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欽戰役:200人戰勝80000人的史詩之戰

科欽戰役:200人戰勝80000人的史詩之戰

原標題:科欽戰役:200人戰勝80000人的史詩之戰



縱觀人類的歷史,基本可以濃縮為一部戰爭史。其中,又以那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最為引人入勝。每當數量處於劣勢的一方,憑藉各種手段與強敵周旋、頑抗,精彩的過程總能讓看著血脈膨脹。不過若真要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則難上加難。


因此,歷史上弱極度弱勢兵力,最終擊退龐大敵軍的戰役,依然少之又少。五百多年前,發生在印度西海岸城市科欽的那次經典圍攻戰,便是這麼一個不可多得的案例。兵力不足200的葡萄牙殖民地守備隊,憑藉各種手段,頑抗來勢洶洶的80000印度大軍長達數月之久。最終,失去信心的圍攻者,退兵而去。從而留下了一段堪稱奇蹟的戰爭史經典。


科欽之戰中一舉成名的守將帕切科


帝國大業的重要棋子



今日的科欽擁有印度海軍最重要的造船基地


今天的科欽是印度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印度海軍主要的造船基地所在地。而在整整五個世界前,這座城市就已經是依靠海洋貿易為生的重要港口了。在當時,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通過此地,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全球跨海貿易。西方的貴重金屬、玻璃製品,東方的香料、絲綢都通過這裡,抵達地球另一端的買主手裡。這座城市就是仰仗這樣的全球經濟發展起來,在一千多年裡先後被希臘羅馬人、波斯人、埃塞爾比亞人、阿拉伯人,以及鄭和這樣的中國人所光顧。


但科欽並不是地區內唯一的重要港口。由於古代的航海技術限制,大部分船舶只能在近海的各個港口之間做短距離航行。雖然古希臘人在公元前就發現和利用了印度洋季風,從埃及等地直接航行到印度西部。但這樣的快捷航行條件,可遇而不可求。所以,當各地商船雲集印度海岸,還是會分散停泊在海岸線上的眾多港口補給和貿易。科欽非常不巧的被北面,條件與實力更為雄厚的卡利卡特人,壓在下面。如同今天的孟買一般,當年的卡利卡特無疑是印度西海岸上最重要的港口,在財力、人口和影響力等多方面,力壓其他城市。諸如科欽這樣的普通港口,就更像是卡利卡特的附屬品。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1498年,從歐洲西部邊陲的葡萄牙遠航而來的航海家達伽馬,帶著他的小型船隊,突然造訪了卡利卡特。他們帶著明確的貿易和聯盟目的,來的印度,希望打通從這裡直航到西歐的貿易航線。然而,由於帶來的貿易的產品太過普通,且基督教信仰與當地佔據優勢的穆斯林商人團體有著嚴重對立。最終,造成了當地統治者薩摩林對達伽馬一行人的敵意。達伽馬留下小部分人在當地建立一個商站後,便去到與卡利卡特有競爭關係的其他城市,完成了貿易。


大航海時代的科欽地圖


1500年,第二支葡萄牙船隊抵達了卡利卡特,結果發現兩年前留在當地的葡萄牙人都已經被殺害。結果,怒不可遏的葡萄牙人發起了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對亞洲城市的炮擊。隨後,在一名印度人的建議下,葡萄牙第一次來到了更加南方的科欽。一直被卡利卡特壓制的科欽人,敏感的察覺到了機會。於是,當年科欽人便開始和葡萄牙人結成聯盟,依附於新來的殖民者。


從此,科欽變成為了歐洲早期殖民者們,建立環印度洋帝國的重要棋子。當時還有幾個其他城市也一同與葡萄牙人聯合起來,但沒有一個有科欽這樣的條件。兩年後的1502年,達伽馬重返印度。在回國前夕,葡萄牙人在科欽和另外一個港口城市奎隆,留下了5艘船隻和一小批守備隊。這些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亞洲殖民地常備軍,不僅可以保護友好城市,更可以在航海季節攔截去往卡利卡特的貿易船隊。這些事情都深深的刺激了卡利卡特人和他們的國王薩摩林。


