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這味「補骨」中藥曾經救了唐明皇,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味「補骨」中藥曾經救了唐明皇,到底是何方神聖?

有的中藥,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大概的作用和功效,「骨碎補」就是其中之一。從它的名字,你可以想像它的功效嗎?骨碎補,屬於活血療傷葯,有活血療傷,補腎強骨的作用。它名字的來源,還有兩個傳說故事,都是與它的作用和功效有關的。

骨碎補的故事

《本草綱目》記載:骨碎補,本名猴姜,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

傳說,唐明皇李隆基一次上山圍獵,突然從草叢中竄出一隻兇猛的金錢豹,嚇得皇帝最寵愛的一位妃子從馬上摔了下來,右前臂尺、橈骨開放性骨折,血流如注。恰逢御醫不在身旁,皇帝急得手忙腳亂。

此時,一名衛士從岩上采來一種草藥,把骨折處固定後,將草藥搗爛敷在傷口上,很快傷處便血止痛減。時過不久,斷骨再續,傷口完整如初。唐明皇龍顏大悅,即問衛士此葯叫什麼草,衛士說,只知其藥用,不知其名字,唐明皇即賜這種草藥名為「骨碎補」。

另一個傳說故事是:有一天,神農氏在一座萬丈懸崖上採藥,不幸從崖上掉下來,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疼痛難忍。儘管神農氏會採藥治病,但此時卻是「醫家難醫自己的病」,心想這下可完了,恐怕會死在這深山峽谷里。 凄涼之際,突然,只見一群猴子來到神農氏身邊,面帶憐憫,眨著大眼,舔著嘴唇,每隻猴子都拿著一塊葯根,葯根上長著金黃色的絨毛,猴子將葯根送給神農氏,他接過一嘗,覺得管用,便吞咽了一些葯汁,又將嚼爛的藥渣敷在傷口處。頓時,傷腿疼止腫消,骨骼恢復了原形。他順著猴子來的路徑,尋到了這種草藥,將其命名為「骨碎補」。又因是猴子獻的靈藥,別名「猴姜」。

骨碎補的來源和作用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乾燥根莖。

產地:分布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苦、溫;歸肝、腎經。

功效:活血續傷,補腎強骨。

用法用量

1 煎服:10~15g。

2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亦可浸酒擦患處。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血虛風燥慎用。

骨碎補的使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錄下了一個醫案:骨碎補,足少陰葯也,故能入骨,治牙,及久瀉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諸醫不效,垂殆。予用此葯末入豬腎中煨熟與食,頓住。蓋腎主大小便,久泄屬腎虛,不可專從脾胃也。

所以,骨碎補除了活血續傷外,也能治久泄之證:

1 跌打損傷或創傷,筋骨損傷,瘀滯腫痛,為傷科要葯。

2 腎虛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泄。

3 斑禿,白癜風。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博士說中醫 的精彩文章:

胡博士說中藥:它被稱為「南方人蔘」,一片值一金!
冬蟲夏草是好葯,但不可亂用!中醫推薦4種養生搭配

TAG:胡博士說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