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

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

對藝術家而言,過早成名並不是什麼好事,一會招來嫉妒進而引發打壓,二是盛名之下會喪失前行的動力。安格爾便是這樣一個典型——他19歲成名,21歲獲得「羅馬大獎」,成為巴黎藝術圈的寵兒,然後便陷入媒體的嘲諷、同行的指責中。不僅名譽受損,收入也非常菲薄,他先後兩次用繪畫拍拿破崙的馬屁,都遭到藝評家的口誅筆伐。如果不是娶到一位賢惠淑德的義大利妻子,安格爾早就從畫壇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坦誠:「她不僅給我一個溫暖的家,還激活了我的藝術生命!」

自19歲出道到45歲以前,安格爾始終沒有得到評論界的肯定,不得不依靠為上流階層畫肖像養家糊口,而被人稱為「肖像畫家」正是安格爾心理上的「不能承受之重」,他更希望別人稱自己「歷史畫家」。

路易·大衛的衣缽傳人

多米尼克·安格爾(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出生在法國南方小城蒙托邦(Montauban),是家中長子。

多米尼克·安格爾自畫像

父親約瑟夫是當地著名的雕刻師和繪畫教授,安格爾剛滿六歲,約瑟夫就有計劃的從繪畫和音樂兩方面對他精心栽培——9歲送他到圖盧茲,一邊在「巴黎音樂學院圖盧茲分院」學習小提琴,一邊跟隨「圖盧茲繪畫學院」教授羅克(Roque)學畫。安格爾晚年回憶:「從我有記憶起,父親就把彩色蠟筆放在我手裡,他想把我培養成畫家,學音樂只是消遣。」但事實上,安格爾最先被開發出來的是音樂天賦,14歲就擔任「圖盧茲劇院交響樂團」的第二小提琴手,兩年後在父親的干預下被迫放棄,「我始終懷著同樣的激動和熱情崇拜海頓、貝多芬和莫扎特——我音樂世界裡的拉斐爾。」

多米尼克·安格爾自畫像

1797年,安格爾離開圖盧茲,前往巴黎拜古典藝術大師路易·大衛(Louis David)為師,兩年後進入「巴黎美術學校」,但依然是大衛的私人弟子。1799年冬天,安格爾完成了第一幅古典油畫《辛辛那圖接見元老院代表》,獲得「羅馬大賽」第二名,開始在巴黎畫壇嶄露頭角。

1801年,他的另一幅古典題材作品《接見阿伽門農使者的阿喀琉斯》斬獲「羅馬大獎」,得到去義大利「羅馬法蘭西藝術學院」公費留學的資格。這幅畫取材於荷馬史詩中記載的「特洛伊戰爭」,畫面上年輕健碩的阿喀琉斯手持豎琴,面帶神秘冷笑傾聽使者的訴求。

《接見阿伽門農使者的阿喀琉斯》

但榮耀並未能給安格爾帶來任何實質利益,同行特別是老一輩藝術家指責他抄襲普桑的構圖,評論界說他「根本不懂透視法」,種種非議致使安格爾一幅畫也賣不出去,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畫家只好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

1804年,藉助跟隨大衛進宮繪製《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的機會,安格爾畫了一幅《拿破崙肖像》,拿破崙微撇的嘴角、輕叩文件的手指、流蘇桌布的亞光褶皺、白色絲襪的微妙閃光以及窗外的高塔、山嶺,像極了「油畫之父」楊·凡·艾克的「景像畫」。

《拿破崙肖像》

第二年完成的肖像《卡洛琳·里維耶小姐》,是里維耶家族的第一幅訂製作品,完美的體現了安格爾對「理想美」的追求。女主角衣著華貴,神態優雅,安格爾刻意將她嘴和下巴的距離縮短,同時拉寬兩眼間距,使卡洛琳更加明艷動人。

同年,安格爾給自己畫的自畫像開始使用巴洛克黑光技法,接下來的《青年男子》、《男子像》、《戴耳環的男人》、《查理》等都是黑暗背景,但這種技法只用來畫男人,女人像如《里維耶夫人》、《波琳娜·埃蓮諾爾》、《瑪考特夫人》、《圖爾農夫人》、《莫瓦特錫耶夫人》、《塞伊那夫人》等都將背景設置得較為明快。

這些特色鮮明的肖像畫,成就了安格爾「大衛傳人」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也為他日後榮膺學院派領袖奠定了堅實基礎。

《卡洛琳·里維耶小姐》

《里維耶夫人》

《波琳娜·埃蓮諾爾》

牆外開花牆內香

安格爾1806年初的《帝座上的拿破崙》再次引來潮水般的批評——這其實是安格爾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但藝評家們已經偏離了藝術軌道,眾口一詞指責他畫錯了地毯上「黃道十二宮」的順序。

