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鍾愛國學 簡陽大學生藏書4000餘冊 每月拿一半生活費淘書

鍾愛國學 簡陽大學生藏書4000餘冊 每月拿一半生活費淘書

鍾愛國學 簡陽大學生藏書4000餘冊 每月拿一半生活費淘書

鍾愛國學 簡陽大學生藏書4000餘冊 每月拿一半生活費淘書

鄧七龍是西昌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名學生,他很喜歡閱讀,尤其是古典書籍。從高中起,鄧七龍就開始購買舊書閱讀,上了大學之後,每個月更是拿出一半的生活費,在網上購買舊書。目前,鄧七龍的藏書量已經超過4000冊,其中多為舊書。

今年6月,鄧七龍的本科畢業論文——《「道」字考釋》獲得了老師的高度評價,這篇兩萬多字的論文,還獲得了學校的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前幾天,鄧七龍畢業離校,而他回家的行李中,最多的就是書籍。

讀書

受外公影響喜歡上閱讀國學經典

在鄧七龍的家中,有八個書櫃都裝滿了書,總共已經超過了4000冊。他坦言,一部分是外公留下來的,清朝木刻本有四川成都書局的前四史、黃宗羲的《日知錄》等,非常珍貴,也有一些是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裝書,基本上都是保存很好且質量很高的儒家經典、史書等。

「我很喜歡讀書,其中2000餘冊是我自己購買的。」談起自己的藏書,鄧七龍如數家珍。他說自己購書的首要目的是閱讀,其次才是收藏,「主要是從網上或者舊書店淘來的,這些大都是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哲學、文學類古籍,同時還收藏有涼山、簡陽等地的地方志。」

23歲的鄧七龍是簡陽人,喜歡上閱讀最初是受外公的影響。據他介紹,從三四歲開始,外祖父就給他讀《三字經》,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七八歲時,外祖父經常給他讀古典小說、詩歌等,他就在外公身旁靜靜地聽書……「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外公一起看《水滸傳》。」

「我和外公的感情特別好,在他最後一段時光里,我們還一起閱讀。」鄧七龍還記得,曾經問外公詩歌鑒賞應該怎麼寫,「他(外祖父)說詩歌你只有反覆地讀,自己情感融入詩歌中,才能找到答案。」

愛書

遠在西昌上學 每月拿一半生活費淘書

2014年,鄧七龍從簡陽到西昌學院讀書。四年期間,基本每天至少保證一到兩個小時用來閱讀,「一年的讀書量至少在150本以上。」

進入大學後,鄧七龍還跟隨書法老師劉亞梅副教授學習了4年書法的專業知識。課業之外,劉亞梅更多地把讀書、治學、修行上的學問教授給了他。除此之外,鄧七龍每個月還會從西昌趕往成都,到成都傳薪國學院學習,「每次主要利用周末,有時周五會請假」,他說在那裡,他全身心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氣息以及儒家所說的「斯文在茲」,深受熏陶。

每次到成都學習,鄧七龍就利用晚上的空餘時間,到成都的舊書店淘書。「有兩家舊書店我經常去,一家是毛邊書局,一家的林文書局。」看到自己心儀的書,鄧七龍就會花錢買下來,「便宜的十幾塊,貴的數百元。」他表示,每個月家裡給的生活費,他會拿出了一半的錢,用來購買書籍。大學四年,每當放寒暑假的時候,每次都要寄送兩三百斤購買的書籍回家,郵費也要花費不少。

藏書

「沒有書的陪伴,我會覺得很痛苦」

今年5月,鄧七龍開始準備畢業論文。「一開始想寫文字學類的論文,後來看到《中庸》『道』字,就利用自己購買的所有書籍,查閱有關『道』字的資料,前後歷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鄧七龍說,最終形成了2萬多字的畢業論文。6月,他的畢業論文《「道」字考釋》獲得了學校的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

有同學稱,鄧七龍是個「學霸」。然而,鄧七龍卻不認為他是「學霸」,他說,自己只是一個書迷,喜歡研讀中國傳統文化,傾心於那些流淌在經典中的真知灼見。「讀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對於未來的打算,鄧七龍表示,下一步將去讀研究生,當然還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他表示,舊書籍依然會繼續購買閱讀,並進行珍藏。鄧七龍坦言,究竟書能帶來什麼好處,他說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就是喜歡,我想如果沒有書的陪伴,我會覺得很痛苦。」

同步播報

據《光明日報》6月30日報道,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主持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7年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國年滿18歲的成年人中有63%一本書也沒讀過(包括紙本書和電子書)。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朱熹怎樣讀書
說藏書印的鑒定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