工修坯

汝瓷匠人一定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在坯車前一坐就是一天,手下都是極其精密的活兒,必須保持高度的專註。比如修坯,可美汝謠的汝瓷全部是手工修坯,半毫米半毫米地修,以保證坯體的薄厚、弧度都達到適宜,聽著就像是修鍊心性的考驗,能夠手工修坯的都是起碼有著五年以上經驗的匠人。

汝瓷素坯

而在可美汝謠工藝總監朱曉輝看來,最需要心細的還是給素坯上釉,掌握好力度自然不必多說,上好釉後還要在釉面上開個小口,看釉層的厚度。「最初上釉的時候,我父親(朱法喜)幾次說我把釉上薄了,薄了一張報紙的厚度。」這種現在看來近乎苛刻的精準,也正是匠人精神的精髓之一,以歲月積累下的經驗、成為印入雙手的刻度。

可美匠人守則之三:耐心

汝瓷之美與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是一場對生活的質樸回歸,人如果珍視每個時刻、每種情緒、每隻器物,施加以耐心相待,收穫的往往是超脫於其本身的幸福感,可美匠人們也正是將這種耐心貫穿於汝瓷的製作,使其成器而超然於器。

用來觀測爐火溫度的火照

也許汝瓷就是要人們再耐心一些等待它、珍視它,才選擇了八百多年的杳無蹤跡,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項技藝才被汝州大地的工匠們重新掌握。朱法喜老師是國內首批從事汝瓷研究的工藝大師之一,一度攻克了天青釉、綠豆釉、月白釉等,這其中是埋頭逾十載、幾千次的嘗試,能達到這種專註,對汝瓷的愛和耐心缺一不可。

可美汝謠首席工藝大師朱法喜老師與可美汝謠工藝總監朱曉輝父子

「父親曾說過,窯火有十二種顏色,我們平常知道的只有那三四種,但他觀察窯磚、發現它會有十二種不一的色彩,這是別人看不到的。」朱曉輝的這番話所展現的正是汝瓷匠人的匠心所在,將心血滿滿地投入在了汝瓷當中,耐下心來經歷歲月,它將把最寶貴的體驗饋贈於匠人。

最後的考驗則在開窯之後,傾注了心血、情感的汝瓷將接受分級,沒有達到成品標準的將被統一打碎。朱曉輝從1998年開始開窯、到現在開了二十年,每個月都要開七八個窯的他手握著窯門還是會忐忑,「看著一百件瓷器只有那二三十件合格,要打碎七八十件,心裡總是會很難過,畢竟每件都是被當做完美品來對待的。」然而也正如他所說,那堆積如山的汝瓷碎片並非代表著不完美,它們正是傳世的靈魂,使得每一隻汝瓷成品更值得被珍視,得此一器,而後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可美汝謠 的精彩文章:

TAG:可美汝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