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晉爭霸第一個謝幕的主角,被小人朱溫算計抱憾而亡

梁晉爭霸第一個謝幕的主角,被小人朱溫算計抱憾而亡

文|原廓

梁晉爭霸的早期主角:朱溫與李克用,都是通過鎮壓黃巢起義而崛起的唐末大軍閥。這兩個把黃巢當成共同敵人,並曾一起把酒言歡的「戰友」,之所以走向決裂與全面對抗,成為不死不休的仇敵,全是因為一件頗具鴻門宴色彩的戲劇性突發事件「上源驛之變」。「上源驛之變」後,李克用回到河東揚言要親自討伐朱溫。黃巢起義剛剛平息,當時尚在蜀地的唐僖宗自然不希望再起戰端,於是派人慰問李克用。李克用控訴了8次,唐僖宗調解了8次。李克用這才罷手。唐廷先將李克用晉陞為隴西郡王,隨後應李克用的要求把麟州(今陝西榆林)割給他,並將雲、蔚、朔三州交給他直轄,還將他的弟弟李克修封為昭義節度使。可僖宗怕惹得朱溫不高興,一回頭又授予了朱溫同平章事的頭銜。

但兩頭討好的結果就是兩頭都不得好。僅靠調停和封賞根本不能解決藩鎮之間的矛盾,反而讓朝廷威信盡失。節度使們開始肆意互相攻伐,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軍閥秦宗權在光啟元年(885)二月稱帝,國號大蔡。稱帝後的秦宗權打算先把朱溫吃掉。朱溫聯合軍閥朱宣、朱瑾兄弟,打退了秦宗權。秦宗權的危機剛剛解決,朱溫就把矛頭對準了剛剛幫他解圍的朱宣和朱瑾!看來,朱溫有坑恩人的習慣。就像一些網路小說里說的那樣,「大恩無以為報,唯有殺之!」

在「三朱內訌」的時候。秦宗權慢慢恢復了過來,並把兵鋒指向淮南。光啟三年閏十一月,僖宗任命朱溫為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為副,對付秦宗權。朱溫則趁機向北介入魏博牙軍的紛爭。朱溫先在內黃打敗魏州軍一萬多人,又在臨黃殺光了2000人的魏博精銳豹子軍,降服了魏博鎮。

北邊獲利不小的同時,西線朱溫也佔到了便宜,而且是在李克用身上。當時河陽節度使李罕之與河南尹、東都留守張全義開戰。李克用支持前者,後者則向朱溫求援。結果溫縣(今河南焦作溫縣)一戰,李克用軍大敗。東都糧倉就此成為朱溫的重要後勤基地。

之後,朱溫擊敗並俘獲了秦宗權。

龍紀元年(889)二月,秦宗權與妻子趙氏在長安被當眾處斬。作為對擒獲秦宗權的嘉獎,朝廷加封朱溫中書令,並賜爵東平郡王。

這時,雲州防禦使赫連鐸和盧龍節度使李匡威請求朝廷討伐李克用,朱溫乘機上表,請求自為主帥。

本來唐朝多數人反對討伐這位曾經的平叛一號功臣,但新皇帝昭宗的心腹、宰相張浚起了決定性作用。李克用曾過去和張浚共事過,很鄙視他。張浚拜相後,李克用私下曾對人說:「亂天下者,必張浚也!」張浚從此記恨李克用。朱溫得知這種情況後,暗地裡開始給張浚送禮。

這次朝議,張浚當然堅決地站在出兵一方。他給出的理由是光啟元年(885)李克用因為與大宦官田令孜爭鬥,一氣之下攻破長安,迫使當時的唐僖宗出逃。

昭宗終於下定決心。五月,朝廷下詔,以李克用私自攻打雲州為名,剝奪李克用官爵、屬籍,以張浚為河東行營都招討制置宣慰使,京兆尹孫揆為副使;朱溫為南面招討使;李匡威、赫連鐸分別為北面招討正、副使。三路大軍一齊進攻李克用。

