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明日小暑 熱如煮物

明日小暑 熱如煮物

2018年小暑時間

07月07日 11:41:47

農曆戊戌年 五月廿四 星期六

每年7月7日或8日進入小暑節氣。暑者,《說文》日:「熱也。」《釋名》日:「熱如煮物也。」暑近濕如蒸,熱近燥如烘。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就氣候平均而言,7月是全國大多數地區氣溫最高的一個月,小暑、三伏、大暑這些「熱」詞在7月撲面而來。

小暑時節,往往熱浪縱橫,難得一絲清爽之風。在「雨熱同季」的季風氣候中,無論降水,還是氣溫,都開始呈現出極端性,兩種極致的疊加。

暑期,有些地方逐步進入雨季,而有些地方陸續遭遇伏旱。所以有些地方是「小暑一場,大水汪汪」,有些地方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

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而言,小暑時節的氣候往往是「一出一入」:出梅,然後入伏。梅雨逐漸結束,如蘇軾所言:「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船棹風(三時,即夏至之後的十五天)」。

諺語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時,最經典的「烹飪」方式是蒸。陸遊說:「坐覺蒸炊釜甑中。」韓愈說:「如坐深甑遭蒸炊」。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可見小暑節氣,意味著「蒸炊」時節的到來,人們如同被扣在暖氣團的大籠屜中。其實不僅是蒸煮,還有燒、烤、煎、熬等,天氣以各種方式「烹飪」著鮮嫩多汁的我們。

小暑、大暑哪個更熱

通常小暑時,冬只碩果僅存於青藏高原,大約80萬平方公里。春的面積約為355萬平方公里,其中大多屬於常年無夏、春秋相連的區城。夏的地盤已擴充至約525萬平方公里,但之後只能得寸,很難進尺,進一步西征和北伐的餘地已十分有限。

小暑,之所以被稱為小暑,是因為古人認為「暑氣至此尚未極也」,暑熱尚未達到巔峰期。

經常有人間:「小暑、大暑哪個更熱?」其實大暑和小暑,它們之間經常「沒大沒小」。有些年份是「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有些年份是「小暑熱得透,大暑涼悠悠」,有些年份是「小暑連大暑,有米懶煮」。例如,全國29%的地區極端最高氣溫紀錄誕生於小暑期間(大暑為26%),而大暑更容易上演高溫「連續劇」。所以小暑在爆發力方面略勝一籌,大暑在持久戰方面更見功力。

晾衣、曬物好時節

「(農曆)六月徂暑,上無纖雲,下有熱浪。」烈日烤人,但暑熱之時,正是晾衣曬物最好的時候。

據《燕京歲時記》記載,皇家通常是選在(農曆)六月六日前後將各種家什翻出來,搬出去,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曬一曬。內府鸞駕庫、皇史宬等處,曬晾鸞輿儀仗及歷朝御制詩文書集、經史。「士庶之家,衣冠帶履亦出曝之。婦女多於是日沐發,謂沐之不膩不垢。至於騾馬、貓犬、牲畜之屬,亦沐於河」。

農曆六月六,正是北京雨季到來之前,一年中最乾熱暴晒的時節。曬過的東西上,便有了濃郁的陽光「味道」。洗完衣服、洗完頭,一涼就干。

「鑾儀衛馴象所,於三伏日,儀官具履服,設儀仗鼓吹,導象出宣武門西閘水濱浴之。城下結綵棚,設儀官公廨監浴。都人於兩岸觀望,環聚如堵。」出身雨林氣候的大象,在雨中「沐浴」本是家常便飯,但在北京的盛夏,洗個澡也變成了一種威儀、一道風景。

小暑之後,臨近大暑時節,北方陸續進入雨季,往往是給點陽光就燦爛,來了雨水又泛濫。

夏不宜極涼

暑是古人所說的六氣之一(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異常,即為六邪),如果氣候異常或者天氣變化過於急驟,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人類的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就會導致疾病。

年齡大了,人們再不敢有年輕時「食寒飲冷」、怒吹空調的衝動,願意屈從於「冬不宜極溫,夏不宜極涼」的古訓了。雖然飲食還是很難做到規律,但心中會時常默會「早、緩、少、淡、軟」這五個字。

我從事聊「天」的職業,想遵守「口中少言,心中少事」,確實很難。夏季,我們往往太「貪」――太貪涼,「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有些病往往就是吹冷氣吹出來的、吃冷飲吃出來的。盛夏時節,飲食宜溫軟、清淡。

夏無怒,秋莫愁,但願人無恙。

——摘自《二十四節氣志》宋英傑著

小暑養生吃什麼

1

「以熱制熱」 小暑多吃麵食

江蘇等地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這「糕屑」就是炒麵;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小暑酷熱難耐,為什麼還吃令人淌汗的熱湯麵呢?《荊楚歲時記》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古時人們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到了六月就應該辟惡,而「以熱制熱」法一向是中醫養生專家提倡的夏暑養生良方。此時節新麥方熟,吃上兩碗新小麥做成湯麵,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嘗鮮又驅瘟疫邪氣。且傳統醫學認為,小麥味甘,性涼,有養心安神,益氣除熱,除煩止渴,和五臟,調經絡,利小便之功效。

2

黃瓜茄子解暑消腫

《本草求真》說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有解毒消腫,生津止渴作用。《本草綱目》說「茄子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寒熱、五臟勞損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腫寬腸」。《醫林纂要》亦稱茄子「寬中、散血、止瀉」。

3

常吃藕和綠豆芽清熱

「小暑吃藕精神旺」。蓮藕脆而微甜,可生食也可做菜。藕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在清咸豐年間還被欽定為御膳貢品;生藕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散瘀、補脾開胃的功效;熟藕能益胃健脾、養血補益、生肌止瀉。暑天吃藕還有安神和幫助睡眠的作用。

「吃了綠豆芽,再熱都不怕。」《本草綱目》載:「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獨異。」綠豆芽性涼味甘,不僅能清暑熱、通經脈、解諸毒,還能補腎、利尿、消腫、滋陰壯陽,調五臟、美肌膚、利濕熱,適用於濕熱郁滯、食少體倦、熱病煩渴、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目赤腫痛、口鼻生瘡等患者。

4

薏米冬瓜黑芝麻健脾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喜燥惡濕,一旦受到濕邪入侵,就易「脾虛生濕」,故夏天應多吃健脾胃之物。如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冬瓜,性味甘淡,能利水消腫,消暑解毒;黑芝麻,性味甘平,補肝腎,潤五臟。所以蜀地有「薏米冬瓜黑芝麻,去濕開胃人人誇」的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水中的PM2.5,一瓶純凈水中含有上萬個「微塑料」
無盡的慈悲:觸動心靈,久久不息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