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科普熱搜新鮮出爐!看看大家第一季度都在搜索啥?

科普熱搜新鮮出爐!看看大家第一季度都在搜索啥?

2018年6月,中國科協科普部、百度品牌數據中心和中國科普所共同發布了《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報告(2018年一季度)》。

超級藍色血月、我國誕生首個克隆猴、河北地震等成為網民關注度較高的科普熱點事件。同時,網民對「科普中國」的品牌關注度逐漸提升。

2018年第一季度,大家都在看哪些科普內容?權威發布在這

一、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特徵

(一)第一季度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同比增長20.18%

第一季度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為20.96億,同比增長20.18%,環比增長11.25%。其中移動端的科普搜索指數為16.17億,環比增長13.55%;PC端科普搜索指數為4.79億,環比增長4.13%。移動端科普搜索指數是PC端的3.38倍。

2018Q1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變化趨勢

(二)第一季度前沿技術主題環比增長最快

第一季度八個科普主題環比增長排名依次是前沿技術、健康與醫療、航空航天、信息科技、氣候與環境、食品安全、能源利用和應急避險。

(三)第一季度搜索指數同比增長最快的科普熱點Top3

(四)第一季度各省網民科普搜索關注點Top5

二、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熱點

(一)「超級藍色血月」受到中國網民的大量關注

2018年1月31日迎來一次千載難逢的天文奇觀「超級藍色血月」,這是過去152年來超級月亮、藍月亮和月全食首次同時出現。中國網民對這一事件的內容搜索主要集中在「藍月亮月全食」、「超級藍月亮月全食」和「月全食2018藍月亮」,在1月31日當天達到搜索高峰,相關的科普搜索指數為1345.31萬。

(二)我國誕生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引起中國網民的關注

2018年1月25日,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分別叫「中中」和「華華」。中國網民對克隆猴相關的搜索在當天到達高峰,搜索指數為31.51萬。

(三)河北地震事件引髮網民的熱搜

2018年2月12日18時3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縣發生4.3級地震,當天中國網民對地震相關的搜索指數為200.88萬。地震相關搜索的地域數據顯示:北京、河北和廣東位居前三。

三、「科普中國」專題分析

(一)「科普中國」攜手CCTV共議兩會帶動相關資訊指數飆升

2018年3月15日至19日,科普中國新媒體與CCTV4《中國新聞》特別節目《中國新時代》攜手共議兩會,帶動相關資訊指數飆升,其中3月18日(周六)和19日(周日)兩天的資訊指數分別達到3.89萬和5.49萬。從科普搜索情況來看,進入3月下旬,「科普中國」相關搜索指數持續上揚,表明媒體對「科普中國」的大量報道成功吸引了網民對「科普中國」的關注。

(二)北京、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對「科普中國」的關注度位居前列

全國各省網民對「科普中國」的關注情況各異。按第一季度科普搜索指數排名,關注度前十的省份是北京(13.05%)、廣東(11.04%)、山東(7.09%)、浙江(6.52%)、江蘇(5.45%)、河南(4.98%)、雲南(4.60%)、安徽(4.15%)、四川(3.74%)、吉林(3.66%)。相較於其對科普總體的關注份額,北京、雲南、吉林、寧夏等地網民對「科普中國」的關注份額明顯更高。

2018Q1各省網民對「科普中國」的搜索份額

(三)品牌、App、內容、e站是網民對「科普中國」的主要關注點

從網民的關注結構來看,第一季度「科普中國」的整體品牌(含義/標識/二維碼)和「科普中國App」獲得了大部分關注份額(71.09%)。其次是「科普中國」的優質內容(視頻/動畫/知名欄目)和「科普中國e站」(鄉村/社區/校園),分別佔9.60%和9.34%。此外,微平台(新媒體)、大型活動(典贊/科普中國行/百城千校萬村行動)、「V視快遞」和「科普中國雲」也進入了網民對「科普中國」的關注視野。

四、科普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基礎前沿領域優質科普內容的製作和傳播力度

根據科普熱點搜索指數的長期監測結果,前沿科技是8個科普主題中增長最快的主題,在過去5年內增幅超過10倍,特別是量子、神經元、引力波、暗物質等基礎前沿領域的科普熱點自2017年以來迅猛增長。另一方面,由於網民對此新一輪科技熱潮還缺乏足夠的認知和理解,客觀上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流言化或偽科學化傳播。例如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逝世引發「霍金預言」走紅網路,然而其實質內容往往缺乏科學性和知識深度。再比如圍繞量子通信網路上也出現了部分似是而非的討論。

建議圍繞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加大深空探測、人工智慧、量子通信等基礎前沿領域的優質科普內容的製作和傳播力度。針對國家科技戰略以及互聯網重點關注和討論的基礎前沿議題,邀請相關領域的全球頂級科學家團隊發表相關專題報告、特刊或評論,藉助「科普中國」的傳播合作網路及其他數字出版平台,發行出版多樣化的數字多媒體內容,加強互聯網科學傳播的時代感和影響力。

(二)加強「科普中國」各類用戶及社區的培育工作

從網民對「科普中國」的關注結構來看,對整體品牌和APP的認知度明顯高於其他類別;對「科普中國」旗下的各類內容、科普中國·e站、微平台、典贊·科普中國等重大活動以及「科普中國雲」的關注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建議加強「科普中國」各類用戶及社區的培育工作,面向科普中國網、科普中國雲和科普中國APP建立統一的用戶註冊通道。同時進一步改進「科普中國」的各類用戶界面,實現雲端用戶數據在「雲、網、端」三種界面上的統一使用,針對機構、學生、女性、個人等重要群體,分類提供更加適需、個性化和定製化的界面風格和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科學 的精彩文章:

充足的睡眠讓NBA球員在總決賽中表現更出色
入夏後,體內濕氣重,常吃這些天然「祛濕王」,排掉濕氣一身輕!

TAG:企鵝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