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想不到,我又對一尊石像動了心

真想不到,我又對一尊石像動了心

前天,花老師講了吳哥窟的浮雕,小小的黑了一下。高棉人的浮雕技術真不如爪哇。(回顧請看:大史詩自磚石走向人間。)

但高棉人的雕像比爪哇人厲害很多,在金邊國家博物館里轉一圈,能看到特多厲害的作品。我最喜歡的一組,是這組6-7世紀的毗濕奴及化身像。是時,今日的柬埔寨由扶南統治,這是一個海上強國。這幾尊像的出土地,離大海就不遠。

這組雕像有三尊,分別是羅摩(左)、毗濕奴(中)、大力羅摩(右)。毗濕奴好認,多臂、一堆法器。羅摩持弓,大力羅摩持犁。毗濕奴的十大化身是哪十個有爭議,爭議點在佛陀算不算。一般北印的神廟常認為算,南印常認為不算。如果不算,常會把大力羅摩列入十大化身,否則就只把他當作毗濕奴坐騎之一的巨蛇舍沙的化身。看起來,高棉人認可大力羅摩。

這組雕像,頗有笈多遺風。印度的笈多王朝是個文化藝術極發達的時期,雖然軍事上算不上特彆強(跟孔雀比),但文化的輻射能力超強,其藝術影像了很多地區,甚至連東亞都找得到痕迹。

三尊像當中,我最喜歡右側的那尊大力羅摩。高棉人的雕像特別擅長塑造肌肉,這尊大力羅摩的手臂、腰線、大腿又是三尊像里看起來最強壯最漂亮的一個。

另外,印度化藝術的雕像講究三屈,指頸、腰、膝蓋三處彎曲,身體呈s型,這樣會更富有動感。這尊大力羅摩的三屈若有若無,多一分嫌造作,少一分嫌呆板。可以說美不勝收。

轉到三尊雕像的背後,可以更近距離的看他們的頭髮。三尊像的長髮都做成了一個個的小卷,可以說非常時髦了。我不太確定,這種髮型是不是從笈多雕塑里的螺發發展出來的,如果是,那這髮型就和漢地的「佛祖滿頭包」同源。

從背後看,更好看的是雕像的腰線。真的美。

這個時代前後的高棉雕像,沒有搞定大型站姿石像的受力問題,因此,背後常有一個馬蹄形的框,如毗濕奴那個。稍後期,框漸漸消失,為了保證雕像不倒不折,會讓它們手持兩個棒狀物杵地來承重,就像羅摩和大力羅摩這樣。這兩位的武器都很長,做起來很自然。但有些雕像啊,那真是強行給了兩個棒子。這種雕法傳到了占婆,占人的雕塑里很多強行來個棒子的,特別丑。

占婆強行給兩個棒子一例。此為濕婆之妻烏瑪像,現藏於河內的越南國家博物館。

高棉的雕像,早期的底子很好。傳到吳哥時代也沒有太大的下降。到了闍耶跋摩七世的時代,大量他的雕像更是把高棉雕像水平拔高了很多。再後來就被滅了,一瀉千里。

我再看看大力羅摩這腰。遇到這樣美好的肌肉線條,誰能不心動呢?

花蝕的人間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蝕的人間觀察 的精彩文章:

蘇門答臘犀或已進入崩潰的螺旋

TAG:花蝕的人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