之前,李克用奪取了河朔重鎮昭義,並讓自己堂弟李克修擔任昭義節度使。李克修在昭義頗得人心,可李克用卻因為他對自己招待不周,把弟弟狠狠責打了一頓。李克修慚憤而死。繼任的節度使李克恭為人驕橫,當地的將士從此離心,並最終爆發兵變,投靠了朱溫。李克用與朱溫圍繞著昭義開始了鏖戰。在此鏖戰中,時人稱「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沙陀軍中頭號驍將李存孝大顯身手。

現在小說遊戲影視里經常出現的單挑場景,原型就是五代時所盛行的「斗將」傳統。當時,雙方習慣以單騎叫陣或各派驍勇騎將單挑對決的方式,來展示己方的勇武,鼓舞己方的士氣。

此戰中,李存孝就在單挑中擊敗並俘獲了朱溫大將鄧季筠,奠定了勝局。之後,朱溫組織起來的三路大軍分別被擊敗。李克用憑此勝利,恢復了被剝奪的職務與爵位。

不過,朱溫可以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之後徹底消滅了軍閥時溥,打跑了二朱兄弟。

至於李克用方,這時則又出現了內亂。十三太保李存孝遭四太保李存信誣陷,怒而聯合成德軍節度使王鎔和朱溫,反出李家門。結果李克用打服王鎔,車裂了李存孝,然後又扮了一次勤王忠臣的角色。他從軍閥王行瑜、韓建和李茂貞的手裡救出了被擄走的唐昭宗。李克用被晉陞為晉王。

之後,李克用與朱溫的對決可以說是有來有往,但朱溫還是漸漸佔了上風。先是李克用的兒子李落落被朱溫俘殺,之後是盟友二朱徹底被打垮,朱宣被殺,朱瑾南奔投楊行密。李克用越來越孤立了。其間,朱溫在宦官神策軍左中尉劉季述幽禁昭宗事件中站穩了立場,獲封梁王、又晉為東平王。

就此,梁晉爭霸正式在稱謂上名至實歸了。而汴—洛軍事政治集團和以太原為中心的河東軍政集團之間的爭霸,可以算是理清五代亂局的一條主線,從某種角度上看,五代的北中國亂世就是唐末河東節度使和宣武軍節度使矛盾的延續和擴大。

天復元年(901)二月,朱溫通過威逼利誘,迫降了鎮守河中、前面曾提到的王珂。河中是河東最後的屏障,它一陷落,李克用的晉陽就直接暴露在朱溫刀鋒之下。三月,朱溫第一次圍攻晉陽!雖然因為李克用的頑強抵抗、連日暴雨和疫病流行,讓朱溫的第一次晉陽攻略沒有成功,但河東的實力也已大受打擊。

天復二年,朱溫又二打晉陽。雖然依然沒有成功,但晉軍已經非常害怕梁軍。上回晉陽解圍的重要功臣李存信,帶著最精銳的親兵,面對梁軍竟半路望風而逃。甚至連李克用都一度信心動搖。此後,李克用自知不敵朱溫,安心發展領地經濟建設,一連幾年不再出兵。

李克用蹲在家裡。朱溫則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和增強實力。期間,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天復三年正月,將唐昭宗從鳳翔城、軍閥李茂貞的手中「救」了出來,終於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標,更加速了其勢力的膨脹。天祐元年(904)八月,唐昭宗被弒殺。隔年正月社日(祭土神的節日),朱溫設宴九曲池,將昭宗諸子全部灌醉後殺死,拋屍池中。大唐宗室血脈為之一空。

五月,朱溫盡貶豪門出身或名士身份的大臣,將裴樞等三十多人全部殺死在滑州白馬驛,投屍河中,史稱「白馬之變」。由於被殺被貶的多是名門貴胄,自東漢以來對朝政影響甚大的門閥士族勢力,就此徹底走向消亡。

