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倍經濟學亮起黃燈:結構改革艱難,景氣持續下滑

安倍經濟學亮起黃燈:結構改革艱難,景氣持續下滑

圖為日本銀座商業大街。 本報記者 蘇海河攝

日本央行日前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企業景氣狀況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特別是製造業的大、中、小型企業5年半以來業績悉數下滑,給日本經濟亮起了黃燈。安倍經濟學實施將近6年,日本經濟始終保持著低速爬坡狀態。日本最新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安倍經濟學」持續下去「不期待」或「不太期待」的受訪者佔比高達56%。

企業景氣指數下滑

企業景氣狀況指數被稱為預測經濟形勢的晴雨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至2013年中旬日本企業景氣指數一直是負數,之後雖然一直處於正數區域,但時有浮動。日本央行日前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連續兩個季度企業景氣指數下滑,製造業大中型企業景氣指數為21點,環比下降3點;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為14點,環比下降1點;全規模企業平均景氣指數為17點,環比下降1點。根據這項調查,在日本16個行業中,指數惡化的行業達到10個,其中石油、煤炭行業下降13點,汽車製造業下降7點,機械製造業下降5點,化工、電機行業下降4點。企業景氣狀況指數連續兩個季度惡化是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首次,特別是汽車、機械製造等出口企業指數下降更讓日本政府擔憂。

對經濟持悲觀看法的原因,首先是受原油等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其次是對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加劇的擔憂,同時也受國內勞動力不足導致的工資等成本增加影響。東京一家機械加工廠富士精機社長藤野雅之說,貿易摩擦是最大的不利因素,該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組裝成工業用機器人後出口到美國,如果美國增加關稅,其成本勢必轉嫁到公司身上。日興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丸山正義認為,國際貿易摩擦對日本經濟的心理影響已經顯現。此次調查對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和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結構改革遭遇阻力

在6月中旬,日本政府制定經濟財政運營基本方針時,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還透露出些許樂觀,日本內閣府的經濟現狀分析稱,日本經濟自安倍二次執政的2012年12月份以來已實現67個月連續增長,成為戰後第二次長期增長,GDP總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的534萬億日元,特別是公共投資、設備投資、庫存投資、出口等成為拉動此輪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柱。日本官員們解釋成績時多次強調「安倍三支箭」功不可沒。其大書特書的第一項指標就是完全失業率連創新低,目前有求職慾望但未就業者只有2.5%,不僅是1994年以來日本的最低水平,也是西方國家中的最低水平。有效招工崗位比例達到1∶1.59,意味著每一個申請就業者有1.59個崗位可供選擇,特別是IT、建築、養老護理、銷售、餐飲服務等行業人手嚴重不足。目前,日本從城市到鄉村,全面勞動力不足,這也是1954年以來最嚴峻的局面。但是,政府強調這一「良好就業環境」時,掩蓋了人口下降帶來的勞動力人口絕對減少,並非經濟增長紅利。

2012年底安倍再次上台後不久拋出「三支箭」政策,即大膽的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和進取性結構改革。不久前,政府核定發表的2017年度(3月底結束)GDP增長率為1.5%,連續3年實現了正增長,似乎成為安倍執政的最大政績。但是,細看家底後,經濟學家們則難以按政府發表的成績去理解。雖然為減輕企業負擔,政府降低了企業法人稅,但財源無法保障,政府靠發行國債度日,結果到去年底日本國家及地方政府的長期債務達到1087萬億日元,在國內及西方國家中均連創新高。因此,日本國家財政會議決定將原定2020年實現的基礎財政平衡計劃再推遲5年。

在金融政策中,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提出通過大膽金融刺激政策,在2年內增加貨幣供應量2倍,使物價上漲2%,徹底擺脫通貨緊縮。但是,5年過去後貨幣供應量增加到了3倍,3次努力均未果,最後不得不無限期推遲。相反,在零利率政策下日本央行購進大量國債,這將在今後金融政策調整時,成為其沉重負擔。

