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願意嫁給你爸那樣的人嗎?孩子的回答驚醒無數人

你願意嫁給你爸那樣的人嗎?孩子的回答驚醒無數人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家庭聚會上,有位父親一時興起,問了女兒這樣一個問題。

「長大以後,想不想嫁給爸爸這樣的人?」

這位父親最近事業順風順水,本想當著親戚的面,借孩子的口好好誇一誇自己。

沒想到女兒想也沒想就用力地搖了搖頭說道,「不想」

眾人面面相覷,孩子卻飛快地數落了起來。

「爸爸每天下班回來,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比我還懶,我還會幫媽媽淘個米呢。」

「上個月媽媽感冒了,頭暈得都快站不穩了,爸爸還讓她給他買菜做飯。媽媽在房間里躺著休息,爸爸只顧著玩手機,也不去看看她。」

「我從來也沒見爸爸和媽媽牽手,爸爸也不給她送禮物,明明電視里的那些爸爸媽媽都會這樣做的。」

孩子巴拉巴拉地列了一大串,最後有些難過地站到自己爸爸的面前問道,「爸爸,你是不是根本就不愛媽媽?」

「當然不是……」當父親的一臉尷尬地張了張嘴,卻找不到更多可辯解的話,最後只能無言以對。

這大概是許多家庭的常態。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一種婚姻,叫為了孩子。

他們會關上門,壓低了聲音再吵架;他們會演點戲,孩子不在的時候再冷戰;他們苦苦經營一段貌合神離的婚姻,即使已經沒有了感情,甚至只剩下厭煩和嫌惡。

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為了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選擇在婚姻中隱忍。但是這所謂的婚姻,表面看似完整,內在卻空無一物。

雖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卻沒有真實的情感作為支撐,只是履行義務一般地進行每天的生活,甚至充滿了冷漠、嘲諷、爭吵。

而對於孩子而言,也許還未曾理解「愛」的含義,卻已經能夠敏銳地感覺到愛是否存在。

父母的婚姻質量,從來逃不過孩子的眼睛。這一切,也成為了他對「愛」最初也最深的認知。

微博上有一個這樣的話題,「你從父母的婚姻中學到了什麼?」

有人統計了一下點贊和評論的數據,「不要結婚」累計13000+,「避開父親這樣的男人」累計10000+,「不要為孩子不離婚」累計10000+,「趁早離婚」累計7000+……

從父母的婚姻中學到了什麼?

學到了千萬不要結婚。

何其諷刺?

縱觀所有評論,除了少數幾條回答,幾乎所有人都在表達對婚姻的悲觀、失望和冷淡。

仔細讀來,我們不難從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回答中,看出了他們童年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

大人們犧牲巨大、苦苦維繫的「完整家庭」,卻反而讓孩子早早地體驗到了一個無愛的家庭究竟有多麼可怖,以至於開始對婚姻感到失望和絕望。

婚姻不幸,確實是對孩子極大的傷害,但一段強行維持、矛盾百出的婚姻,給孩子的傷害未必會少幾分。

「別每次都說為了孩子才不離婚,這麼說對小孩來說有多大傷害你們知道嗎?」

你們不幸福不要讓孩子買單,因為他們也同樣感到很受傷害。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大人們總是自以為孩子「懵懂無知」,總是自以為是「為他們好」。

其實,父母是否相愛,孩子心中最是明白。

他們或許努力變得特別懂事,想去討好父母,想去扭轉局面;或是變得叛逆不羈,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想反抗壓抑的環境;直到發現一切都力所不及、於事無補,開始漸漸失望、冷漠,甚至作出過激反應。

一個沒有溫度的家,一段貌合神離的婚姻,孩子一定感受得到,也一定會受到終生的影響。

很多人始終不明白,最重要的不是一個「家」在形式上的完整,而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相愛的模樣。一個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希望,全都來源於此。

父母能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相愛。但若實在沒有愛了,也不必把婚姻變成三個人的牢籠。

一個沒有溫度的家,一群努力假裝的人,沒有人能真正獲得幸福。

如果婚姻死了,就讓它好聚好散。你的苦苦維持、默默隱忍可能沒有想像中那樣有意義,既然過不到一起去,最好就分開。

別讓兩個人的錯誤婚姻,毀掉了三個人的生活和未來。孩子需要的,永遠都是真實的愛護,而非虛假的完整。

素材來源:weibo/知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卡娃微卡 的精彩文章:

再好的關係,也會毀於距離三觀
和女生手也牽了嘴也親了,接下來該怎麼「做」

TAG:卡娃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