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談方證對應

再談方證對應

編輯整理 邢秋雨

再談方證對應

導讀:經方辨證,能找到與條文一致的證候群,直接用條文中的某某方,這叫方證對應;如果找不到怎麼辦?那就要抓病機,只要病機相符,仍然可以用某某方,這也叫方證對應。

一男,五十多歲。主訴:脘部嘈雜鈍痛二年,現症:消瘦而皮膚蒼黑,胃部嘈雜而鈍痛,一日數發,空腹尤甚,食欲不振,嗜熱飲,便秘,失眠,頭眩體倦,口內淡,多唾液,脈遲,舌質淡胖,苔白。一般敘述:近二年常覺胃脘部,嘈雜鈍痛,空腹尤甚,吃食物可暫緩,西醫診斷胃下垂,然治療總得不到控制與緩解。

群友天涯雲水認為:本案屬虛寒夾瘀證。眩,乏力,上氣不足用黃芪建中,兼保護恢復胃粘膜。寒,多唾,喜熱飲用理中丸。久病,鈍痛,便秘夾瘀用大黃附子細辛加桃仁。而群友鋼鋼覺得可以用左金丸加理中丸加大白朮量,因為用大劑量的白朮也可以治便秘。

然而怪就怪在老中醫只用理中丸。丸,緩也,連湯都不如。服用兩日,就癥狀大減,續服月余,不但胃中嘈雜消除,而且食慾大增,大便通暢,體重也迅速增加,家人都說他胖了。

嘈雜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景岳全書·雜證謨·嘈雜》說:「嘈雜一證,或作或止,其為病也,則腹中空空,若無一物,似飢非飢,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儂,莫可名狀,或得食而暫止,或食已而復嘈,或兼噁心,而漸見胃脘作痛。」本案中的嘈雜是怎麼引起的呢?這就要從本案的病機來分析了。

對照《傷寒論》第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本案顯然是太陰病。從八綱來分析,應該屬於里虛寒證。又患者口淡、多唾液、嗜熱飲,加之舌質淡胖、苔白,顯系寒飲內停。理中丸在《傷寒論》中是一首治療霍亂病的方,本案雖沒有吐、利,但病機與理中丸相符,即中焦虛寒,寒濕阻滯。

我們認為群友天涯雲水的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本案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就是中焦虛寒,寒濕阻滯,即理中丸證,俗話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解決了主要矛盾,其餘的也就迎刃而解,可能我們平時考慮的太多了,眉毛鬍子一起抓,沒有分清主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有群友問建中湯、理中湯、吳茱萸湯有那些區別?安老師的答覆很簡潔:理中湯主要是胃脘部的不舒或鈍痛。小建中是臍周。吳茱萸除嘔外就是伴頭、胸的疾患。

安醫生小密圈

在這裡分享更多案例

向安醫生直接提問、連接一千好中醫

歡迎掃碼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暢談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暢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