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天,緬懷我軍元帥之首:解放軍總司令朱德!

今天,緬懷我軍元帥之首:解放軍總司令朱德!

他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之首,公認的中國紅軍之父,功勛卓著。他組織開墾南泥灣,倡導培育了南泥灣精神。他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毛澤東稱讚他是「人民的光榮」。他強調:共產黨人要求自己比要求別人要嚴格一些!

毛主席評價朱德用八個字: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是說事物達到一定宏偉的氣派和境界,往往不會拘泥於某種形態,而是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真正的聲音力量來自於內心,而不靠表面。

1966年11月,一位義大利記者曾問朱德:「您想在您身後留下什麼樣的名譽?」他淡然地回答:「一個合格的老兵足矣。」朱德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為他念念不忘「我是一個兵」,對士兵滿懷深情,兵卒精神在他身上一直光彩熠熠。

1976年的7月6日,朱老總逝世,緬懷!

追憶:朱德之「德」

201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的審議。 盛佳鵬 攝 (新華社發)

2018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就是這麼一位講政德的光輝典範。他的一生可謂海納百川、厚德載物,其崇高的人格風範最後濃縮為一個「德」字。

朱德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都信念堅定、一心為民、廉潔自律,錘鍊道德修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因其高尚品德而廣受敬重。

明大德

朱德早年當過滇軍的少將旅長,後來為了理想義無反顧地拋棄高官厚祿投身革命。南昌起義失敗後,許多經不起考驗的官兵相繼離隊,可謂大浪淘沙。朱德則留了下來,與陳毅一起領導了「贛南三整」,保存了這支革命的火種。他在天心圩整頓時說:「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朱德這種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念,產生了強大的感染力,使大家深受鼓舞,他也逐漸成為這支部隊的公認領袖。

紅軍時期的朱德。

長征途中,由於張國燾分裂中央的行徑,朱德自身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他與張進行了有理、有節的鬥爭,顧全大局,始終維護紅軍的團結。

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在四川卓木碉召開了高級幹部會議,攻擊黨中央是「右傾機會主義逃跑路線」,公然宣布另立以他為首的「臨時中央」。張國燾多次要朱德表明態度,反對中央北上,並隔絕和毛澤東的一切聯繫。

朱德明確表示:你這種做法我不贊成,我們不能反對中央,要接受中央領導。並說:大敵當前,要講團結!天下紅軍是一家。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是個整體。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國和全世界都聞名。要我這個「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不論發生多大的事,都是紅軍內部問題,大家要冷靜,要找出解決辦法來,可不能叫蔣介石看我們的熱鬧!你可以把我劈成兩半,但是你絕對割不斷我和毛澤東的關係。

經過朱德的耐心勸導,不僅一方面軍同志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而且四方面軍的一些同志也被朱德平易近人的作風和以理服人的態度所打動,表示悔意。基於朱德在黨內和軍內的聲望,張國燾拿他沒辦法,最後也不得不跟著一起北上。

1936年11月底,朱德率紅軍總司令部抵達陝北保安縣(今志丹縣)與黨中央會合。圖為朱德與毛澤東在一起。

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朱德及時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彙報了他同張國燾鬥爭的經過。毛澤東聽後非常感動,並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他「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這是對朱德一生思想品德所作的精準概括。

守公德

朱德在擔任紅四軍軍長時,已年過40,他既是一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指揮著千軍萬馬的統帥,在生活中又是一個普通的士兵,他在井岡山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故事至今傳為佳話。朱德如果要大家做什麼事,都會先和下級商量;他從不爭功,每次戰鬥總是身先士卒,帶領戰士衝鋒陷陣。

他一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為人和藹、慈祥,沒有一點官架子。陳毅在1929年寫給中央的報告中說道:「群眾及敵兵俘虜初次看見鼎鼎大名的四軍軍長那樣芒鞋草履,十分襤褸,莫不詫異。若不介紹,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個伙伕頭,同時到現在『伙伕頭』三個字恰成了四軍軍長的渾號。」

他還愛兵如子,時常與戰士們打成一片,在部隊裡面具有極強的親和力。據楊得志回憶:「朱德軍長平時對人很好,有說有笑,從來沒見他發過脾氣,罵過人,什麼也難不著他,我們都把他當父母看待。」可見,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這些年輕戰士都把寬厚的朱德視為自己的慈父。長征途中,他身為紅軍總司令,更是經常把馬讓給傷病員騎,把僅有的口糧讓給傷病員吃。

