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無論是否自信,堅持做這三件事,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大
為什麼有些人越來越自信,其實自信來自正確的行為與認知。
通常來說,自骨子裡自信的人,源於他們堅持做這三件事
1、正念:有一種終極使命感
骨子裡自信的人總會有一種對自我使命的追逐。他們很早內心就開啟了自我覺醒之路。
所以在自我前行的路上,他們是屬於自帶能量。因為內在的天然使命感本身就是最好的引路者。
有一句經典的名言,如果你知道去哪裡,連上帝也會為你讓路。
自信的人深知自己的使命與價值是什麼,所以在自我前行的道路上,他們很少焦慮與不安。
作家郝景芳曾經講述自己很早就知道自己熱愛寫作,即使在自己工資很低的時候,也從未特別著急過。
而所獲得的雨果獎並未讓她停止寫作,於她來說,寫作就是她的終點。
每天不斷寫作不僅可以寄託她的生命,也可以讓她知道這就是她的價值所在。
所謂嘉獎或許只是給予她階段性成果的認同,但是在這條路上持續探索才是她最想走的路。
自信的人大都是開啟了自我覺悟與自我成長之路,一旦我們內在自我被開發,你就不再是一個迷惘的自我。
而是懂得為什麼而活,你的生命從此有了屬於獨有的旅程與意義。
2、正知:內心有良知
骨子裡自信的人第二個特點是內心有良知。什麼是良知,良知就是一種正知,它讓我們走正確的路。
我們必須要深切的明白,知識是用來服務人類的。
古往今來,只有讓人類變得越來越好的知識會傳承下來,成為更好的文化與心靈營養滋養我們的內心。
自信的人深知正知對我們的價值,因為它幫助我們獲得成長重要力量,也讓我們內心變得更為強大。
正確的知識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和他人解決困擾,另一方面他也成為一種進化的力量讓我們下一代變得越來越好。
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變得更為開明,不再視兒女為自己的資產,而是把他們當成獨立的個體對待。
而要是在古代去,許多孩子是屬於父母,父母的權威遠遠大於孩子,許多孩子是從小被剝奪教育權,甚至有許多父母賣了孩子的大把都是。
而現在在很多有識之士的推動下,我們開始慢慢學會尊重孩子,學會從個體的身份和孩子平等交流,這無疑對孩子的智力還是成長都有較大的幫助。
同樣我所學習的心理領域知識也是,過去許多知識都是屬於貴族階級的人才可以學習,但是伴隨知識的普及化,更多的知識正向身邊所有人滲透。
骨子裡自信的人深深的明白,學習是為了讓我們世界與周圍變得更好,藉助所學的知識幫助我們身邊人及社會成為更具有智慧的個體是我們學習的一種重要使命。
3、正行:不畏懼困難,喜歡挑戰
骨子裡自信的人擁有第三個東西,則是正行,不畏懼困難,而是喜歡挑戰。
他們深知每個困難背後都有一個最美好的禮物等待他們。
困難和成長總是相生相伴,我們拒絕了困難,其實就是拒絕了成長。
自信的人對成長的渴望遠遠超乎其他,因為這是我們自我進化的重要力量。
其次,自信的人他們大都具有終身成長型思維,這種思維不會對自我設置限制,而是懂得在每次成長中去發現事物的真相。
從某種意義來說,具有正行的人不會懼怕困難,這是因為他們深入地認識到這是通往真知的正要門道。
比如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試了九百多次材料,還是失敗。
但是對於愛迪生來說,他覺得這不是失敗,只是說明了這九百多種材料不適合而已,而他相信總會有合適的材料讓燈泡發光。
就是這種正行帶領著他可以勇敢的面對挫折,也可以正確地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
總的來說,骨子裡自信的人都擁有這三樣東西:
正念,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他們有一種內在的終極使命感,不斷帶領他們前進;
正知,了解到任何知識都是幫助與服務我們,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美好;
正行,正確面對挫折與困難,這是帶領我們發現真知與真相的重要途徑。
這三樣東西,你有嗎,願你越來越自信。
今日話題:你覺得骨子裡自信的人都擁有什麼素養,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


※心理學: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會用這三種方式對待你
※心理學:真正層次高的人,從不會做這三件事,你做過嗎?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