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所知道的千古詞帝——李煜

我所知道的千古詞帝——李煜

今天,聽了孟庭葦在央視節目《經典傳唱者》演唱的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我也想寫寫我所熟悉與了解的李後主。

應該來說,熟悉納蘭容若的人肯定知道南唐後主李煜。

但熟悉李煜的人,不一定會熟知納蘭。

李煜,被後世稱為千古詞帝,如果說在中國的近五百位皇帝中少了一個區區李煜,肯定對歷史沒什麼影響。但真的很難想像。在詞壇上要是少了一個叫李煜的詞人,中國文學史尤其是詩詞將會是怎樣。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李煜的名字才能在中國的歷史上叫的如此響亮。就算是當年與李煜爭小周后還將他們夫婦逼死的宋太宗,如今又有幾人知曉,倒是沾了李煜的光,才偶爾會被人提及。雖然在那個時代宋太宗表面上或許已經征服了整個整個中原,也包括南唐。但他也只是那個時代名義上的征服者。而李煜,不但征服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心(據說當李煜寫出:春花秋月何時了和窗外雨潺潺兩首詞時,很多大臣看來都留下了眼淚,這才引得宋太宗勃然大怒,讓李煜喝下毒酒)。更是征服了以後時代的人的身與心。真正的成功者應該是李煜,甚至有人這樣評價「宋朝的刀劍滅亡了李煜的王國,而後來李煜的筆則征服滅亡了他的宋朝。」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如果按照古代帝王的繼承,他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但天意弄人,偏偏就是他繼承皇位。後人稱為「南唐後主」。在位15年,後被宋太祖俘獲。被俘之前,李煜的詞都是花間艷麗之詞,並沒有多大新意。被俘之後,地位與身份的巨大落差,命運的滄桑巨變,讓被囚禁的李煜感悟到了世事的莫測和人生的無常。那個只能在夢中享受一刻貪歡的帝王,那個不敢獨自憑欄一眺故國江山的舊主。用詞寫盡了特別的鄉愁,直悟人生苦難無常的悲哀,真正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凄涼與悔恨。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很多年前。我去雲南麗江聽納西古樂,聽到宣科那班老人演奏《浪淘沙》。

我非常喜歡聽。這首詞和《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詞。聽宣科講解古樂,他說《浪淘沙》詞牌最早始於唐朝,劉禹錫,白居易等用的最多,後世也有很多詞人以《浪淘沙》填詞。而現今,這些古樂在麗江得以傳承,但宣科也不無憂慮的表示:古樂也許會慢慢失傳。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這些,而他們這些老人演奏家年齡最大的90,最小的也有60多。有時候在演奏中,不知不覺有的老人就去世了。聽著這些。我的眼眶濕潤了,這些藝術傳承的老人們,可以說真正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也許他們不求回報。今天我又重溫了納西古樂《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這首詞,抒發了自己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故國家園的深切眷戀,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刻畫了詞人的亡國之痛,是一隻宛轉凄苦的哀歌。

另一首直接引發宋太宗要毒死李煜的便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978年七夕,李煜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對故國的思念和自己無能為力的哀愁。

後代總是說李煜是亡國之君。但是稍微懂歷史的人便知。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來講,其不亡國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式和歷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力衰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何況國策早有失誤。但儘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政權還是風雨飄搖的苟延殘喘了15年。15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而且在他被俘的日誌中。他始終念念不忘故國,心繫故土,從未心歸大宋,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李後主的詞是他對生活的敏銳而真切的體驗。無論是享受的歡愉還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間。我們有的人活過一生,既沒有好好體會過快樂,也沒有好好體驗過悲哀。因為他從來沒有以全部的心靈感情注入某一件事,這是人生的遺憾。

是的。人生花開花落,潮起潮落的驀然回首,已經成為過去,朱顏已經改變,一切都回不到過去了,就讓一切隨風吧,順其自然。。。。

註:聽完孟庭葦《虞美人》。我也為她填詞一首《虞美人》

朱顏已改女神老,一曲愁如海,當時年少總多夢,聲聲歌曲日夜望相見。

風中一朵雲含雨,春水東流去,小樓明月古今照。歲歲年年花落又花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無處不文章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無處不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