1937年,朱德在延安給紅軍指戰員作報告。

1937年9月27日,他在給親人的家書中說:「我為了革命保持革命良規,從來也沒有要過一文錢,任何閑散人來,公家及我均難招待。革命辦法非此不可。」當得知老家的生母和養母都已80多歲,生活非常艱難,只好給同學戴與齡寫信求援:「我數十年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係,向你募二百元中幣」,請求速寄家中,並申明「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你作捐助吧!」

朱德自始至終都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頭,生活上克勤克儉、清正廉潔,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強調:「我們一切力量都出於群眾身上,一切辦法也都由群眾創造出來。」所以,毛澤東評價朱德是「人民的光榮」。

嚴私德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曾多次尖銳地批評一些領導幹部,因為他們居功自傲。他本人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是眾所周知的,卻總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處處將一切功勞都歸於黨、歸於毛澤東、歸於戰友、歸於廣大人民群眾,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僕、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

1949年底,他的家鄉四川省儀隴縣有幾十位鄉親一起走出大巴山,來到重慶,準備去北京看望他,也就是想投奔他。朱德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告訴重慶的領導:要做好工作,動員他們儘快回去勞動生產,一個也不要來,一個也不要見。後來,賀龍替朱德接待了這批鄉親,又把他們送回了老家。

當然朱德也不是這麼不近人情,為了報答家人支持他讀書和革命的恩情,決定讓家族每戶送一個小孩來北京求學。後來共有十幾個孩子來京住在他的家中,朱德用自己的工資供他們讀書,撫養他們長大成人。

1951年朱德65歲壽辰,儀隴又派人到北京看望他,這次見著了。看望之餘,他們還代表家鄉父老鄉親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把縣城遷到朱德的出生地馬鞍場,二是把儀隴縣改名為朱德縣。朱德聽了趕緊說:「我不算英雄,只是一個戰場上沒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那些為革命犧牲了的烈士才稱得上英雄。」在他的堅持下,儀隴縣城沒有搬,縣名也沒有改。

1960年3月9日,朱德在老家四川儀隴縣馬鞍公社琳琅大隊看望社員。

1960年3月朱德終於回到了老家,但他得知當地政府要為他建一個「朱德同志舊居陳列館」後,他不同意,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後來改成了一所學校。用他的話就是「要讓更多的娃娃有書讀」。

朱德的女兒朱敏命運多舛,特別是二戰期間被德國法西斯俘虜,在集中營遭受非人迫害,卻奇蹟般活了下來。朱德對她雖心存愧疚,卻公私分明。從參加工作之後,朱敏便離開了父親居住的中南海,住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宿舍樓,一住就是40年。朱德的家教很嚴,要求他的後代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而不是接「官」。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各自在普通的崗位做著平凡的工作。

1951年8月朱敏與父親朱德在青島。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在報考雲南講武堂的時候改名為朱德。正所謂人如其名,朱是赤、紅的意思,德是品德的意思。朱德的德行與日月同輝,他的名字也被美國著名作家斯諾解讀為「紅色的品德」。

1975年3月5日,89歲的朱德曾題寫「革命到底」手跡。他半生戎馬生涯,半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這是朱德1976年存款清單。朱德生前不止一次講過:我只有兩萬元存款,這筆錢不要動用,不要分給孩子們,作為我的黨費交給組織。

直到朱德去世,人們才知道這位共和國元勛生前穿的是這樣的破襪子。

甚至腳下穿的每一雙鞋,也都非常破舊。

(作者:孫偉)

相關鏈接

外國人眼中的朱德:人們像父親一樣敬愛他

中國人民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朱德在抗日戰爭中功勛卓著,舉世公認。他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風範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容,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傳承和發揚。

抗戰伊始,堅持北上抗日

強調紅軍抗日救國的責任擔當

朱德在華北抗日戰場。朱德和彭德懷部署平型關戰役,指揮八路軍各師挺進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

抗戰伊始,朱德就支持中央的抗日方針,一直堅持北上抗日。七七事變後第七天,朱德就為紅軍奔赴抗日前線寫下了這樣的誓言:「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國家,是我天職!」

此後,他在《為東下抗日告同胞書》和《留別西北同胞書》中又寫道:「我們抱定了最大的決心,要為民族的生存流到最後一滴血,不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不把漢奸賣國賊完全肅清,決不停止。」「要以我們的頭顱和熱血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把漢奸剷除乾淨」。

正是有了無數像朱德這樣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中國人民才能迅速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

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是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朱德在中共中央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為推動國內和解、團結抗戰,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1937年9月,朱德在山西五台山前線。

