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

一、岳飛的《還我河山》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岳飛的書跡,在老百姓中流傳的有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還我河山」四個字。「還我河山」是岳飛的真跡嗎?據傳「還我河山」出自趙朴初、金庸共同的老師周承忠先生的手筆。「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中華危亡。有識之士想到應從民族英雄岳飛身上汲取力量。嘉定文字家周承忠從相傳為岳飛手書的《弔古戰場文》碑拓中,在「河水滎帶,群山糾紛」中取「河」「山」兩字,在「秦沒而還,多事之夷」中取「還」字,在「奇中有異於仁義(繁體)」中取義(繁體)的下半載「我」字,組合成「還我河山」四字。加上岳飛的落款和圖章,臨摹成為一幅「還我河山」題詞。另一位嘉定人、地理學家童世亨,立即將此題跡刊登於地圖冊的扉面。而《東方雜誌》主編金兆梓見後,立即在雜誌上刊出。「還我河山」四字,道出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從此作為岳飛的真跡,與《滿江紅》詞一起,迅速傳遍全國。上文中提到的《弔古戰場文》《滿江紅》,以及《書謝眺詩》《前後出師表》,均傳為岳飛所作。「還我河山」是民族危亡之際中國文人的一種創造,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以排列第一位。

二、毛澤東的《北京大學》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當然主席書寫的大學牌匾那是很多的,譬如「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那為什麼獨選「北京大學」呢?因為我們主要是從書法藝術和影響力兩方面來進行判斷的。「北京大學」牌匾的「北」字的那一「豎」,可以說變化多端,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優的一「豎」。大家都知道,「北」字是很難寫的,寫好確實很不容易,但主席的這個「北」字寫的那叫冠絕古今,整體「北京大學」四字都不錯,「學」字略遜。當然了,主席的行草那是大師級的水平,從古至今排前三位都不為過。他的題字「為人民服務」2種,「向雷鋒同志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都是書法中的極品。

三、林則徐的《碑林》。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碑林》兩字出自清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之手。鴉片戰爭之後,他革職戍守新疆伊犁。當時路經西安,寫下了這兩個字。有人說「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徵他當時丟了烏紗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宋代以前的「碑」字基本都沒有那一撇,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或許古代的漢字講究對稱,「碑」字少了一撇,估計是為了看起來對稱美觀罷了。大家都知道,林公既是晚清名臣,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書寫的「碑林」兩字中正雄厚,氣勢如虹,是難得的書法精品。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世界著名的碑刻、墓誌博物館,「昭陵六駿」中的四駿就珍藏此館,碑林是中國書法的頂級藝術殿堂,每年吸引大批的國內外粉絲參觀學習拓字。

四、郭沫若的《故宮博物院》。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郭沫若的「故宮博物院」牌匾書法可以說獨步天下,和「中國銀行」、「黃帝陵」一樣,都是屬於牌匾書法的最高境界。再講的更清楚些,就是郭老寫的這三副字,從此以後不會再有人敢寫了!「故宮博物院」的第一塊牌匾其實是由李煜瀛題的,李煜瀛是民 國時期著名的學者,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熟讀經史,後又出國留學,還曾擔任過當時的北平大學、師範大學的校長,他的父親是清代的名臣李鴻藻。在當代,有很多人對郭老的人品頗有微詞,平心而論,他不但是著名的學者,他的書法水平在近現代都是數一數二的大家。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博物館,無論從建築、館藏還是古物研究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

五、翁同龢的《寶古齋》。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翁同龢是晚清名臣,光緒皇帝的老師,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幼學歐、褚,初學董其昌、米芾,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又不受顏字束縛,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寶古齋」的牌匾是1944年的,可翁同龢先生1904年就去世了,那怎麼能說是翁同龢書寫的呢?寶古齋創始人邱震生在《我在文物界的一生》有一段這樣的描述:「說起『寶古齋』匾額,還有一段『偷天換日』的故事。舊牌匾(指賞古齋的匾)是翁同龢手筆『賞古齋』三字,為另一古玩店的匾額。為利用此舊匾,及請陶北溟先生設法改『賞』字為『寶』字,此匾遂為寶古齋所用」。現在從此匾三個字看,「寶」明顯要弱一些,特別是下面的「貝」書。不過並不影響此匾的大家風範。

六、趙朴初的《法門寺》。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大家都知道,趙朴初先生生前既是中國佛教協會主席,國學大師,同時又是著名的書法家,他題寫的寺廟牌匾可以說是不勝枚舉。那為什麼「法門寺」寫的好能入榜呢?從書法本身講,趙老的「法門寺」三個字既莊重又靈動,還不失佛性。法門寺作為「關中塔廟之祖」,全世界唯一發現佛指舍利的佛教聖地,同時法門寺地宮文物又是唐代宮廷文化研究的瑰寶,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所以「法門寺」書法入選實至名歸。

七、嚴嵩的《六必居》。

中國歷史上七大牌匾書法鑒賞?六必居醬園店設在北京,相傳創自明朝中葉。掛在六必居店內的金字大匾,相傳是明朝大學士首輔嚴嵩題寫。六必居原是山西臨汾西杜村人,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兄弟開辦的小店鋪,專賣柴米油鹽。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趙氏兄弟的小店鋪,因為不賣茶,就起名六必居。六必居醬園始於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六必居的涵義是:黍稻必齊,麴櫱必實,湛之必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在生產操作工藝上可以解釋為:用料必須上等,下料必須如實,製作過程必須清潔,火候必須掌握適當,設備必須優良,泉水必須純香。嚴嵩63歲拜相入閣,權傾朝野,87歲潦倒斃亡。但嚴嵩書法造詣深,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大家,關於嚴嵩為「奸臣」的說法在此不做辯解,自有明斷。不過他的「六必居」書法奇俊,字體厚重而韻達,是難得的書法精品。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漢字書法更是國人精神內核的舒意表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要寫好中國書法,沒有很深的國學造詣是行不通的。上面的七大牌匾書法我們綜合了書法藝術和雙影響力(書法家影響力和書寫對象的影響力)三個方面進行權衡得出的結論,希望大家多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