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為什麼成功?因為我們受夠了沉默

《我不是葯神》為什麼成功?因為我們受夠了沉默

近日由寧浩和徐崢再度合作的國產喜劇《我不是葯神》火便網路,點映期間票房就達到了1.2億元,目前豆瓣評分9.0,無疑成為了暑期檔國產電影中的一匹黑馬。

為什麼《我不是葯神》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原來故事就改編自真實事件。

電影改編自曾在 3 年前引起 " 軒然大波 " 的陸勇假藥案,白血病患者陸勇靠瑞士生產的格列寧續命,但正版瑞士生產的格列寧一個療程要近 3 萬的價格,而印度仿製的格列寧一開始僅僅 4000 元,到最後陸勇被逮捕的時候幾乎降到了 200 元的價格。藥效是一樣的。陸勇通過網上一位韓國病友留言找到了印度格列寧的售賣地址,並開始為病友代購葯,自始至終都並未牟利。

徐崢飾演的角色叫 " 程勇 ",與原人物只差一字,似乎也象徵著本片對事件的極力尊重。不同的是,劇中的程勇並沒有患病,代購藥物一開始也只是他的迫於現實的一種賺錢手段。

其實這樣的題材被拍成電影有些敏感,但問題好在陸勇事件有官方蓋棺定論,檢方撤訴後,在該事件推動下,國內多地將格列衛納入醫保,結局十分正能量。電影名三番更改,更能體現主創團隊對該事件改編敏感度的把握與思考。從最初的《印度葯神》到《我是葯神》,再定稿到《我不是葯神》,他們對陸勇人物再創作的意味就出來了。徐崢的解讀就是:「一個非常不堪的人,一個自私的人,一個完全為了自保和自救的人。他的良心當中,那微弱的一點點善意,最後被放大了。」何為救世主、何為葯神,最終不過都是芸芸眾生而已。

《我不是葯神》上映1日破3億票房,原型人物陸勇稱片中很多台詞他在心裡說過無數次,強調自己沒有犯罪,「我沒獲利,只是提供渠道而已」。被稱為「葯俠」,他認為是媒體給的稱呼,說好聽是社會給予的認同,但他只是一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電影中「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你能保證你這輩子就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只是想活下去.」這幾句台詞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說出了多少人的心酸。我相信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都會引起共鳴。

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已經在隱隱爆發。" 天價抗癌藥 "," 疾病醫患 "," 遊走法律邊緣 "," 窮人等死 " 等諸多敏感詞加身的《我不是葯神》挺過了審查風險。所以,別吝嗇你的掌聲,別怕過譽。因為如果這一次我們不抓住希望,去鼓舞它,去標榜它,下一次中國內地電影的發聲,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畢竟,我們受夠了沉默。

上一次在影院哭到笑是看徐崢的《泰囧》,這一次在影院笑到哭是看徐崢的《我不是葯神》。影片前半段有不少黑色幽默橋段,引人發笑之功力不亞於徐崢以往的喜劇作品,但看到後來,就開始哭了,你能清晰地聽到身邊人的哭泣聲,影片結束還有自發的掌聲響起。據說《我不是葯神》在上海電影節的千人點映場放映後,足足響了七次掌聲。

在上海電影節放映之後的訪談,徐崢曾拜託觀眾們:" 感謝大家的肯定,對於片中敏感的話題,請大家先給予保護。"本片曾經歷過三次改名,從《中國葯神》到《我不是葯神》,從肯定句到否定句,這本身包含著矛盾、辯證的東西,亦可以嗅出這其中的敏感氛圍。

6 月 11 日,電影拿到 " 龍標 ",確定內地過審後,徐崢發了一條微博。" 龍標到手,葯神是關於一個小人物在現實環境下,被自己靈魂中的真善美點燃,拯救他人生命並完成自救的故事。感恩時代,讓我可以有機會加盟這部有意義的作品,並在這個創造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時代快速發展的心情,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的,也會更加強大。"

通過觀看《我不是葯神》,我得出:一個人如果在思想上出了問題,他越是具備更高的知識和技能,對社會的危害越大。相反的,儘管一個人沒有很高的知識水平,但他本心純良,也能做出巨大的貢獻。由此,我們不應該從一開始就隨大流,悶倒頭學習,更重要的是尋求自己的意義,一旦意義明朗,道路明確,花在追尋本心上的時間完全會以百倍的價值得到回報,也會以百倍的價值反饋給別人。所以,不要擔心你和尋常人的不同,也許你只是更不甘尋常。

在座的各位,大家都為了生活而堅強的活著,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觸動到你的神經?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路,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女神養成館 的精彩文章:

梅西和C羅誰更強,王者與王者之間的較量

TAG:時尚女神養成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