他多次強調國共兩黨和全國軍隊團結的重要性:全國人民需要這種團結,國民黨的大多數黨員需要這種團結,共產黨、八路軍堅決要求這種團結。抗戰初期,他真誠團結友軍,積極配合正面戰場作戰,中國共產黨領導開闢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面對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反共軍事「摩擦」,朱德表現出高超的鬥爭藝術,既堅持了原則,又以誠懇的態度和靈活的方法,團結了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

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抱有必勝的信心

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朱德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抱有必勝信心,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定。他指出,「中國要打敗日本,必須靠全國的工人和農民的力量。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開展這場群眾運動。」「我是共產黨員,我的義務是執行黨的決定。」

朱德在太行山上。

他與彭德懷等率領抗日將士揮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迅速打開敵後抗戰新局面,建立了支持長期抗戰、奪取最後勝利的重要戰略基地,圓滿落實了中央布局,為挺進敵後、開闢華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困難時刻

危險面前敢於擔當重任

朱德的忠誠,在黨內、軍內有口皆碑。他「視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對革命事業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以革命之憂為憂,以革命之樂為樂,赤膽忠心。」他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困難時刻、危險面前敢於擔當重任,為了民族的解放,不辭辛勞。

全面抗戰爆發時,朱德已年過半百。但從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到1940年5月回到延安期間,他一直戰鬥在抗日的最前線。他先後奉命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不久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為國共合作抗日立下汗馬功勞。他和彭德懷部署平型關戰役,後又配合忻口會戰,並指揮八路軍各師實行戰略展開,挺進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他率八路軍總部向太行山區挺進,指揮八路軍和部分國民黨軍粉碎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九路圍攻」,指揮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反「掃蕩」鬥爭。1940年7月,他還和彭德懷、左權共同指揮了「百團大戰」。

勤於學習、善於總結,多次撰寫文章

概括、總結戰爭經驗和戰略戰術

朱德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對戰爭進程作出了全面、客觀的分析,他堅定地認為「日本並不是那麼可怕的魔鬼」,我們能夠打敗日軍。他提出,「抗日戰爭必然是持久戰」。「持久戰,主要是發動廣大群眾,軍事上是發動廣大游擊戰爭。」他特彆強調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作用。他撰寫的《論抗日游擊戰爭》和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一起,成為八路軍、新四軍和全國抗日軍民堅持抗戰的重要思想武器。

1945年,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

他善於總結戰爭經驗。每次戰役結束,他都要總結經驗教訓。他還多次撰寫文章,概括、總結戰爭經驗和戰略戰術。在黨的七大上,他所作的《論解放區戰場》的報告系統總結了黨領導抗日戰爭的基本經驗,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艱苦樸素、清正廉潔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戰場上屢建奇功,自身也不斷發展壯大。而肩負要職、功勛卓著的朱德卻總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始終以一名普通士兵和勞動人民普通一員的姿態出現,給人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連一向挑剔的西方記者也由衷讚歎。

當時訪問過延安的記者根瑟·斯坦因寫道:「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將軍,兵士們敬愛那個六十歲的老農民,像父親一樣。」愛潑斯坦說:「五十八歲的朱德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從他的外表一點都看不出他是一個勇猛善戰的指揮員和身經百戰的戰略家。相反,他看上去像一位普通的父親,在幹完一天艱苦而又令人滿意的工作之後,回到家中,解開紐扣斜靠在椅子上休息,談起話來面帶安詳的微笑,充滿成熟而又淳樸的智慧。」美國記者約翰·羅德里克寫道:「我首次拜會朱德,是一九四五年在中國西北的延安。作為共產主義軍隊的總司令,他在『棗園』的生活是極之儉樸的。他當時約六十歲,就好像一位慈祥的祖父一樣。他親切的臉孔,時常掛著笑容,使最懷批評性的訪客也會消除敵意和顧慮。」

朱德的家書更是他高尚情操的體現。全面抗戰開始後,他急切地寫信詢問自己的兩位母親是否還健在,同時希望培養自己的子侄輩們上革命前線。他寫道:「至於那些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我們的軍隊是一律平等待遇,我與戰士同甘苦已十幾年,快愉非常。」不久,他的外甥來到山西,得知兩位母親仍然健在,但都已八十高齡,家中經濟非常困難,他只能向川中好友戴與齡借貸二百元寄到家中,稍盡心意。朱德對家人的關心愛護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為每一個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樹立了楷模。

總之,朱德在偉大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風範,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崇高品格,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既是偉大抗戰精神的組成部分,也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生動詮釋,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孫業禮)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紙短情長,我是如此想念您
酷夏只有世界盃?獵鷹「魔鬼周」女子特戰別錯過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