《帝座上的拿破崙》

安格爾在寫給弗萊斯蒂埃的信中無比悲憤地說:「我知道我有很多敵人,我從未想過也永遠不會原諒他們!但現在我只專註一件事——我向前走得越快,就把他們甩得越遠。」

夏末秋初,安格爾來到羅馬留學,跟隨「法蘭西學院院長」本諾特(Bonolt)學習,但更多時間他都泡在羅馬城的各個美術館裡,成為義大利古典風格的崇拜者。

繪於1808年的《瓦爾品松的浴女》,靈感就來源於拉斐爾的《芙娜瑞納》,《半裸女人》則模仿魯本斯《鏡前的維納斯》。接下來的《朱庇特和忒提斯》和《羅姆洛戰勝阿克容》,讓他在義大利小有名氣。

《瓦爾品松的浴女》

《半裸女人》

《羅姆洛戰勝阿克容》

四年留學結束後,安格爾沒有返回讓他深惡痛絕的巴黎,而是留在遠離是非的羅馬。1813年,他與瑪德萊娜(Madeleine)喜結良緣,正是這位極具自我犧牲精神的義大利女帽商,成就了安格爾藝術大師的夢想。

婚後創作的《大宮女》是安格爾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其實是定製品——拿破崙的妹妹波琳娜一年前通過本諾特向安格爾下單,但作品完成後因為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波利娜跟著哥哥一起流放到聖赫拿勒島,這幅油畫遂留在安格爾手裡。

《大宮女》

同時期的優秀作品還有《拉斐爾與芙娜瑞納》、《保羅和弗朗茨卡》、《達芬奇之死》等。

《拉斐爾與芙娜瑞納》

《保羅和弗朗茨卡》

《達芬奇之死》

最有名的當屬《羅哲營救安吉莉卡》,這幅畫的構圖有違傳統——裸體的安吉莉卡、騎著鷹馬的羅哲、象徵「淚之島」的巨大礁石等等主體,都被一桿斜刺的長槍搶走了重心,什麼透視法在這裡都不存在,安格爾只想用這桿長槍刺穿遠在巴黎的「敵人」。

《羅哲營救安吉莉卡》

1820年,安格爾夫婦搬到佛羅倫薩居住,他為訂購者馬爾高德繪製了《亨利四世的佩劍》不久,接到故鄉蒙托邦教會的委託,創作一幅讚美波旁王朝的作品。經過長達三年半的精雕細琢,《路易十三的宣誓》於1824年送到蒙托邦並由教會呈送至巴黎聖母院,一經展出,即獲王室肯定,「復辟法王」路易十八特別賜予安格爾「榮譽軍團騎士」稱號。更富戲劇性的是,這幅藝術成就遠遠不如《大宮女》、《達芬奇之死》、《瓦爾品松的浴女》的作品,意外的受到巴黎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原先那些不遺餘力排斥打壓安格爾的同行,也見風使舵,開始歡呼「法蘭西有了新的古典風格大師!」

《亨利四世的佩劍》

精品迭出的晚年

帶著巨大榮譽,安格爾於1825年回到巴黎併當選為「皇家美術學院院士」,還在國王的支持下開辦了自己的畫室。這期間他畫了宗教和歷史題材的《荷馬禮讚》、《聖西姆弗里昂的殉難》、《西斯廷》、《查理五世進入巴黎》以及《後宮宮女》等油畫。

《荷馬禮讚》

《聖西姆弗里昂的殉難》

《查理五世進入巴黎》

好景不長,隨著1836年查理十世的去世,安格爾的藝術風格又遭到藝術界的口誅筆伐,56歲的老畫家再次前往義大利,不過這次他有了一個很體面的公職——「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安格爾在美迪奇花園過得愜意而開心,因為「很多極具藝術潛力的年輕學生都從巴黎跟到我這邊來了,他們紛紛成為我的狂熱信徒。」

擔任院長期間,安格爾創作不多,比較有名的只有奧爾良公爵定製的兩幅《安條克和斯特拉托妮絲》和《宮女與女奴》——前者講述了古敘利亞的一段歷史,後者採用了「空間透視法」。兩幅作品因為充滿神秘的東方情調在巴黎沙龍引起巨大轟動,即使那些曾經最敵視安格爾的「仇家」都由衷地向他隔空表達敬意。

《安條克和斯特拉托妮絲》

《宮女與女奴》

五年後,終於從根本上壓倒「藝術論敵」的安格爾攜「學院派領袖」之名回到巴黎,出任「波拿巴美術學校」校長。回國當年,安格爾畫出了《授聖餐的聖母》,1845年創作了《奧松維里伯爵夫人》,這幅作品以靚麗的配色和精細密的細節而不朽。

《授聖餐的聖母》

《奧松維里伯爵夫人》

1856年,醞釀、構思25年以及畫了無數張草稿的《泉》問世,「這位少女是畫家晚年藝術的產兒,她的美已經超出了所有女性,集恬靜、純潔於一身,堪稱古典美與人體美的完美結合。」此畫尚未完稿,就有五位買主競相出價,安格爾回憶說:「其中一個直接向畫架撲了過去,大有志在必得之勢,最後不得不通過抓鬮決定歸屬。」

《泉》

1863年,畫完《土耳其浴室》後,安格爾正式封筆,四年後,88歲的大師因肺炎在巴黎去世。

《土耳其浴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光華雜誌 的精彩文章:

美國神秘財團——梅隆家族

TAG:北大光華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