後唐庄宗李存勖像,故宮南熏殿舊藏

天祐四年(907)四月初四,朱溫登上金祥殿接受文武百官的膜拜。十多天後,這個曾經的無賴少年,黃巢義軍的叛徒,被賜名「全忠」的軍閥,身披華麗兗袍、頭戴尊貴冕冠,完成了正式冊封典禮,國號「大梁」,史稱後梁。而以恢宏大氣,包容興盛而著稱的大唐王朝就此走完了288年的壽命。

之後,朱溫下詔改元開平,定老根據地汴梁為東都,升為開封府。洛陽為西都。舊唐都長安則降級為軍區級(佑國節度使)。朱溫此時已到達了人生的頂點:幽州新主劉守光(劉仁恭子)已上表歸順;蜀王王建、吳王楊渥(楊行密長子)暫時不敢打北方主意;契丹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都背棄了他曾經的義兄弟李克用,遣使稱臣於梁。梁朝唯一的威脅只剩下李克用了。

於是,後梁朝第一次北伐就此拉開了序幕。然而,事情發展得不如朱溫的設想。在梁晉雙方圍繞重鎮潞州的爭奪戰中,晉軍大將周德威發揮沙陀騎兵最擅長的游擊騷擾戰術,頻繁抄掠梁軍的糧道,使得梁軍漸漸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可是在開平二年(908)正月,晉軍開始佔據主動之時,周德威卻撤了!原因很簡單——晉王李克用病倒了!

正月十九日,飛虎子李克用將三支箭交給兒子李存勖,讓其立下「三矢之誓」後,帶著不甘與遺憾,念念不安地合上了雙眼,成為梁晉爭霸這場戰爭大戲上第一個謝幕的主角。

縱觀李克用的一生,他始終無篡逆之心,并力圖維護唐王朝的統治。即使在唐王朝滅亡後,他仍表示「誓於此生,靡敢失節」。對盟友,他也是「一言許心,萬死不悔」,始終不負誓約。他的忠誠與善戰,贏得了許多人的欽佩。楊行密常恨不識李克用狀貌,曾派畫工不遠千里來到河東偷偷寫生;唐末詩人羅隱十分推崇他的為人,曾寫下這樣一首詩讚譽他:

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

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離心不忍聽邊馬,往事應須問塞鴻。

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支長戟六鈞弓。

可以說,在唐末五代那個道德崩塌、強者為王的時代,李克用算得上是第一流的英雄人物了。但就是這樣一個英雄,卻在梁晉爭霸中一直被反覆無常、陰險狠毒,說好聽點是奸雄、說難聽點是小人的朱溫所牢牢壓制,以致抱憾而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套用現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性格決定命運」。

李克用有英雄豪氣的一面,也自然有驕橫跋扈的一面。《新唐書》說李克用「性惇固,少它腸」。《舊五代史》也說李克用「性嚴急,左右有過,必峻於譴罰,無敢言者」。這個性格也就使得其很難贏得和用好人才,也導致李克用逼反了自己手下的第一驍將李存孝;讓其弟李克修慚憤發疾而死,失去了昭義鎮的人心,戰略上陷入被動。

再加上,沙陀騎兵雖然善戰,但畢竟人數較少。有分析認為李克用手中核心的沙陀騎兵也就萬人規模。因此核心力量薄弱,又意氣用事、不善於團結人的李克用,就算再驍勇善戰,也不如那個只考慮利益不考慮是非、有手腕有心機的朱溫適應唐末五代那個亂世。

而兩個人勝負的關鍵點,其實在於雙方戰略格局的巨大差別。李克用與其他軍閥的作戰,很少帶有兼并屬性。他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外奉朝廷而內行割據的藩鎮層面,他所追求的霸業最多也就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而朱溫則是通過戰爭兼并其他勢力,擴大自己的地盤。他想要的就是取代唐王朝,成為中華大地的主人!這兩種思想的差距非常巨大,也決定了梁晉爭霸的早期走向與結果。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海拔最高的一戰,中國軍隊連遭美軍吐槽,值得反思
滑鐵盧大決戰:拿破崙如遭天譴,皇家近衛兵也潰不成軍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