在結構改革方面,這本來是拉動日本經濟回升的主戰場,但幾年來雷聲大雨點小,口號多政策少,雖然建立了多個放鬆行政限制的經濟特區,但結果是安倍夫婦的關係戶近水樓台,「森友」「加計」等醜聞反而招致國民對政策的不信任。工作方式改革、促進就業等雖然增加了老年人、婦女的就業願望,但多數崗位是合同工、臨時工、派遣工等不穩定工種,低端就業的增加不僅無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拉低了平均工資水平,成為消費乏力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日本國內市場嚴重飽和的情況下,大企業利潤紛紛轉為庫存現金或到海外建廠。

近年來,日本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企業的業績提升,企業數量占日本99%、僱工數佔全國70%的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經營吃緊。最新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顯示,7年來日本大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32%,但廣大中小企業生產率提高不足10%。

挑戰與風險並存

日本經濟再次面臨發展拐點,且國內挑戰與國外風險並存,堪稱史無前例。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日本勞動力人口下降。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15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開始下降,特別是從2012年的8055萬人降至目前的7604萬人,5年內減少450萬人。雖然老齡人口和婦女就業人數增加,但大多是效率較低的服務性行業。男性60歲至64歲就業率為82%,65歲至69歲為56%,70歲至74歲仍有35%在崗。

在消費方面,雖然近年來隨著工資緩慢增長,社會消費有所增加,但工資增長幅度並未達到安倍政府倡議的3%,加之社保負擔增加及明年增加消費稅、養老金增加無望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消費動力明顯不足。

在設備投資方面,以電子、加工機械、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出口企業發展勢頭較好,今年一季度設備投資額恢復到了2007年一季度水平。但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面臨人員、工資等多重壓力。

在建設投資方面,戰後高速增長時期建成的基礎設施進入翻修期,資本、人員向大城市集中帶動了城市建設投資增加。但是,農村地區和眾多小城市趨於凋敝,2020東京奧運會建設工程接近尾聲,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可能減弱。

可以說,金融政策對此輪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央行實施的負利率、收購國債、支持證券市場等大膽金融政策取得了短期效果,綜合物價指數從2016年底以來已轉為正數,保持在1%左右,但物價增幅明顯低於美歐等西方國家,也未達到日本央行希望的2%目標,仍處在通貨緊縮的邊緣。因此,日本政府也不得不承認其主要原因是工資漲幅過低。

目前,日本面臨的外部風險主要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日本是自由貿易的受益者,近年來積極推動TPP、日歐EPA等經貿合作。但特朗普退出TPP後,不僅對日本啟動新的經濟談判,貿易制裁大棒也揮向了日本。多年來,美國一直是日本的第一出口市場,繼鋼鐵、鋁產品制裁之後,美國又提出對進口汽車增加關稅。汽車及零部件是日本對美出口的主要產品,2017年對美出口額達到5.5萬億日元,占出口量的30%。日本汽車業協會表示,如果美國關稅增加至25%,對日本而言「特朗普風險」將變成真正的「特朗普災難」。

除經濟學上的統計分析外,日本普通民眾的感受也非常明顯。據日本輿論調查會6月中旬最新全國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安倍經濟學」持續下去「不期待」或「不太期待」的受訪者佔比高達56%。對「森友」和「加計」學園問題表示「無法信任政府」的佔52%。同時,企業與地區間的差距擴大等問題也令人擔憂。一系列醜聞影響了民眾對政府政策的支持。此外,4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推動國會通過的「勞動方式改革相關法案」並未使勞動環境得到改善,35%的人認為「中小企業等提高工資水平的可能性較低」,地方與大城市的差距繼續擴大。有58%的受訪者反對明年10月份將消費稅稅率提高至10%。由於今年9月份安倍謀求第三次連任自民黨總裁的黨內選舉在即,經濟政策的功過也將成為爭論的焦點。

(責編:張葦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國研中心侯永志:我國城市化速度快、有規模,而且保持了基本穩定
信息進村入戶 產品出村上行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