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缺少愛的七種表現,需要父母的洞察力來發現

孩子缺少愛的七種表現,需要父母的洞察力來發現

孩子缺少愛已經是當今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是父母不會表達愛嗎?還是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呢?在討論這些問題之前,父母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缺少愛的一些表現和癥狀,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今天我們先講一下孩子缺乏愛的七種表現和癥狀:

1、啃指甲

父母的愛是緩解孩子不安情緒的最大來源,得不到愛的孩子由於緊張的情緒得不到緩解,會變得不安和焦躁,在這樣的情緒下孩子容易將手指放入口中來掩飾不安和焦慮,嚴重的就發展到啃指甲。很多父母會用打罵來阻止孩子啃指甲的癖好,有些孩子迫於父母打罵的恐懼,可能會停止啃指甲的習慣,使得父母沾沾自喜誤認為教子有方。表面上孩子啃指甲的癖好被糾正,但是父母的打罵對孩子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影響遠遠要大於啃指甲這個習慣。父母只需保持不斷的關愛孩子,愛撫和擁抱孩子,無需故意的去指出不能啃指甲,當孩子開始啃指甲時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堅持兩三個月後啃指甲的習慣自然而然的就會消失。

2、故意損壞或隱藏父母的物品

故意損壞或者隱藏家裡物品的現象是孩子缺乏愛的另一種常見表現,孩子背後的心理是為了讓父母關注自己,哪怕得到父母的責怪和打罵也心甘情願,這樣扭曲的心態會影響著孩子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健康成長,如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父母首先需要保持不情緒化,知道孩子是故意的也無需用責怪和打罵來解決,平時父母需要改善自己的言行,用關心、關愛和認可來緩解孩子心中因缺乏愛而產生不安和焦慮的情緒,並且父母需要堅持這種習慣。

3、賭氣式的自立

孩子強行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做的現象也是一種缺乏愛的表現形式,可能有些父母會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自立心的培養嗎?怎麼會是缺少愛呢?一般孩子總會有和父母耍賴撒嬌的時候,背後是為了想得到父母的愛意。這時父母需要有度的把控,掌控好這樣給孩子傳遞愛意的機會。長期缺乏愛的孩子心理會產生抵觸情緒,在這種抵觸情緒的催生下,自己的事情不想讓父母來幫忙,賭氣式的自己事情自己做的這種現象就出現了。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冷靜觀察和判斷,如果誤認為這是孩子自立行為的話,會加劇在情感上對孩子的疏遠,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

4、對父母之外成年人的親近

當孩子在父母那裡得不到愛的時候,想從別的成年人那裡得到關愛就會變得十分渴望,並且會故意親近父母以外的成年人。如有這樣現象的孩子,父母除了需要意識到去關愛自己的孩子,還需要改變傳遞愛意的方式,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安全,特別是性侵和猥褻,關愛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5、表情的僵硬。

孩子的表情是豐富多彩的,微笑是甜美的,天真爛漫是孩子的本性。當孩子失去這些時,表情變得僵硬、死板、不會微笑的時候,孩子的心理肯定遇到了麻煩。最大的可能就是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在長期缺少關愛的情況下是不會和父母共感喜怒哀樂的。並且在父母面前也不會表露自己的情感,從而使得表情冷漠,和父母的對話變得簡短,話題會越來越少直至和父母無話可說。這時候父母首先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喜歡的話題開始,來緩解迄今為止的緊張關係。

6、撒謊和杜撰

孩子欺騙和杜撰一些故事是為了吸引他人的眼光,從他人的關注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用來彌補父母的關愛,當這種滿足上癮後,欺騙、撒謊和杜撰就會養成習慣,並且會影響孩子今後的個人信用。當孩子出現欺騙和撒謊的情況時,這時父母就需要認真對待,分析背後的真正的原因,共感孩子的感受,營造一個良好的對話氛圍,從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道德心入手來瓦解欺騙和撒謊的習慣。

7、繪畫的色調黑暗

孩子的繪畫顏色是孩子精神狀態的一種體現,當孩子畫的主色調是黑色時父母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這是孩子有心理壓力的一種表現。這時父母就需要幫助孩子減緩壓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的微笑、關愛、愉快的對話、認可和表揚孩子。

綜上所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僅僅注重孩子的智育方面,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和精神層面是否健康,將會決定著孩子今後的幸福程度。

(可以參考家庭教育音頻系列欄目[贏在起跑線-贏在習慣])

贏在習慣從自己做起,點贊分享

著作權聲明:除非得到本人書面授權,或署名「作者:靜方圓」且註明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自勵飛行(Z-L-F-X)」,禁止將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至任何其他網路媒體或平面媒體;否則,任何侵權行為可能面對法律的追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大清銅幣戶部鄂字當制錢十文「鑒賞」
人生何必太聰明,無病無災看修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