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加拿大:七月的煙花

加拿大:七月的煙花

原標題:加拿大:七月的煙花



在北極,夏天意味著漫長的極晝。六七月份的阿拉斯加,一天當中日照超過二十小時是再正常不過的。多倫多離著北極圈還有一段距離,不過高緯度也已經讓太陽遲遲不肯下山。天不黑就沒法放煙花,對於7月1日過國慶節的加拿大人民,不管願不願意,慶祝活動都得延續到十點以後才能結束。

經歷過長達好幾個月的寒冬,加拿大美麗的夏天非常招人喜歡,大人們自然不介意在沙灘或公園流連到十點以後觀看國慶煙花表演,可年紀太小的孩子就很難撐到那時候。在今年5月以前,我家小姑娘還沒有真正看過煙花。5月下旬的維多利亞日,終於卯足了勁兒沒睡,興高采烈的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煙花。沒過幾天,跟我家一條馬路之隔的高中50周年校慶,天黑以後也在操場上燃放了煙花。雖說5月份天黑的時間比7月1號略早一些,但有了這兩次經歷墊底,小姑娘自然理直氣壯地認為她必須看國慶煙花。


國慶節在加拿大叫Canada Day,紀念此前相互獨立的三個殖民地在1867年7月1日組成一個共同的聯邦(Federation)。就過國慶這件事來說,7月有點忙。加拿大國慶之後三天,7月4日是美國國慶,叫作Independence Day(獨立日),紀念的是1776年《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誕生。再過十天,法國人用他們的國慶來紀念在整個世界歷史上有著劃時代意義的法國大革命,因為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是大革命的轉折點。這一天也被稱為「巴士底日」(Bastille Day)。相對於這些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加拿大的7月1日顯得那麼和風細雨,既沒有什麼革命行動,加拿大人民也沒有宣布脫離英國統治獨立建國。這一天的歷史意義在於加拿大的第一部具有憲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正式生效,這就是《1876年不列顛北美法案》(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 1876,今天也稱為Constitution Act 1876即《1876年憲法法案》)。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三個殖民地合併以後仍然是英國的自治領(Dominion),因此這個國慶節原來的名字叫「自治領日」(Dominion Day)。1982年加拿大正式在政治上跟英國獨立,通過了另外一部具有憲法作用的法律文件《1982年憲法法案》(Constitution Act 1982),也就是《加拿大人權與自由憲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直到今天,這兩部法案都有效,共同構成加拿大憲法。1982年以後,因為加拿大不再是英國的自治領,國慶節也隨之改名為「加拿大日」(Canada Day)。


今天,加拿大日對於加拿大人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標誌著夏天正式到來,中小學校在這之前開始放假,上班族也紛紛進入休假模式,此後的兩個月上下班的公交車變得不那麼擁擠,辦公室也比平常安靜了許多。既然開啟休假模式,加拿大日這一天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全民狂歡的節日。


說是全民狂歡,一點也不假。大小社區分頭組織各類活動,從遊行到美食,白天的雜耍表演到晚上的露天音樂會,最吸引人的還是為孩子們臨時搭建的各類充氣遊樂設施。當然,當然,少不了的還有夜幕降臨以後的煙花。跟國內放煙花的習慣不同,加拿大並不集中力量在某個城市的某個地點長時間燃放經過精心編排的大型煙花,而是在許許多多社區設置燃放地點舉辦規模不大卻更加親民可以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的小型煙花表演。

今年的加拿大日多倫多出現了破紀錄的高溫,熾熱的天氣讓白天的慶祝活動顯得有些冷清。傍晚以後,溫度雖然沒怎麼降下去,人潮也還是開始涌動起來。


小姑娘說到做到,真的等到了煙花。

她:今天是加拿大的生日嗎?(上次我家附近的中學校慶放了煙花,當時我們就是用「學校過生日」來給她解釋「校慶」的概念,現在她把這概念挪到加拿大身上了。)


我:是的。


她:為什麼放煙花?

我:我們大家一起慶祝加拿大的生日啊。


她:爸爸,煙花是有人放的嗎?(想得真多!)


我:是的。


她:是男孩還是女孩?


我:有男孩也有女孩,都可以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之北 的精彩文章:

TAG:北美之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