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水有清音?不存在的。背後藏著人生三大悲劇之一

山水有清音?不存在的。背後藏著人生三大悲劇之一

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今日推薦:《書湖陰先生壁》

【背後故事】更精彩,歡迎閱讀

讀詩 | 《書湖陰先生壁》 作者| 害蟲哥哥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宋)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背後故事】

說到這首詩,就不得不提一件事:王安石第二次罷相。

公元1075年,困擾北宋朝廷的交趾(越南古稱)戰事暫時平定了,宰相王安石卻遇到了麻煩。

王安石有一個朋友叫呂惠卿。早年間,兩人情同師徒,分列王安石變法新政派中的一、二號人物。公元170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離任時推薦呂惠卿擔任副宰相。但呂惠卿上任後,因為擔心王安石某天再回朝廷威脅自己的權位,於是採取了種種辦法陷害王安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公元1075年,不僅王安石得以第二次擔任宰相,呂惠卿還因自己弟弟犯罪而遭到「連坐」,被貶出京城,出任陳州知州。

命運驚天逆轉之後,人心也發生了本質的改變。王安石的兒子王雱痛恨呂惠卿的背信棄義,對呂惠卿加害自己父親的事耿耿於懷,他一直盤算著置呂惠卿於死地而後快。

這時,恰好御史中丞鄧綰也想討好王安石,於是,王雱和鄧綰一合計,決定分頭上表,請求皇上重新審理呂惠卿兄弟結黨誤國的案子。

當然,呂惠卿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當他得知王雱與鄧綰上表欲置他於死地時,便提前下手,向王安石發出了致命的一擊——

作為曾經深交多年的朋友,呂惠卿與王安石有過很多書信往來,在這些書信中,當然說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話。呂惠卿是一個有心人,他將這些書信都完好地保存下來,預備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場。

所以,當他得知鄧綰和王雱在背後做他的文章時,他便想起了這些書信。他把這些書信都呈交給皇帝趙頊,並控告王安石在背後圖謀不軌。

在這些信中,有幾封信上有「無令上知此一帖」、「無使上知,勿令齊年知」之句,就是說,不要讓皇上知道此信中的內容

趙頊對這些紛亂如麻的事情早已厭倦,看了這些信後,第一次沖王安石發了脾氣。

王安石回家之後,痛罵自己的兒子,罵他不該背著自己去招惹呂惠卿。父子二人為此大吵了一場。

王雱顯然不知道呂惠卿手中藏有這些信,並且握有父親的把柄。深悔自己行動魯莽,給父親帶來災難。受父親的斥責後,心中憋氣,以致抑鬱成疾,立即就病倒了,不久,背上生出一個惡瘤。王安石遍請郎中醫治,終究沒有挽回兒子的生命,王雱撒手歸西了

老來喪子,是人生之大不幸。兒子的猝然離世,對王安石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肝腸寸斷,萌生退意,上表請求辭職。

御史中丞鄧綰擔心王安石一去,自己會失去靠山,祿位不保,於是上表奏請皇帝趙頊挽留王安石。而皇帝趙頊認為鄧綰身為檢察機關的老大(御史),竟然為大臣請恩,一怒之下免去了鄧綰的職位,將鄧綰貶往河南西部(虢州)當知州。

兒子的猝然離世,朝堂的波詭雲譎,這使王安石去意更加堅定,於是他向皇帝趙頊力請解除職務。

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十月,宋神宗趙頊最終接受了王安石的辭呈,免去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職。

王安石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和滿腹喪子的傷悲離開了京城,退居金陵(今南京市),潛心學問,不問政治。據傳退隱後,他經常書寫「福建子」三字,深悔被呂惠卿所誤。(呂惠卿是福建泉州人)

湖陰先生是北宋隱士楊德逢的別號,他的住宅在金陵鐘山半山上,叫「半山園」,而王安石罷相後也住在鐘山,跟湖陰先生成了鄰居,時有往來。

這首詩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即王安石二次罷相之後,此時王安石62歲。

【詩詞賞析】

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時的鄰居,也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

排闥:推門闖入。闥:宮中小門。

《書湖陰先生壁》共兩首,這裡選錄第一首。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護田」與「排闥」兩個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

【版權聲明】

文章由作者授權本公眾號發布,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我們只歡迎有獨立精神的創作者

非原創作品,舉報一經查實,終身取消錄用資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之末快樂作文 的精彩文章:

硬漢王昌齡,火熱的盛唐年代,誓做有抱負的時代青年

TAG:之末快樂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