炮擊印度城市的葡萄牙艦隊


厲兵秣馬



油畫上的薩摩林


1503 年,薩摩林決心與葡萄牙決一死戰。趁著葡萄牙艦隊在夏季開往紅海執行封鎖任務的間隙,卡利卡特國王召集了足足50000 人的大軍入侵科欽。科欽軍隊在地區霸主卡利卡特面前不堪一擊,科欽國王特里帕門拉只能同20 名留下的葡萄牙人一起逃到附近的拜皮姆島避難。一直到新的葡萄牙艦隊從不遠萬里的歐洲趕到,科欽國王才回到了自己的城市。


但薩摩林並沒有就此罷休,相反他還準備籌集更多的部隊,更新自己的武器,再次興師問罪。而葡萄牙艦隊主力也要在夏天的航海時節,前往波斯灣和紅海一帶,攔截當地的穆斯林商船隊。所以他們在科欽僅僅留下了1艘大船和2艘小船,以及150人的守軍。這一小支守軍,還在科欽當地建立了一座臨時的木製要塞和一座小教堂。


1504年夏季,精心準備後的薩摩林果然發難。80000人的大軍被卡利卡特人召集起來,攻打科欽。同時還有一支偏師,攻打另一座小港口奎隆。由於科欽城本身坐落於一座沿海島嶼上,卡利卡特人軍隊為了封鎖島嶼,還動員了各類船隻260艘之多。可以說,無論是艦船還是陸軍,印度人都有10倍以上的絕對優勢。這和當年古希臘人抵抗波斯帝國入侵的溫泉關之戰有著驚人的相似。因此,此戰也被人冠以「葡萄牙人的溫泉關」這一稱號。



正在建造要塞的葡萄牙士兵

和很多人設想的不一樣,當時的歐洲殖民者在面對印度人時並沒有後來才有的那種先進武器優勢。印度軍隊早在14-15世紀之間就開始接觸火器,15世紀便開始能夠製造火炮。這一次印度人的軍隊中一下子多出了幾百門火炮,其中還包括了5門當時只有歐洲人才會使用的重型攻城炮。這是由於害怕葡萄牙人壟斷印度洋地區的貿易,歐洲傳統的貿易大國威尼斯也向印度的生意夥伴,伸出援手。兩名受威尼斯間諜機構僱傭的希臘火炮專家,之前混入葡萄牙船隊,來到當地。在發現時機合適時,按照臨行前得到的指示,迅速轉投薩摩林麾下。


大量火炮同樣也被裝上了卡利卡特的戰船。其中76艘大型戰船都各自裝備了至少2門火炮、5支大型火繩槍和25名弓箭手。即便是小型戰船,也都至少裝備1門小型火炮。這些戰船還在船上安裝了臨時建造的大型木質擋板,並在船體上覆蓋了漁網和棉花,用來減輕火炮對船體的傷害。


相比之下,科欽當地的幾百名土兵,無論是裝備、訓練和士氣都非常低落。150名葡萄牙人不僅數量太少,手頭也僅有數量有限的火炮、火繩槍和弩作為主要武器。他們建造的臨時要塞是木質結構的,如果遭遇火炮的集中射擊,必然抵擋不住。原本只有3艘的戰船,還在開戰前損壞了1艘。所以,葡軍指揮官帕切科在一開始,希望在半道上阻止敵軍的前進勢頭。



科欽軍隊的5門重炮


驚心動魄的較量



此戰葡萄牙人的小型戰船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薩摩林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將葡萄牙人趕出科欽的戰爭後,整場戰役竟然持續了將近7個月之久。


