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光稱中國銷售禁令不公平,但對營收影響也不大

美光稱中國銷售禁令不公平,但對營收影響也不大

來源:內容來自超能網,謝謝。

前幾天一則新聞非常勁爆,中國福州法院對於美光半導體侵犯聯華電子和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兩家公司專利,下達了民事裁定書,要求美光在侵權訴訟期間,立即停止在中國大陸銷售及製造部分DRAM、SSD硬碟等產品。昨天美光正式確認收到了禁令,儘管中國法院判決是不公平的,但會遵守法院裁決,並稱產品銷售額僅僅占營收的1%,影響極為有限。

儘管福州法院的判決不是最終的,但「銷售禁令」依然具有威懾作用,要求美光半導體立即停止銷售、進口十餘款Crucial 英睿達固態硬碟、內存條及相關晶元。目前京東商城、淘寶均已經搜索不到這部分美光產品出售,已經處於下架狀態。

可能大家經歷過中興禁令事件後,看到禁令兩個字就覺得事態嚴重。但美光回應事件,表示中國雖然是最大的銷售市場,但涉及禁令的產品僅占營收的1%左右,影響並不大。

同時美光法律事務總顧問Joel Poppen表示中國法院的裁決是不公平的,自己根本沒有辯護的餘地,況且美光產品並沒有侵犯其中的專利。因此會繼續尋求侵權辯護的權利,也不會影響到現在與客戶、合作夥伴的合作。

其實本次事件折射的就是今後中國高新技術發展後的一個常態,根據中國政府在2015年宣布的製造強國戰略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目標就是要用10年時間,在10大產業發展中堅力量 ,以此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而這10大行業已經涵蓋了如今全球製造領域中的高新科技,其中有目標就是將基本核心部件和重要基礎材料供應商的國內市場份額提高到70%,2025年底前中國市場上40%的手機晶元由中國生產,70%的工業機器人和80%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由中國生產。

而中國一方面利用歐美市場經濟的開放,通過併購歐美企業、挖角高精尖技術人才來獲得技術進步(美光就是被聯電挖角過),另一方面使用歧視性政策讓外企陷入競爭劣勢之中。

因此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就出現在這種地方,畢竟中國以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與西方市場經濟模式存在巨大衝突,而中國希望藉助發展高新技術,利用中國本土技術代替國外技術,或者是掌握該技術,為中國企業沖向世界做準備。往往引起歐美企業不滿中國企業獲得政策性優待,與西方市場經濟下的公平競爭大為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數百萬LoRaWAN連接設備齊聚上海
泉州計劃投資1200億發展半導體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