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數據表明:中國最賺錢的職業十年一個輪迴

歷史數據表明:中國最賺錢的職業十年一個輪迴

全文共5415字 | 閱讀需11分鐘

來源:紫竹張先生

ID:zisedegu66

高考成績已經公布,又到了選專業的時候了,這個時刻很多人都很想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未來從事什麼職業最賺錢,隱含的意思就是想自己提前潛伏,好輕鬆賺大錢,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可以從歷史數據里獲得我們想要的答案。

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是完全不同的二種模式和玩法,所以1978年以後的經濟發展史才有參考價值,我們把時間軸拉回到剛改革開放的時候。

80年代最賺錢的職業

在80年代,最賺錢的職業是什麼?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都知道,但是年輕一代應該都不清楚這段歷史了,那段時間,最賺錢的職業,是計程車司機!

當時的計程車司機賺錢賺到了什麼份上呢,八十年代這十年里,全國人均月收入在60~100元之內逐步增長,但是計程車司機的月入,在2000~3000元左右,摺合到2018年的人均,大概就是月入10~15萬這個樣子吧,而且不是說你必須做到頂尖水平才有這個收入,你只要參與這個行業,就有那麼高的收入,水平高的計程車司機和水平差的,收入不會太過明顯的懸殊,畢竟都是體力勞動者。

當時的計程車司機,嚴格意義上來說,屬於個體戶或者說承包者,計程車牌照和承包費後來被推上了天價,最後導致各大城市打車難,其根源就在於80年代的暴利,這一現狀直到網路打車平台出現之後才慢慢緩解。

整個80年代,個體能從事的最賺錢的職業,全部集中在個體戶、私營承包者,小作坊等行業,當時對於財富的最高定義的萬元戶,幾乎全部集中在這個領域。

《中國青年報》當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0年代最受人們歡迎的職業前三名分別是計程車司機、個體戶和廚師,而最後三名則分別是科學家、醫生和教師。

當年還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哪怕年輕人也應該有所耳聞「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90年代最賺錢的職業

因為個體戶實在太賺錢,所以一時間全民下海成為風潮,甚至有縣長、市長都辭職下海的。一批批湧現的老闆階層,大部分都是低學歷低知識的,因為他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且參與人數最多,所以知識無用論一時間塵囂至上,美國人從來不信知識無用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中國80年代的那批小學文化發家的老闆階層。

而在80年代混的最慘的知識分子,成為下海的主力軍,讀到博士去做原子彈還不如小學畢業去賣茶葉蛋,這種明顯不公平的待遇讓科技領域的從業人員大幅度流失,只要辭職下海,做什麼都比做技術強。

為了扭轉這一點,90年代開始,國家有意識的全面提升知識分子的待遇。而經過80年代十年間的瘋狂下海,個體戶的數量也已經嚴重飽和,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最急需的不再是低端的體力勞動者,而是技術人員。

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因為前十年的大幅流失,一方面因為中國高等教育薄弱而供給不足,還因為經濟高速發展,雨後春筍冒出的大量公司而產生了大量的需求,所以導致了巨大的供不應求現象,助推了技術人員工資的飛速提升,考上大學,成為白領,就是光宗耀祖的代名詞。知識分子不再受人鄙視,高考成為鯉魚躍龍門的代名詞。

90年代,是知識分子大翻身的年代,巨大的供不應求現象一方面讓技術人員的工資飛速提升,一方面促使國家進行了教育改革,大學開始大幅度擴招,試圖緩解大學生供不應求的現象。

除此之外,90年代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但是符合外企條件的人才太少,剛開始很多人去外企上班也心存顧忌,所以外企的收入,明顯高於其他工作,在外企上班,就是有錢的代名詞。

從80年代和90年代的經歷,我們可以推出這麼一個道理,市場經濟環境下,供求關係,是決定工資的最主要因素。

2000年代最賺錢的職業

中國教育改革之後,大學擴招,鋪天蓋地的大學生很快塞滿了各種招聘會,大學生不值錢了,從包分配的天命之子,變成了到處求職的普通人,別說鐵飯碗,連泥飯碗都要自己去找。技術員不僅不缺了,還立刻飽和了。

到了這個階段,體力勞動者不缺了,技術人員也不缺了,甚至外企的工資都沒什麼優勢了,畢業的大量大學生從事什麼職業最好呢,公務員。考上公務員就意味著拿到了鐵飯碗,要麼單位,要麼國企,都可以接受,只要進去,最差也能拿到一份不賴的工資和福利,要是運氣好一點能拿個一官半職,那生活的就更滋潤了。

00年代開始興起的公務員熱,一直到現在還有餘波,由於公務員和國企實行高門檻准入制,不像市場經濟那樣迅速的達到飽和狀態,所以至今還有不錯的吸引力,一些公務員名額放出來,報考人數甚至達到了百倍甚至千倍。

如果放開門檻,公務員的工資會瞬間被打成和民工差不多的狀態,不過就算是目前存在門檻的狀態,基層公務員的工資也在逐年喪失吸引力,因為報考人數太多,高層沒有漲工資的動力,嫌工資低別考就是了,高層也是懂市場經濟學的,既然還有那麼多人報考,那一定有吸引他們的地方,比如,過高的各種隱性福利等。

