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歸園田居:用詩酒耕讀洗去生活的沉重

歸園田居:用詩酒耕讀洗去生活的沉重

今天讀的這首詩是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五首的最後一首,主要是寫了陶淵明從山間歸來的情景。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一路上雖有子侄跟隨,陶淵明卻不願多言,獨自拄著拐杖,懷著「悵恨」的情緒緩緩歸去。這種低落的情緒何以會產生?也許是因為游完山之後的落寞,也許是習慣性地興盡悲來,亦或是二者皆有之。

歸來的山路,泥濘又崎嶇,兩旁叢生的灌木刺破了陶淵明的葛衣芒鞋,但他卻毫不在意,繼續拄著拐杖徐徐前行。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遇見一條山澗,溪水清淺,姑且坐下來洗洗腳上的泥土,消消乏再走吧。昔日,有歌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此時,卻有一泓清澗供陶淵明洗腳解乏,豈不幸甚?這紛紛擾擾的塵世,如同噴涌的濁流,來勢洶洶,吞噬著人心中本來就微弱的善意。多少人在它的裹挾之下,沉淪、迷失、墮落。權利的傾軋、財富的掠奪、膨脹的慾望,惡毒的流言、對思想的禁錮,織成一張大網,鋪天蓋地而來,讓陶淵明無處可逃。

生命,一定要如此沉重么?然而內心始終不願意被濁流侵蝕,總想逃遁,總想尋得一個清涼之所在。

最終,他找到了。那就是與官場告別,重回大自然。唯有生活在這山水之中,沉浸在詩酒耕讀之中,方能重回內心的清凈與安寧。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花山鳥,是好兄弟。既然已經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又有什麼可悵恨的呢?一時間,心裡又歡喜起來,繼續起身下山回家。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獨樂不如眾樂,回到家裡,濾好新釀的美酒,烹一隻雞邀請鄰里一起把酒言歡,又是一番快樂的景象。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落山,斂去了白日里的光和熱,茅屋裡變得昏暗起來。

雖然沒有明亮的蠟燭,但這並不能妨礙陶淵明和鄰里們繼續喝酒取樂,索性就點燃荊柴來代替吧。能讓人獲得快樂的,從來都不只是外在的環境。要不然顏子怎麼能「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不改其樂」呢?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快樂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一壇濁酒,一隻山雞,幾位興趣相投的鄰里,度過了一個看似短暫,實則漫長的夜晚。

一轉眼,東方漸白,晨曦漸明。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接下來的這一天,陶淵明是對朋友們說:「我醉欲眠卿且去」呢,還是「樂琴書以消憂」?亦或是去田間「植杖而耘耔」?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那個為官八十餘天的彭澤縣令,自知他「性本愛丘山」,並不懂得如何適應官場上的那一套潛規則。

最終他決定從心所欲,「自免去職」,逃離了官場這座樊籠,寄情於自然山水間,從此心不再為形體所奴役。即使他將面臨「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的困窘境地。

這個勇敢的決定使得我們的歷史上少了一個刀筆小吏,卻多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新的詩歌派別——山水田園詩。

在陶淵明的詩歌里,無論是戀舊林的羈鳥,飄出山巒的雲煙,還是狹長的山路邊上懸垂的夕露,均是他把平和悠閑的心境融進沖淡樸素的物境中的體現,呈露著渾然天成的大境界。

無怪乎昭明太子稱其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語音播報|每周詩語:不為往事擾 餘生只願笑|原創
生活未必全是苟且 詩意不必尋到遠方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