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笛福遇見魯濱遜:生活就是一邊漂泊一邊偽裝

笛福遇見魯濱遜:生活就是一邊漂泊一邊偽裝

心思如畫

書籍/電影/歷史/趣聞

每一份心思

都值得悉心珍藏

自從幾年前翻閱日本作家柳廣司的架空小說《代號D機關》時得知,「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曾是一名特工,再看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心情便複雜起來。

年少讀書,常常急功近利,但凡經典名著,不論懂與不懂,只要情節獵奇,囫圇吞棗,何曾理會枝枝蔓蔓的細節?如今才逐漸將關注焦點轉移至寫書人的身上。

故事是人創造的,每個作家筆下的喜怒哀樂都流露著真實經歷。渴望真愛但終身未嫁的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給了和自己一樣特立獨行的伊麗莎白絕佳的靈魂伴侶達西。

參與過普法戰爭的莫泊桑在《羊脂球》里用身份低下、靈魂高尚的妓女羊脂球,反諷貴族勢力在危難關頭的虛偽卑鄙。那麼,笛福想用魯濱遜傳達什麼?

魯濱遜·克魯索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志在四方,瞞著父親幾次出海,某年前往非洲途中遭遇風暴,獨自流落到無人荒島,從此與世隔絕。

他嘗試種植麥子,自製麵包和陶器,馴養山羊,從野人部落救下黑人俘虜,起名「星期五」,爾後又解救了「星期五」的父親、一位西班人和一位英格蘭船長。最終在荒島生存28年2個月19天後,魯濱遜返回了故鄉。

這樣一本通俗小說在最初風靡階段,上至名流紳士,下到廚娘官家,幾乎到了人手一本的程度。雅俗共賞之餘,鮮有人關注小說誕生背後的故事,也鮮有人關注笛福為小說設定的時代背景,以及他的個人生平。

1704年,船員「亞歷山大·賽爾柯克」與船長發生爭執,被遺棄在大西洋的某座孤島。4年4個月後,兩艘英國武裝民船途徑此地,將他帶回祖國。從此,賽爾柯克再未出門。

真人真事

正是這起事件觸動了笛福強烈的創作靈感,「魯濱遜」應運而生。只不過,「魯濱遜」僅借用了賽爾柯克的骨架,其血肉皆來自笛福自身。

要論魯濱遜與笛福最相似之處,莫過於天生的「作死精神」

魯濱遜本可以聽從父親安排,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偏偏選擇成為以海為家的水手。28年的荒島歲月似乎是上天對他的懲罰。不知今昔是何夕,不知歸期在何日,枯燥原始的叢林生存方式,彷彿要將他的人性退化為野性。

再看笛福,他骨子裡的不安分絲毫不輸魯濱遜。1660年,笛福降臨在倫敦一戶商人家庭,父親是油燭商,也有一說是經營屠宰業。受父親影響,笛福早年也曾下海經商,遊歷各國大陸銷售煙酒、羊毛織品、內衣布匹等。

24歲這年,笛福迎娶了一位富商家的千金,得到妻子娘家3700英鎊的嫁妝,婚後聯手小舅子和妹夫做起百貨買賣。此外,他在歐洲的酒業生意也越做越大。但笛福不滿足於現狀,頻繁涉足政治,為跌宕起伏的後半生埋下了伏筆。

1685年,不信奉英國國教的笛福參加了反對天主教國王的叛亂。3年後,信奉新教的威廉親王繼承王位,史稱「威廉三世」,笛福又加入他的軍隊。

1692年,32歲的笛福經商破產,負債17000磅,為了還債,做起各種工作,例如從事寫作和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

自打握住手中的筆,笛福便不曾消停,他為非國教徒寫書辯護,使得國會萬分惱怒。

1702年,笛福因發表《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被逮捕入獄。6個月的牢獄之災無法澆滅內心的躁動,笛福甚至在獄中寫下詩歌諷刺國教,被倫敦市民奉為英雄。

無論作為達官顯貴的座上賓,還是變成窮光蛋階下囚,笛福從未想過安穩度日。

他時而在生意場叱吒風雲,賺了又賠,賠了再賺,直到敗光積蓄;他時而以政府代言人的身份,做著見不得光的間諜工作,差點因反對王室丟了性命;有趣的是,他更是個優秀作家,與26家雜誌有來往。

59歲時,笛福開始寫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是他的首部作品。年輕時負債纍纍,到古稀之年也未能還清,只好躲到鄉下隱姓埋名。

一個傍晚,笛福在自己的寓所安然逝去,享年71歲。這充滿戲劇性的一生,儼然比他在筆尖塑造的人物更傳奇。重新審視魯濱遜,頓覺這不再是有趣的歷險,而是厚重的抗爭史。

閱讀一本小說不能將其與時代割裂。笛福所處的17-18世紀,歐洲大地發生一場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思想束縛的啟蒙運動

「啟蒙」正是要使人們從迷信偏見中脫離。笛福為魯濱遜勾勒出大海的夢想,又把他置身無人問津的孤島,看似是他不聽從長輩勸言的因果報應,實則是對壓抑現實的反抗。

魯濱遜反抗的是命運,他不懼怕島上陌生的一切,不曾丟棄重歸家園的信念,一邊努力適應環境,一邊尋求機會離開。在遠離工業文明的獨立空間,他一無所有,卻也擁有整座島嶼。他征服自然,但也遵從生態發展規律。他始終保有人類的血性,才沒有變成野人。

笛福反抗的同樣是命運,他厭惡以門第血統為傲的王公貴族,主張宗教信仰自由。他遊走在不同階層的世界,可以輕鬆賺取財富,也可以戴上面具搜集情報,還和流浪漢稱兄道弟。當然,他很矛盾,畢生都在實踐中摸索理想的價值,最後決定用文字傾訴種種困惑。

能直面內心的人不多,能將人性的兩面客觀闡述的人更不多,所以笛福是偉大的。

笛福借魯濱遜父親之口提出「中間幸福論」,即中間階層躋身社會兩極的隔層,不必像底層窮人為生計奔忙,更無需像上流貴族明爭暗鬥,擁有庇護身份地位、保障開支的金錢。看似合理的觀點其實不攻自破,笛福顯然也不贊同。

試想一塊肉被夾板兩邊施力擠壓,痛楚可想而知。如果你放棄選擇生活,生活便會為你做選擇,失去話語權比什麼都可怕,你無法想像自己將何去何從。

所以,笛福想要傳達的,並非片面評判到底身處哪個階層才是幸福,而是鼓勵人們聽從本心,做命運的主宰者。

人生如航海,無論選擇隨波逐流,或是大膽探尋不一樣的天地,都無法保障一帆風順。你不知道何時會碰上壞天氣,也不知道何時會遭遇海盜的襲擊,但沒什麼可以阻礙前行的步伐。

在生活這個大舞台,誰都是漂泊者,踏遍千山萬水只為一方棲息之所;誰也都是偽裝者,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找到最契合的身份。

有人活著,靈魂已死,有人身體消亡,靈魂卻永存;有人死後,墓志銘無話可寫;有人的墓碑上留下的是:《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

—END—

文字&排版 納蘭敏月

圖片 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思如畫 的精彩文章:

TAG:心思如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