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石灣窯——「佛山製造」以何「征服」宮廷?

石灣窯——「佛山製造」以何「征服」宮廷?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屆全國收藏盛會,結交收藏朋友

四位國家級老師同台鑒寶

免費官網發布交易信息(省級廳長、博物館館長、實力投資人士、投資公司均會參與本次活動)

免費評選「五佳珍寶」(六個老師簽名的證書),獲得前五名者免費參與線下電視節目

想讓你藏品被幾百萬上千萬的藏家關注嗎??

想讓您的藏品出手更容易嗎??

想讓你隨時打開手機,打開電腦都能看到您藏品的視頻嗎??

藏品需要包裝,出手需要人脈,還在等什麼???

報名熱線: 155 7485 7543

提前報名,報一件送一件,500一件,其他費用沒有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灰藍釉雲紋水丞。本文圖片均由故宮博物院提供)

看清楚沒有?它身上有著清晰的裂痕。

沒錯,它被人失手打碎過。

然後,又被修補陶瓷的高人悉心粘回去了。

然後,這事兒被完整記錄在了一張紙上,這紙包裹著這個小碗碗,收錄進了故宮庫房裡。

再然後,也就是233年後,這紙又被我們翻出來,揭開了「佛山製造」進入故宮的故事。

佛山貢陶

養心殿里觀風雲變幻 千秋亭里陪娘娘訴心事

高3.5厘米、口徑2.5厘米、足徑1.5厘米的小碗,學名叫做灰藍釉雲紋水丞,是從你的家鄉--佛山,千里迢迢遠赴紫禁城的。時間則至少是三四百年前。它個頭不大,沒錯,就相當於你手心捧兩個雞蛋的感覺。想像一下,233年前的這個深冬,戰戰兢兢捧著水丞的小太監閆佟福,大概是太過緊張,還是失手把它打碎了。

就是這個出自明朝石灣窯的水丞,讓可憐的小太監淚水連連。總館劉福清請旨後,小太監吃上了六十板子。出賬後,水丞被修補再以「特存」形式收入庫房。事兒還沒完,還有閆佟福的兩位太監首領,也連同扣了兩個月工資。

不只是這個水丞,在北京故宮,有82件舊藏石灣窯器藏品,它們轉眼間離開故鄉已經數百年。數百年間,它們在故宮,被愛過、恨過,也寄託了多少代人的理想、孤寂與情愁。

(清石灣窯藍釉撇口瓶。)

它們,曾在養心殿陪伴皇帝批文至深夜,抑或是在群臣議事時靜觀時代風雲;

(羅漢組像。)

它們,亦曾出現在御花園中路的「千秋亭」的佛龕里。上圖是36尊清石灣窯各色花釉羅漢之一,拿著把大蒲扇笑嘻嘻的他,傾聽不同朝代的娘娘來訴心事;

(藍釉牛式花插。)

它們,也曾被皇帝拿來表達孝心,為皇太后在康壽宮送上一縷香。而康壽宮就是乾隆皇帝為母親崇慶皇太后量身打造的寢宮。用你的現代眼光,看看配什麼花好?

它們,亦曾出現在冷宮「景陽宮」--六宮中最冷清的院落里;

它們,也曾被人拿來「討好」皇帝,引起乾隆皇帝的下旨和關注。275年前的一天,太監胡世傑拿來一件「宜興掛釉」罐,乾隆皇帝下旨要求「認看」,辨別究竟是哪個窯口的,第二天,這個罐子被認定不是宜興的,而是「廣東石浣女子成作」。據此《內務府活計檔》的記載來推斷,石灣窯器應早至乾隆朝之前,就已納為宮廷收藏。

到故宮,一定記得跟這些從故鄉北上入宮的「佛山製造」打聲招呼。你要知道,陶瓷是有靈魂的,如果你再傾耳聽,「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想想怎麼回答它們才好。

「佛山製造」以何「征服」宮廷?

