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度有緣人——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佛度有緣人——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本文共:1708字,建議閱讀:8分鐘

你也可以選擇聽語音

傾聽佛語的教導,汲取人文的滋養,感悟聰慧的啟迪!

小僧為施主優質閱讀而努力

東台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佛曰:「一面之緣結深恩。」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向人們闡述了一個禪機:如果幫助了別人,做了好事,不要去念叨,要把它忘掉。受了別人的恩惠,要永不忘懷,懂得知恩圖報。這句賢文旨在啟示和引導人們要學會施恩不圖回報,同時感激施恩於己的人,心中常存感恩之心。

《增廣賢文》中亦有這方面的陳述:「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無求而自得

只有那些大智大勇之人,才會真正參透無求而自得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做到施惠而不求回報,他就遠遠地超出了一般人的思想境界。

朱子家訓中有:「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字句。

讀起來很讓人感動!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能堅守施恩不求回報,受人恩惠時則終生不忘的做人原則,必能積大德於世間。有一些人雖然也知道行善是好事,但在行善之後,卻總是因為沒有馬上得到回報,開始逐漸變得心灰意冷,甚至懷疑世間是否真正存在著善惡必報的天理。

這其實完全是由於自己向人施恩的善心不夠純正,所以形成的錯誤思想。

韓信在年少時,生活極其貧窮,經常吃不上飯,因此看起來面黃肌瘦,十分可憐。韓信經常在淮陰城下的小河邊釣魚,當時有很多婦女在河邊洗衣。

有一天,有一個洗衣婦女看著面黃肌瘦的韓信很是可憐,並主動把自己帶來的飯食分出一多半給韓信吃,一餐又一餐,充滿恩情的飯食,就這樣一連吃了十幾天,天天如此。這讓韓信既感動又感激。覺得恩重如山,於是對洗衣婦女說,我將來一定會報答你的。不料想,那個洗衣婦竟以平淡的口吻回答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自食其力,我是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看到別人挨餓,我也會這樣做的。因此,根本不希望得到你的任何回報。

事隔多年後,洗衣婦一直向很多人都施捨過飯食。早就把這件,在她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忘記了。但韓信卻把她的恩德一直牢記在心。

當他功成名就回到故鄉後,急於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想法找到當年的那位洗衣婦。並且以重金酬謝。但是洗衣婦在面對重金之時,卻絲毫不為之所動,謝絕了韓信的好意。

老子在《道德經》記述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水造福萬物,滋潤大地,不爭高下,更不求回報,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施恩而不求回報的可貴之處在於無私,如果每一個施恩者都有這種思想境界,見人有難,慷慨解囊,遇人罹困,施出援手。事後不管受助者有沒有回報之舉動,都能夠心安理得,無怨無悔。久之,便能夠廣積眾德,受益無窮。

《六祖壇經》載有一著名典故:「梁武帝非常喜愛佛法,一次,梁武帝問初祖達摩:我自繼位以來,供養佛祖,建造寺廟,抄寫經文,這功德該不小了吧?」

誰知達摩卻回答說:「沒有功德。因為你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想得到功德,所以就談不上功德。」

達摩接著說:「真功德是最圓滿,純凈的智慧。它的本體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

如果一個人為了求得別人的報答才去做好事,那麼他做好事的之前,就會猶豫,就會有所選擇。在向別人施恩之後,如果得不到報答,便很容易產生怨恨,為此生氣。

一個人如果因為做善事而得到報答,那是善有善報的結果。但是如果每做一件好事,就想著得到相應的回報,那麼你最好什麼事也別去做,因為你之所以做好事,目地在於求得更大更多的報答,這本身就是不對的。做好事要做得問心無愧,心安理得,要毫無猶豫的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但卻無力報答你的人們。

每個人都應常存感激之心。我們有幸來到這個充滿色彩的世上,享受生活,要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如果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應對生活感恩;如果從未嘗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那麼應對社會感恩;如果銀行有存款,錢包有票子,那麼應對政府感恩;如果父母雙全,孩子上進,那麼應對家庭感恩;如果事業有成,那麼應對苦難和挑戰充滿感恩之情。

佛曰:「這個世界上的一花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做人,一定要懂得付出,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會常存感恩之心,他們總是會保持一種積極良好的心態,對自己的所得感到滿足,而不會過多的挑剔。對自己的所失,也會處之泰然,而不會過多的失落,對自己的付出,會感到自然,而不會認為是吃虧。因此,常存感恩之心,對人對己,以至於對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

《佛度有緣人》有聲書系列每天一集,願看到此文的你,成為這個有緣之人。

如果此文對您有幫助,也請您分享給更多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市觀音禪寺 的精彩文章:

寺院規矩太多?這裡有一份詳細的說明書。快轉給身邊學佛的朋友吧!

TAG:東台市觀音禪寺 |