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諸子百家如何說命運?

看諸子百家如何說命運?

在百萬年以前的原始人類是沒有任何命運的認如,他們只會本能的去求生存適應大自然,在漫長的年份里漸漸有了對大自然的一些認知,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大自然的奧妙無窮千奇百怪的變化,人類的思維在逐步轉變發展,逐步推演出人是有靈魂的,而且靈魂是不滅的結論,同時也有了原始簡單的墓葬,但隨著人類對大自然認知的深入,勞動分工的加強,人類面臨的迷惑更多,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地震、火山,內電雷鳴等,人類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的自然現象, 讓人們逐步認識到這是 「老天爺」的意志和命令的」天命觀」。

由此從商朝之後,天命思想則開始影響中國數千年,其理論特徵是:一個人但他在未出生以前,他的一生命運已經被老天爺安排好,他的壽命長短,財富多少,官位大小,妻子好壞,子女優劣,家境貧富等等都已經由老天爺自己的意志事先安排好,以後水遠不會在改變。這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命運好壞優劣與他的後天努力、思想行為沒有任何關係,好壞皆有天定,他後天的任何努力和思想都是徒勞的。而且一個人命運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皆有老天爺安排指定,任何人的意志都是無法改變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學術思想空前繁榮,百家爭鳴,聖賢輩出,為後世各類文化與思想奠定了深深的烙印基礎。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開天闢地的提出「道」的概念,同時以「道法自然」為他的終極命題和老子的命運觀,後來老子成為道教的宗師。

莊子:也承認天命的存在,他認為世間的大事無一不是命所決定。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

列子:壽天、窮達、貴賤、貧富都由命運主宰,而與人的主觀好惡無關。

孔子: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孔子是儒家「知命論」「天命觀」 的忠實支持者,孔子的思想——理念是將社會秩序建立在家庭倫理基礎之上,正是這種理念使得他對西周道德定命的天命觀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

孟子:「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對孔子的天命觀作了進一步的發揚,他認為天命是存在的,並提出了「正命」的看法,「殺生以成仁」,「捨生以取義」,這才是真正的「知名」,所獲得的也才是「正命」。天命難揣度,但是「性命」卻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是墨子的思想核心,他不承認命運的存在,認為人的命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墨翟的「非命」觀與儒家的天命觀相比則更強調「力」而不是道德的力量。

韓非子:法家的代表人物,「以法為本」是他的核心思想。從他的著述可以看出,他對待命運的觀點大致與墨子相同,即人的命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

鄒衍: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了古代陰陽五行說,提出「五行生勝」的理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術是為「五行相生」;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是為「五行相勝」。他用這一理論解釋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並據此提出「五德終始」說,稱自黃帝(土德)以來,已經夏(水德)、商(金德)、周(火德)三代,預言「代火者必將水」。又提出 「大九州」說,以「先驗後推」法推論世界有九大洲,中國所在為其中之一。名赤縣神州。正如梁啟超所說「陰陽五行,二千年蟠踞全國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國人之行事。」龐朴:「如果不明白陰陽五行圖式,幾乎就無法理解中國的文化體系。」陰陽五行後來構成了中國命理學的理論基礎。

董仲舒:「天人感應」、「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前兩條對應「君權神授」思想,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提供了統治的理論基礎;後一條就是「獨尊儒術」,是歷代統治者治理國家和選拔人才的制度基礎。「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是至高無上的人格神,不僅創造了萬物,也創造了人。因此,他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樣「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人與天是相合的,天生萬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統的,漢皇朝的皇帝是受命於天來進行統治的。各封國的王侯又受命於皇帝,大臣受命於國君。家庭關係上,兒子受命於父親,妻子受命於丈夫,這一層層的統治關係,都是按照天的意志辦的。董仲舒思想的另一個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學說為基礎,引入陰陽五行理論,建成新的思想體系。董仲舒說:「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董仲舒以「天人感應」的神學思想宣稱:帝王受命於天,是秉承天意統治天下的,因此成為「天子」。按照這個說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絕對的統治權威,這是漢式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從天人關係出發,又根據「陽尊陰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間」「五常」的倫理學,董仲舒建議統一學術,統一思想,直截了當地提出了「大一統」的政治思想,為維護封建統治帝王的絕對統治服務

王充:「命當貧賤,雖富貴之,猶涉禍患矣;命當富貴,雖貧賤之,猶逢福善矣」。即是說人生的貴賤禍福與神無關,也與個人品行無關,而是取決於命,即由處於母體時稟受自然元氣的厚薄所決定。王充生活的時代,唯心主義及迷信思想在思想界佔有絕對統治地位。人們普遍相信帝王及貴族是上天註定的天命論,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輪迴理論等。為統治者服務的儒家學派,把儒家經典解釋成為不變的真理,他們編造許多迷信和預言,把孔子和另一位儒學代表人物孟子說成是半人半神的聖人,說他們「不學自知」、「前知千歲,後知萬世」。王充寫了一系列文章對此進行批駁。王充反對鬼神思想,但他相信命運的存在,其思想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天命決定富貴,二是稟氣決定壽命,三是性與命無關。

——本文選自:東方易《我命在我不在天》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道宗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道宗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