門檻只能減慢這個領域飽和的速度,但是不會改變結果,這個市場從供不應求到供大於求的速度慢了很多,但是從目前的趨勢看,依然在堅定不移的向這個目標推進。

2010年代最賺錢的職業

轉眼又過了十年,來到了10年代,這個時候的數據和文獻就精確了很多,大家也都是親身經歷者,最新的一個十年輪迴,最賺錢的職業當之無愧的是金融和IT從業者。根據2013年招聘網站數據,畢業生最期望進入的行業,分別是金融、IT、政府。

金融行業的高薪水來源於國家的四萬億,以及這十年來的不斷放水和通貨膨脹,具體的高薪起爆點也可以直接精確到2008年底和2009年初這個階段,天量的貨幣從央行發出流向各行各業,經過的第一道手,就是金融行業,那麼理所當然的,金融行業獲得的收入是最高的。

其次就是IT從業者,在2010年這一年,天才喬布斯推出了蘋果4手機,果4手機不是第一部智能機,但是他是第一部劃時代的智能機,他的性能征服了全球的用戶,開啟了智能機時代,到了2012年,全球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不願意改變的諾基亞唯一的下場就是破產。

從2010-2012年開始,各種製作APP和手機軟體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巨大的市場需求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的盈利,也催生了對IT人才的巨大需求,一時間IT人才嚴重供不應求,那些有四五年從業經驗的人,更是被當成寶貝一樣直接開出了50萬以上的年薪,有天賦的人,甚至可以拿到百萬年薪。

IT的從業人員,什麼都沒做,因為風口來了,瞬間從供大於求,變成了供不應求,一年跳二次槽,跳一次槽工資翻一倍的神話,也就只有最近幾年的IT人敢說了,其他行業的人哪敢說這種話。

這個十年周期,其實就是人才培養的周期,體現的是供需平衡的基本原理。

未來最慘的行業

在供不應求的十年黃金期之後,會進入供需平衡的十年白銀期,然後是十年供大於求的青銅期,最後會進入一地雞毛的黑暗期。

首先,我們看看80年代叱吒風雲的計程車司機,以及賣茶葉蛋的個體戶,過高的收入引起過量的從業者湧入,計程車牌照在90年代被炒成了天價,甚至可以說是成為城市行政壟斷行業,但是這也沒有影響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的迅速下滑,在90年代,計程車從業者可以說還湊合,其收入並不亞於大學生,我稱之為白銀期。在2000年之後,計程車司機的收入水平就開始慢慢下降,我稱之為下滑的青銅期。到了2010年之後,計程車司機完全就是一個純體力勞動者的代名詞,辛苦的長時間工作,一個月就掙幾千塊,我稱之為痛不欲生的黑暗期。

計程車司機這個行業,完美體現了十年黃金期、十年白銀期、十年青銅期的輪迴,如今陷入黑暗期,因為計程車司機本質上是沒有太大技術門檻的,尤其是在駕照和車輛都泛濫的新時代,所以可以大膽預計,計程車行業會持續陷入黑暗期很久,甚至整體被網路出行平台給淘汰合併掉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這裡我們還可以大膽預測一下如今依然處於黃金期的IT行業,因為這個行業是沒有任何行政門檻的,所以完全符合市場經濟,人才會持續湧入。人才周期限制了當他處於高薪的前十年,國家不能很快的培養出對應的人才數量填補缺口,但是同樣,當他的薪水沒有吸引力的時候,人才周期也不能很快流出這個行業。

所以,2020年左右,IT行業會脫離黃金期,其薪水增速會從遠超社會平均值變成等於社會平均值,這個職業就應該開始從供大於求慢慢變為供需平衡的狀態,開始進入白銀期,這個時候IT依然是高薪,只不過增速沒有了,其他行業開始慢慢追上IT行業的報酬。

大概2030年開始,IT行業會進入青銅期,溢價徹底消失,工資和同等學歷其他行業拉平,都是清華畢業的,沒道理從事核工業的就比從事IT的工資低那麼多,如果是的話,那麼報考IT的人數一定會遠多於報考核工業的,從事IT的人轉行人數也會遠低於其他行業,多年累積下來之後,供大於求,這個行業的工資吸引力就會慢慢降低,一直到和其他行業拉平,徹底喪失吸引力為止。

大概2040年開始,會進入徹底的黑暗期,從事IT行業就是苦和窮的代名詞,類似於今天的製造業從業者,現在的IT人不要稱自己是程序猿,2040年之後你們才是真正的程序猿。不過IT從業者也不用如此害怕,還有20年呢,甚至在未來十年的白銀期,你們也是高於社會平均報酬的存在,我覺得這麼長時間足夠你們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和資本儲存了。

這裡有一個假定前提,那就是這個行業也屬於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行業,不能被行政門檻所干涉。

