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天主教沒能守住自己的地盤,被崛起的新教挖了牆角?

為什麼天主教沒能守住自己的地盤,被崛起的新教挖了牆角?

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但是,進入近代後,基督教的規模、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主要由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構成,其中,新教是三大教派中最年輕的一支。

在中世紀時,天主教主宰了歐洲文明圈的意識形態,對世人具有相當高的控制力。16世紀,歐洲基督教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該運動奠定了新教基礎,同時也瓦解了從羅馬帝國頒布基督教為國家宗教以後由天主教會所主導的政教體系。經過一系列的鬥爭,西歐、北歐等大片地區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成為新教勢力範圍。

新教不同於天主教,相較而言,新教有更加簡化的宗教儀式和規範,沒有教皇,沒有統一的宗教組織機構,也不會像天主教那樣,宗教權力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在新教地區,普遍上,教權與治權互不干擾,甚至教權還會一定程度上受制於治權。

那麼,為什麼新教會從天主教里剝離出來,並異軍突起?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在中世紀中前期,因歐洲內部四分五裂,外有阿拉伯、蒙古等游牧勢力的侵擾,歐洲各國以天主教為紐帶,來增強各國的凝聚力,對外禦敵取得的效果較大。

到了中世紀後期,歐洲的人口規模增加,人類生產力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提升了歐洲各國國力。同時,隨著熱兵器的大量使用,游牧軍事威脅程度已不復以往。在這樣的背景下,天主教的紐帶作用逐漸減弱,在一定程度上還成為了絆腳石。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和新航路的開闢,歐洲將生存空間對外拓展到美洲、亞非地區。歐洲各國紛紛將利益觸手伸到歐洲以外地區,這樣一來,弱化了歐洲內部爭鬥及內部經濟交流的需求。在這樣的局勢下,天主教彌合紛爭、推動各國經濟交流的功能也就越來越弱。

中世紀末開始,在生產力的提升,和新航線的開闢,藉助海外殖民和貿易的收益,直面大西洋的如英國、北歐等邊緣板塊的實力不斷增強,這也深深撼動了以義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地中海沿岸板塊為核心的天主教中樞的秩序。有了強大的國力做支撐,曾經的邊緣板塊也有了叫板羅馬教廷的實力。

而羅馬教廷的高度管制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束縛。

天主教帶有明顯的禁慾色彩,在中世紀末以前,對於貧窮的歐洲來說通過克制個人慾望,對內保障人類生活的延續,對外抵禦伊斯蘭、東歐遊牧勢力,都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不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天主教的禁慾思想卻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歐洲人從海外殖民地獲得巨額財富,不過,高收益相伴的是高風險。對於從事高風險職業的人來說,沒有巨大的誘惑誰又願拿自己的命當兒戲。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只有將更多的物質財富攬在懷裡,人們才有足夠的貪慾和膽量去海外淘金。而天主教那套清心寡欲、克己奉公的思想,顯然已經不能激發歐洲人對外掠奪的慾望。

在大航海時代和新航路的推動下,歐洲的物質財富累積迅速,在巨大的物質基礎推動下,科技也會有巨大的進步。而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高度依賴於人的想像力和創新力,這就需要不斷的挑戰舊有思維模式,擁有強大質疑精神和探索精神,最大的挖掘出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而天主教卻是用極端追求意識形態乃至行為規範上的同一性的方式,來增強歐洲文明圈的凝聚力,這些都大大禁錮了人類思想。換句話說,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天主教思想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物質發展,必將會被反抗,甚至被拋棄。

在天主教面臨著越累越多的挑戰時,與羅馬教廷地緣關係疏離的西北歐地區在豐厚的物質積累上,最先打破舊有框架束縛,使人們和世俗國家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成為新教的堅實堡壘。新教崛起後,加快了歐洲文明的質變速度。

既然,天主教已不能完全適應歐洲文明的發展,似乎,它被拋棄的幾率會很高。可是,在歐洲大陸,天主教勢力依舊佔據重要地位。時至今日,天主教依然位居基督教三大主要派系之首,信徒規模高於新教和東正教。那麼,天主教為什麼能抵抗住新教的衝擊,在時代變革中屹立不倒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59節——基督教之第五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當年美歐坑慘了南斯拉夫,為什麼塞爾維亞還要主動申請加入歐盟?
義大利的政治中樞地位不再,但為何依舊引領歐洲文明上千年?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