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市民抓到迷你娃娃魚?警方:有毒,快放開!

市民抓到迷你娃娃魚?警方:有毒,快放開!

7月4日,大雨過後的宜賓多地水位上漲,給市民帶來涼爽天氣的同時,也給市民帶來親近水踩水的樂趣。有市民在宜賓城區附近的小溪溝中,捕捉到一隻棕褐色相間的四腳小動物,因懷疑是「娃娃魚」,市民報警求助。經翠屏區森林警方和漁政執法人員辨認,該四腳動物為外來有毒水生生物蠑螈,而不是「娃娃魚」,市民不要輕易捕捉。

據翠屏區畜牧水產局漁政管理站站長劉小歡介紹,上午11時30分左右,接到翠屏區森林公安分局江北派出所電話,稱有市民抓到一條小「娃娃魚」。劉小歡等執法人員趕到派出所,發現被市民裝在透明塑料瓶中的生物不像「娃娃魚」。經現場經驗豐富的漁政人員辨認,該生物為外來物種——蠑螈。「蠑螈有毒,不能直接用手拿。」劉小歡說。

蠑螈身體短小,有4條腿,皮膚潮濕,體長大約在10—15厘米,是一種有尾兩棲動物,體形和蜥蜴相似,但體表沒有鱗,它們也是良好的觀賞動物,有些被人們當成寵物來養。

蠑螈是很害羞的動物,它們通常藏在潮濕的地方或水下,它們的皮膚光滑而又粘性,尾巴很長,頭部很圓。它們中許多種終生在水中生活,而另一些則完全生活在陸地上,甚至有些完全在潮濕黑暗的洞穴中生活。大多數的蠑螈,不管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水中生活,都要在水中繁殖。

蠑螈所經歷的一系列幼態發育過程稱為蛻變。陸棲蠑螈在陸地產卵,幼蟲的發育發生在卵內。當幼仔孵化出來後,看上去就像成年的微縮版。水棲蠑螈在水中產卵,孵化後成為像蝌蚪樣的幼蟲,最終它們失去鰓,有些蠑螈不產卵,可以生下完全成形的幼仔。

蠑螈大多體色鮮明美麗,但它們是有毒的,它們就利用這種鮮艷奪目的顏色告誡來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動的獵食動物就會敬而遠之了。當蛇向蠑螈發起進攻時,蠑螈的尾巴就會分泌出一種像膠一樣的物質,它們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頭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給粘住為止。有時,就會出現一條長蛇被蠑螈的粘液給粘成一團,動彈不得的場面。

蠑螈極小的腺體里還含有一種致命的細菌,並且能利用這種細菌產生一種毒素,這種毒素就是河豚毒素,當蠑螈受攻擊時,會立即分泌這種致命的神經毒素,讓對手吃不著,兜著走。

但是宜賓天然水域中沒有蠑螈分布,疑為外來物種。

「蠑螈雖然長相溫和,但其實則對生態環境有害。」翠屏區森林公安分局江北派出所盧光明說,蠑螈進入大江大河,將會啃食小魚苗,同時自身有毒,會危害人體健康。「它是水生生物,但卻不能像『娃娃魚』一樣放歸長江。」盧光明告訴記者,今年長江宜賓段才增殖放流了20多萬苗長江特有珍稀魚類,其中包括魚苗,這些外來生物進入長江會後患無窮。

宜賓護魚志願者胡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頻繁在長江出現的外來物種鱷龜、雀鱔、食人鯧等,就是很多市民買來當寵物養。「養著養著嫌麻煩了,又有感情不想殺它們,於是不計後果丟進長江。」胡先生說,這種情況如果市民不自覺自重,光靠執法部門也難以杜絕,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

以上內容來源《成都商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賞魚 的精彩文章:

飛鳥與魚有故事-垂釣驚現鳥頭魚
養魚的「老三樣」你知道是什麼嗎?

TAG:觀賞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