行業的十年周期

其實,除了職業之外,行業也是有十年周期的,例如80年代,最賺錢的行業,就是低端製造業,你只要開工廠,甭管你生產啥,傻子都賺錢。90年代,最賺錢的是商業,只要你開商場,從事流通領域,經商就是躺賺錢的代名詞。00年代,最賺錢的是地產,大家都懂,如今中國的富豪,都是靠01年之後的那一波地產狂潮發財的。10年代,最賺錢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馬化騰用10年時間打造了QQ帝國,張小龍用2010年上線的微信,三年時間再造了一個QQ。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80年代最賺錢的職業和最賺錢的行業,90年代進入了白銀期,00年代進入了青銅期,如今都處於黑暗期,無一例外。以行業為例,從2000年附近開始,製造業就不再是一個暴利行業,典型青銅期,盈利能力和其他行業的差距在飛速的減少,不過還能賺一點,屬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是從2010年開始,製造業賠錢就是一個常見狀態,掙的錢全部還銀行利息了,甚至連還利息都不夠成為常態,有很多幹了二三十年製造業的人,都撐不下去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黑暗時期,整個行業的報酬被打到社會平均回報之下,就是因為當年太賺錢,從業人員過多,都不肯退出從而釀出的苦果,最後用行業虧錢,職工不賺錢的黑暗時期,來倒逼這個行業回復正常狀態。

而商業,慢了製造業十年,大概從2010年開始,就進入了青銅期,被電商給折磨的死去活來,如今已經陷入了賠錢的邊緣,我認為從2020年開始,就開始進入整個行業的大面積賠錢或者不賺錢狀態,類似於今天的低端製造業。這個鍋不能甩給電商,就算沒有電商,整個商業依然會不賺錢,從業人員越來越多,投入的資本也越來越多,回報率越來越低當然是常態,電商出現還是不出現,都不會影響這個最終結果,製造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電商的出現是利好製造業的,但是也不耽誤製造業繼續賠錢。

這裡唯一有點例外的,就是地產業了,00年開始了黃金十年,按理說2010年就結束了,開始進入白銀周期,結果2010-2015年凍市5年之久的地產業,2016年又迎來一波爆發大賺錢的時期,可以認為是黃金期的延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延續的結果,是因為地產有明顯的行政干涉行為出現,所以能夠短暫擺脫經濟規律周期的影響,就好像公務員熱一樣,延續時間明顯比其他職業要久。但是這種行政干涉,只能影響時間,不能影響結果。

未來最賺錢的職業和行業是什麼

看完了歷史,我們看看未來,大家最想知道的肯定是未來最賺的的職業和行業是什麼,我們統計歷史數據發現,是否賺錢和供需關係完全呈正比,也就是說,最賺錢的職業一定是供不應求的行業。

那麼什麼樣的行業會是供不應求的行業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發現,這樣的行業一定是新興行業,同時一定不會是老舊行業。

你可以這麼認為,改革開放以來40年里,曾經有人在裡面賺過大錢,成為社會一致眼熱的職業和行業,你統統可以迴避掉了,這些領域未來成為好行業的概率,微乎其微。假設你在2010年創業,你殺進一個誰也不知道啥玩意的移動手機互聯網端軟體設計領域,成功的概率大概百倍於你那個殺進電腦網頁端軟體設計領域的同學,同時萬倍於你那個殺進傳統製造業的校友。你那個殺進傳統製造業的校友,現在估計墳頭草都已經三米高了,不管他是北大畢業的還是北大青鳥畢業的,結局都不會差太多。

哪個領域是未來的引爆點,總統和首富也都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首先排除掉以前的老舊行業和曾經熱門的職業,這些全是坑,要避開。其餘的到底誰是真命天子,那就要靠賭了,就好像今天的風投一樣,四處嘗試。

如果你不願意冒著賭博的風險,你吃到黃金期新興行業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這裡有一個替代方案給你,那就是吃白銀期。剛剛興起的行業,你都是可以去試一試的,比如IT還有十年白銀好過,比如物聯網,比如新能源電池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吃到白銀期的,相比陷入黑暗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擺脫的製造業是要好很多的。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建議,任何行業選擇,任何職業選擇,都只是輔助,從事好行業不一定能帶來好收入,只能說成功概率高而已,我舉個例子:

人們羨慕演員的收入嘛?不羨慕,人們羨慕的是演藝圈做的最好的明星的收入,而不是那些普通演員,他們的收入可能還不如民工。

人們羨慕主播的收入嘛?不羨慕,月入二三千甚至零收入的主播簡直如過江之鯽,人們羨慕的是那些網紅主播的收入。

人們羨慕金融/IT從業人員的收入嘛?不羨慕,年入12萬以下的金融民工和程序猿一樣大有人在,人們羨慕的是那些年薪百萬的高端金融/IT人才。

所以說,找對風口很重要,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那些飛的最高的,永遠是那些輕靈的鳥兒,給自己打造一雙翅膀,讓自己成為鳥兒才是最重要的。

掃碼加小編微信,即刻邀您入群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參加別人婚禮要隨份子錢?
「剪刀·石頭·布」遊戲的起源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