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消滅了魏忠賢,但是仍然信任太監,後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崇禎消滅了魏忠賢,但是仍然信任太監,後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明朝末年,地方軍隊實力持續增長,朝廷的權威日益削減,尤其到崇禎朝,由於連年的自然災害,各地受災嚴重,地方上軍隊軍餉供應不足,便有些軍閥趁勢自謀生路,依靠徵收當地稅收直接養兵。崇禎皇帝面對外有遼東邊患、內有地方勢力反彈的情形,覺得必須派信任之人去監察軍務,方能遏制這種分離的傾向。無奈崇禎皇帝覺得並無可信任之大臣,可信任的只剩下身邊的太監了。

崇禎皇帝

明末黨爭極其厲害,官員的心思全在於如何內鬥,在這種情況下,崇禎只能選擇太監,起用大量毫無經驗、只懂得效忠皇帝的太監去監管地方軍務。在上述背景下,崇禎皇帝派遣太監魏相監察、查勘軍務。然而此舉卻遭到給事中庄鰲的反對,他上疏獻上「太平十二策」,請求崇禎撤銷太監監軍的職務。面對這樣的反對,崇禎皇帝當然不予採納,而且為防止其他大臣附議,便將庄鰲貶官到京城外。然而幾個月後,依然有人再次反對太監監軍,陝西按察副使賀自鏡依舊上疏,彈劾監察軍務的太監孫茂霖為貪私利,放走盜賊。同時宣府太監王坤也上疏崇禎皇帝,監察軍務的孫太監確實犯了罪。於是,崇禎皇帝連忙派人調查,結果確實是賀自鏡所述的那樣,監軍的太監犯了大錯。

太監劇照

雖然如此,但是崇禎依然對太監深信不疑,一個月後明軍鎮壓農民起義的捷報傳到京城,崇禎立馬嘉獎監軍太監曹化淳,賞賜其世襲錦衣衛千戶,袁禮、楊朝進、盧志德等各世襲百戶。但是百官對太監監軍的制度依然反對頗多。此外,漸漸地,太監們也露出一些貪污腐敗、專權等醜態,崇禎皇帝也深感用太監監軍弊端頗多,便下令裁撤。

農民軍

於是崇禎皇帝下旨宣布廢除太監監軍制度,崇禎皇帝在這份詔書中闡述了自己起用太監的原因。崇禎登基之初,為了讓天下歸於太平,為肅清反叛勢力,只好將重任託付給身邊的臣僚、太監。但是由於地方官員結黨營私、徇私舞弊,不體恤百姓的艱難,橫徵暴斂。而廉潔的官員往往又太過迂腐,不善於貫徹朝政。而東北的清朝則在崇禎年間數次入關,且逼近京師,江山社稷都差點被動搖。這更讓崇禎覺得,士大夫們辜負皇家恩德,無法解決朝政穩定問題。因此崇禎皇帝才不得已起用明成祖朱棣的政策,讓太監監軍。

清軍

太監在封建王朝里,本身並沒有任何合法的權力,他們所有的政治權威和法令都依附於皇權,崇禎皇帝派太監監軍,主要目的是鞏固明朝的天下。然而由於太監本身不屬於官僚體系,對地方管理一竅不通,到任後只會繼續毀壞地方經濟,斂財營私。此舉不但損害地方上對皇權的權威認同感,還會導致政府統治內部的進一步惡化。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明朝言官彈劾權臣遭報復,忠臣替言官鳴不平,順帶打了太監一巴掌
明朝基層官員守遵化戰死,崇禎皇帝賜謚號,精神激勵官民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