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鄂溫克族人口奇少,主要聚居在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嫩江流域。千百年來遊獵在深山密林中,居無定址,穿獸皮、吃獸肉,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至今仍保留著濃重的原始社會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他們崇拜自然和薩滿,在世人眼中非常神秘。

《騎著鹿穿越森林》便是以鄂溫克族為背景,對從事傳統狩獵業和馴鹿業為生的鄂溫克族獵民群體走向現代化的進程進行了考察與描繪,通過對原始家園的回望和現實生存的反思,揭示了人類文明進程對文化和自然的侵蝕,指出人類應該承擔的生態責任,再現了鄂溫克族人的生命意識,表現了萬物有靈、博愛無私、回歸家園的生態美學思想。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這一群以狩獵和伐木為生的人們,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也備嘗艱辛,他們在現實的擠壓下尋求生存,也在愛情和道義上不斷搖擺與取捨。哈庫與妮娜兩情相悅,卻沒有終成眷屬,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們有機會重新在一起。

與此同時,他們部落的生活也在發生著變化,政府下發了禁止伐木的規定,未來的生活將何去何從,人們將以什麼生存,他們需要放棄什麼,又將得到什麼,這些問題在人們心中積聚成一個越來越大的障礙,亟需找到一個發泄的出口。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但長久以來的生存方式,令這裡的人們對族人、動物及民族擁有著博愛無私之心,對原始生存的家園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作品中,他們的生活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生存的深刻思考,蘊含著濃厚的生態美學思想。動物是有情感而通人性的,大白鹿與哈庫之間親密地頂角,松鼠與人類毫無顧忌地玩耍,這些都表達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和深厚情感。

妮娜對瓦沙心懷悲憫,面對痴情的瓦沙,妮娜解除了與哈庫的婚約而嫁給瓦沙,在瓦沙癱瘓在床的幾年間不離不棄地照顧他;

哈庫對妮娜心懷悲憫,他們之間感情深厚,卻從未越雷池半步,始終保持著應有的距離;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人類對動物心懷悲憫,哈庫的父親為了保護森林不顧個人安危,被盜獵者槍殺;

哈庫的母親是部落里最後一位薩滿,為了飼養馴鹿她始終住在森林裡,直到去世。

這裡的人們對外物所持有的悲憫情懷,充分彰顯了他們的博大胸懷,這裡的人們與大自然平等地相處,更以平等、慈善之心對待萬物。

而另一方面,小說中的盜獵者和殺人犯「野人」則是反面人物的代表,揭示了物質慾望對善良人性的扭曲。

他們反襯了人的無理性,野生動物的珍貴又點燃了他們貪得無厭的慾火。他們的惡行反映了人們兇狠、貪婪的一面,同時也映射了鄂溫克人對物質的需求及本性,提出了他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去思考,在鄂溫克族古老的傳統文化受到現代文明的強烈衝擊時,新生代青年在變遷面前會表現出怎樣不同的人性困厄,從而做出什麼樣的人生選擇。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人們常說,文學源於自然審美,是對自然的記述和禮讚。這正是《騎著鹿穿越森林》的標準寫照。作品顯示出的現實意義,不僅在於表達了人類對自然的崇敬和眷戀,還在於它構建了人與自然平等對話的基礎,將大自然看作是我們人類的精神家園。

《騎著鹿穿越森林》以溫柔的抒情方式,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數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作者小托夫對大自然有著無比的鐘情,因此這部作品肯定了萬物的靈性,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對生靈的關愛與體貼、對人的自然天性的禮讚與頌揚、對人類所面臨的生態困境的憂慮與不安,對生態平衡秩序和諧的期盼與暢想。

心存敬畏者,才能心存善意

從這個角度看,《騎著鹿穿越森林》除了具有文學意義外,還體現出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積極的社會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終此一生,我們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
99%以為的成功,你不必追尋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