美器簡約線條優雅 羅漢樸拙趣味盎然

別老說佛山的石灣窯是地方民窯了,它們中的精緻之作很早就作為「貢品」進入故宮了。看看當時的「佛山製造」,「石灣窯獨具特色,產品不僅為民間所用,其藝術陶中的精緻之作,或以地方特產『貢陶』形式進入宮廷,成為宮廷內的陳設與珍藏。」北京故宮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黃衛文老師,近年來,專註於對故宮內石灣陶瓷的深入研究。他亦曾專程在佛山開設講座,揭開進入宮廷的佛山貢陶。

截止目前,故宮博物院現藏有82件清宮舊藏石灣窯器藏品,這批石灣窯陶器可分器物和陶塑兩大類。器皿就是各類的瓶、花插、碗、盤、杯、水洗、水丞、水注等等,明清石灣窯以善制供日用、陳設或文房使用的各式器皿而聞名;而陶塑就是我們看到的小羅漢的樣子,歷史上的佛山窯,善於塑造生動傳神的人物陶塑,包括坐佛、羅漢、達摩、鍾馗像等進入清宮後,成為供奉在佛堂里的神佛造像。

(花釉梅瓶。)

黃衛文老師梳理髮現,進入故宮的佛山陶瓷器皿中,尤以各類瓶深得故宮喜愛,梅瓶、長頸瓶、盤口瓶、琮式瓶、膽式瓶、獸耳瓶、環耳瓶、貫耳瓶、蓮瓣式瓶等多種。

(藍釉楸葉式洗。)

正如你的感覺一樣,進入故宮的佛山陶瓷器皿,總體的感覺是器型無論大小,均製作得規整嚴謹,尤其明顯的追求器型優雅流暢的曲線變化,豐富艷麗的釉色。你再看看,除了瓶、爐等器物上貼塑的獸耳,絕少刻劃和描繪紋飾等裝飾手法。怎麼樣?數百年前的佛山製造,講究器皿的第一視覺衝擊力,又為你留足想像的留白空間,夠務實、夠簡約的吧!

而以小羅漢為代表的清宮佛堂內供奉的「佛山製造」,特別是原供奉在紫禁城御花園千秋亭佛龕內的36尊羅漢坐像,樸拙卻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小羅漢拿把大蒲扇似笑非笑、若有所思;明石灣窯的黃釉壽星公,誇張的大腦門絕對「搶鏡」;兩尊月白和黃釉的大肚彌勒佛,則笑的了無牽掛……他們把數百年前「佛山製造」,定格為永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代「佛山製造」神佛造像的整體美學風貌。

百年前的「佛山製造」能否成今天的「文創池」?

近年來,「故宮淘寶」成了一大文化現象。別的不說,清風徐來系列首飾的孔雀藍琉璃、千里江山系列的那一抹藍綠,耍寶賣萌的皇帝、VR版的清宮美人,諸多「萌萌噠」的創意設計讓人過目難忘。通過這些文創產品,一方面,故宮文創產品的年銷售額超十億,另一方面,現代人可以把「故宮帶回家」,這些文創產品里凝凍的千百年來的國人一以貫之的審美心理,正重新與當代人的時尚生活發生「化學作用」。

而看了這麼多進入故宮的「佛山製造」,你有沒有什麼啟發呢?今天的佛山人,如何深度挖掘「佛山製造」的獨特標識和文化元素,將千百年來「佛山製造」的故事,也找到符合當代人喜歡的時尚表達載體,瞄準現代人的生活、服務當代人的需求,傳播好「佛山製造」的故事與精神呢?而這些數百年前就「征服」了宮廷的「佛山製造」,能否成為今天的佛山「文創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隕石單克過萬價值換算因素——實際振動頻率、品相、用途
7真 5假 12張圖片對比學習 古玉灰皮 鑒定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