帕切科留下1艘大型戰船和39名要塞守軍防衛城市的西部沿海地區,自己帶著1艘小型戰船與2艘小船一起,在卡利卡特大軍必須經過的一個狹窄海峽設防。他們不僅在淺灘一帶建造的闌珊,還將3艘船用鐵鏈鏈接起來,堵住狹窄的海峽。當薩摩林麾下的大軍,以水陸並進之勢開進到這裡,不免被狹窄的地形所堵住。卡利卡特人的艦隊數次向守衛海峽的葡萄牙小船隊發起攻擊,卻因為地形問題而每次不得不只能使用一小部分兵力。幾波進攻都如同當年被困在溫泉關的波斯軍隊一樣,被集中火力的守軍擊退。


戰役前期卡利卡特人企圖從南面迂迴


稍作調整的卡利卡特人又計劃以自己手裡的5門重型火炮來擊沉葡萄牙戰船。但是他們的炮手缺乏歐洲同行的瞄準技術,也沒有使用類似武器的經驗。相反,帕切科和他的手下一直用火力壓制著沿海的敵軍,讓對方無法好好校準射擊精度。


氣急敗壞的薩摩林於是利用手裡的兵力優勢,施行分兵之計。70艘大型戰船組成的船隊被派去直接攻打科欽城。這些裝備較好的戰船在城市的西北部與葡萄牙要塞火力交手。留守當地的1艘大型卡拉克戰船,則利用性能優勢,航行到較深的水域後,以更好的火炮執行遠距離射擊。帕切科也帶著2艘小型船及時趕回了科欽沿岸。他們的突然出現讓印度艦隊覺得自己有被包圍的危險,於是果斷撤退。馬不停蹄的帕切科又趕回了之前的海峽戰場,挫敗了卡利卡特艦隊的又一次攻擊。


此後,卡利卡特人改變了進軍路線,選擇從北面進軍科欽城。但是他們還是需要穿過一條狹窄的海峽。葡萄牙守軍也如法炮製的趕到北面,重新設防。卡利卡特人在經歷了幾次失敗的攻擊後,繼續改進了自己的武器。他們找來16艘大船,分別在2艘船上打造了一做木質塔樓,造出了8艘高聳的連體船。葡萄牙人也針鋒相對的在自己的小船上加裝了高聳的塔樓。開戰後,依然是利用自己的機動迅速優勢和火炮射擊準度,壓制了印度人的新式戰船。卡利卡特軍隊的計劃再次失利。



戰役後期卡利卡特人企圖從北面迂迴


最後,已經是強弩之末的薩摩林策划了最後一次分進合擊的攻勢。已經因為瘟疫流行和大規模傷亡而士氣低下的軍隊,再也無力支撐下去。到了這年9月,新的葡萄牙遠征艦隊抵達印度,薩摩林被迫承認失敗並撤軍。時運不濟的卡利卡特城被葡萄牙海軍第三次炮轟。


強者為何會失敗


沉著指揮戰鬥的帕切科


縱觀整整7個月的科欽之戰,卡利卡特人不可謂不用心,不動腦。他們本身在兵力、補給等各方面都佔據了絕對優勢,並且在最新武器技術上已經追上了對面的歐洲殖民者。但過快的武器升級速度和軍隊擴充步伐,都影響了軍隊本身的戰鬥力形成。


印度人大部分的火炮因為太小而殺傷力不足,他們的炮手也沒有葡萄牙人那樣在歐洲和遠海戰場練就的高強度壓力下精準射擊水平。同樣,在獲得了新式的大型火繩槍之後,他們也沒有及時掌握準確的使用方法。至於威尼斯人支援的重型攻城炮,就更難發揮應有的功效了。


結果,即便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科技上不落下風,卡利卡特軍隊依然一次次交手中,有驚無險的落敗了。


甚至軍隊本身過於龐大的規模,都在長期作戰中讓他們的後勤壓力遠超對手。而期望通過簡單的堆砌數量,來獲得優勢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得當時的印度人不得不去招募和維持如此大而無當的海量軍隊。他們的失敗也在為後世的看客訴說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急功近利的攀升科技和不計後果的盲目擴充數量,都不可能在真正的高強度戰鬥中,獲得幻想上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82年:阿根廷為什麼敢對英國發動戰爭?
劍指麥加:歷史上兩次對聖城的未遂遠征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