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能坐「冷板凳」的歷史學家吳晗

能坐「冷板凳」的歷史學家吳晗

原標題:能坐「冷板凳」的歷史學家吳晗


1931年,吳晗因為嚴重偏科,沒有進入北大,只能去清華大學求學,儘管就讀清華,但卻受北大教授胡適的影響,打算專攻明史。胡適在給吳晗的信件中,對這位弟子進行了多方面指導:「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訓練自己作一個能整理明代資料的學者。」吳晗表示:「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


胡適認為《明實錄》和《清史稿》受清王朝影響,許多史料被篡改。清朝修的《明史》中,也存在大量史料被篡改的現象。《明史》既沒有滿族人為臣於明朝的記載,也沒有滿人受過明朝封號的記載。這種為祖先避諱的做法,把滿族統治者三百年間的歷史隱沒了,篡改了,歪曲了。正如魯迅指出的那樣:「現在不說別的,但看雍正、乾隆兩朝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震驚。全毀、抽毀、刪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篡改了古書的內容。」



這樣一來,人們對14世紀到17世紀中葉這段滿族的歷史就無從了解。而《朝鮮李朝實錄》則比較客觀。《朝鮮李朝實錄》記載年代為太祖到哲宗時期(1392~1863),共計1893卷,800多本,記載了李氏朝鮮27個朝代的編年史。這部書只有國立北平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里有一套,還是影印本。吳晗決心把這部書中有關中國的史料抄錄下來。


吳晗從1932年開始,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都往圖書館跑,一直跑了幾年!吳晗風雨無阻,從《朝鮮李朝實錄》中摘錄了357萬字有關中國的史料,裝訂成80本線裝書,這是怎樣的一種治學精神!這80本線裝書一直帶在他身邊,直到他逝世11年之後(1980年),這些珍貴的史料才由中華書局以《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之名正式出版。吳晗能成為一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與他能「坐冷板凳」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我的祖國我的家:一個抗日老兵的回憶
美驅逐艦打響太平洋戰爭第一炮

TAG: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