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凱蒂的名畫奇遇》-兒童藝術啟蒙,從一套好書開始

《凱蒂的名畫奇遇》-兒童藝術啟蒙,從一套好書開始

諾諾的美術老師告訴我,孩子欣賞藝術最好先從現代藝術開始,因為畫的內容和孩子的生活有連接,比較容易產生興趣(可不是,沒個背景知識,我也很無法理解西方大師畫中的那些裸來裸去)。也有更多的書說,要讓孩子從小泡在博物館和美術館裡,與偉大的作品耳鬢廝磨,相愛於無形。

我不知道哪個理論更正確,但是做為一個公立學校二年級小學生的working mum,我深深感受到時間上的無力。我想,即便我是全職媽媽,可是孩子們爆滿的schedule也很難允許他們泡在美術館裡吧。然而,精神生活里,不存在節食這件事。想了又想,還是看書吧,望梅止渴總好過於遺憾。

今天,我來推薦一部既讓孩子秒懂,又都是大師名作的兒童藝術啟蒙書籍。詹姆斯·梅修(沒羞嗎?哈哈)自編自繪的《凱蒂的名畫奇遇》系列。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六七歲大的小姑娘和一群大師的名畫,畢加索,梵高,莫里索,馬奈,達芬奇,you name it。

凱蒂的外婆特別喜歡帶她去美術館,這個身材渾圓的老太太,每次都要在美術館裡打個盹兒。而時間呢,剛剛好,足夠凱蒂去幾幅畫里探個險......

想像一下,空無一人的展廳角落裡,小小的凱蒂站在巨幅的畫前,目不轉睛,被畫吸引著越走越近。她伸出好奇的小手,越過畫框,發現,自己居然可以摸到裡面軟軟的草地,涼涼的溪水,感覺到微風從畫框里迎面吹來!

好奇的小姑娘踮起胖胖的小腳,一使勁兒翻身跌入畫里,爬起來,驚魂未定,一抬頭看:Wow~一個新奇的世界!在那裡,她結識了公主、仙女和騎士,也惹惱了火龍、咖啡館老闆和希臘神話中動輒就不高興的女神。她帶著一個畫中的人,跑到另一幅畫中去搗亂,感覺像極了《哈利波特》里畫中人互相串門兒的樣子。

整本書很薄,有中英文的版本,小朋友自己閱讀沒有障礙,即使他們不認識字,也能看懂所有的內容。涉及的畫作範圍很廣,有宗教,有神話,有風景,有人物;畫作的類型也包含了學院派,印象派,新印象主義等多個派系,小朋友也可以透過一個畫家不同的畫作來了解畫家的風格和他們所處的年代。

如果在過程中,他們對其中一種風格特別感興趣,那麼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偷懶,拿起手機或電腦百度一下作家的背景故事,和其它的畫作,做一個延伸的閱讀,效果簡直太好了。

比如,諾諾特別喜歡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因為她喜歡清淡的顏色;喜歡熱鬧(裡面不要太熱鬧了好不好);而且喜歡動物,一個貴婦養狗狗就好了,居然還有猴子(如果再有馬,估計諾諾也要鑽到畫里跟著她回家了)。

於是,我們一起去查了一下這位叫修拉的畫家,原來整幅畫都是他用點彩法慢慢點出來的;知道了這位有點機械的畫家叔叔,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畫作;也了解了「新印象主義」的特點之一就是畫家不用混合色,而是通將自然中存在的色彩,用微小的筆觸畫在畫面上,形成小色斑塊,考觀賞者的眼睛的自然混合產生中間色,並通過色光的混合,增加光亮,使顏色和諧與鮮明。

我們又一起看了修拉的其它作品,比如《採集乾草》《泳客》等。我們一致發現,看的時間久了,確實畫的很完美,但是也確實有點悶,哈哈。

看畫的過程中,諾諾對畫中的故事也產生了好奇,尤其是和神話相關的故事。因為早期的名畫無非是宗教和神話,於是我們找出了家裡的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如痴如醉的進行了一周多的睡前講神話故事。(建議大家去買這兩套書:一套做為家長閱讀-National Georaphic的Treasury of Greek Mythology(同一系列還有羅馬神話,北歐神話,阿拉伯神話);一套做為寶貝閱讀,比如Ancient Myths Collection(希臘羅馬神話經典故事合輯)。

前兩天帶諾諾去Page One閑逛,看到一個系列的貓咪版名畫,諾諾翻了一會兒,指著其中一幅對我說,「媽媽,這個畫的是莫奈的妻子和兒子。」我拿過來一看,Bingo!

前幾天諾諾自己畫了一幅畫,也用到了修拉的點畫法(她最愛的狗狗「貝勒」)。

曾經在困擾我的藝術啟蒙,其實不過是和一部好書的距離。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一個自由舒展的環境下了解藝術,享受藝術的美和力量帶給她心靈的慰藉。

我也希望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放下書本,一起去美術館裡泡一泡。我相信,諾諾一定會像凱蒂一樣,小心翼翼的伸手去摸摸畫框,可是卻發現,她原來進不去。哈哈,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畫已經爬進了她的心裡:生根、發芽,開出一朵可愛的小花,浮現在她稚嫩的臉上,掛在她嘴角淺淺的微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糖 的精彩文章:

TAG:媽咪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